我不知道怎么写职场指南。我见过完全不同个性的选手用截然相反的路径,都走到了职场的高点。 职场这个事,号称有成功模板的一定是在骗钱骗姑娘。 所有的职场指南,清晰温柔得就好像教科书上的课后习题。而真正的办公室大戏,都像是考卷上面的压轴大题。 我纵横考场多年,从未考出过令人大跌眼镜的分数,秘诀就是—— 压轴题弃答。 看都不看,试都不试。 所以我平庸多年,并且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直到我意识到,再弃答这些难题,写不出职场指南的我,却有把握写一份职业自杀指南。 本文作者张丹,是LinkedIn领英专栏作家。欢迎关注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不慌张"(微信ID:noneedpanic)。 1:所谓的积累经验 不过是混吃等死 对于所有国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是永远绕不开的:来都来了。 对于大多数职场中的国人来说,也同样有一个难以绕开的五字魔咒。 这五个字,能让你忍受最渣的上司,能几年几年地做劳改犯一般的重复性底层劳动,能让你悠然化解内心的自我质问:"你做这份工作到底是图啥",悠然地坦然化解,继续酣睡。 这五个字就是——就当攒经验。 当我们已经开始用这句话来为工作上一点点丢失的灵性辩护,为自己找平衡时,攒上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衰老。 这是一个多么容易的台阶,甩出这句话,就好像不欠缺任何人任何合理的解释。 我也曾把经验奉若神明。招聘启事上说要三年工作经验,只有两年半的我也会捶胸顿足地离去。但很快你就会发现,经验这个因素往往过于被人看重了。 我在Amazon做一个项目时,由于是陌生的领域,便去咨询一位在重要链条上任职5年的分析师,问了几个流程的最基本问题。他大概只回答出了不到一半,没有回答出的那些,都曾经出现在过他定期发布的报告里面。 我使劲压抑住猜疑的火焰,说谁可以回答我这些问题。他说,恐怕没有人知道这几个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重要吧。 于是我没有再说一句话地走掉了,并决定再也不跟这样工作的人多打一丝交道。后来我发现,是我大惊小怪了,这样的人,在同一个职位上好几年做下来却并不清楚,也并不关心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人,一天起码见三个。 一句话,木了。 我见过给人发钱的会计小哥,错发出去三个重复的工资条,然后并不觉得好像犯了多大错,收回来就是咯,直到下次再发错; 我见过财务总监,在业绩电话会议前夜才做好的像小学生草稿本一样的excel model,里面的正负号竟然全都是反的,要不是被一个连夜加班的分析师发现,竟然就要公布给投资人; 我见过资深经理,汇率都不检查第二遍就扔出去,竟然把美元当成印度卢比发出去,恒河儿女一片欢腾。 你不在乎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人在乎你在干什么,这样的经验,五年十年的,真是越攒越伤感的,直接扔掉好了。 经验如果要靠攒,要靠数着年限度日,那毫无疑问,这是一份错的工作。 混日子就是混日子,攒什么经验啊。 如果做一天跟做一年没有区别,我们的其他364天都哪儿去了。 2:如果你是千里马 请主动走到伯乐面前 我一度认为自己在工作上能不能卓有成效,完全要看能不能被一位英明的老板赏识。 慢慢发现—— 所有的老板都有绿巨人附体的瞬间, 所有的老板都并没有闲余的时间来刻意扶植提拔年轻人, 所有的老板都要经善意提醒好几次以后,才能记起来你是哪个小弟。 等待伯乐,还不如等待见上帝。 落魄才俊们的茶话会上经常讨论,我们的能力足以承担比现在做的破事儿重要一万倍的工作,只是没有被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老板不给力啊,不给我有意思的东西做,我发挥不出来。 坚信定有伯乐前来相认,是一种多么方便的职业自杀。 公司里有一位坐着火箭蹿升的高级合伙人,年轻无比。 大家都说,他是遇到了CEO的赏识直接提拔,要不他这个年纪的人,最好也只是在一线经理的位置上背黑锅。 直到他告诉我,他是一匹怎样蹦跶的良驹。 第一件事是他的大老板忽然辞职,并哗啦啦带走一半旧部。一个大部群龙无首,公司展开疯狂的猎头需要立即补上这个窟窿。 他走进了CEO的办公室,说:"我可以干,我对各个部门都了解,在三个部门轮过岗,以前也跟在CMO(首席营销官)身边了解一切决策流程,虽然你并不认识我。 在你寻找新的CMO的同时,我可以代理运营事务,直到你找到合适的人选。" 不久以后,新的CMO找到了,CEO感谢了他的救火之举,并让他移交了CMO大权。 做了两个月冒牌CMO,一夜之间又做回了小咖。不过,这不重要。 第二件事是总部忽然下令要运作一个新的项目, CEO再次展开疯狂的猎头行动,寻找可以领导这个项目的合适人选。 一个星期以后全公司收到了CEO的邮件,感谢他能主动请缨挑起这个紧急项目,以后就由他开始主导跟总部的全部对接。 他在第二次走进CEO办公室以后,已经牢牢给自己奠定了职业形象:金牌救火员。 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一切?总部发难以后,我开玩笑问了一句,哈哈你可以去做这个项目的领导啊,他说,我已经去要过了。 好的千里马是不辞劳苦,用事件给自己铺路,把偶然引导成必然,然后一路走到伯乐面前。 他现在已经活生生是CEO的左右手,我跟他聊起他和CEO之间的无间的信任,说大家都很羡慕他遇到伯乐,年轻得志。 他说,没有伯乐和千里马,只有互相支持的伙伴。 3:自作聪明的"职场隐身术" 其实是挥刀自宫 我工作需要使用英语,自从发现用英文说复杂的观点会咬到舌头以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职场隐身术":少说话,多干活,不能用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拼,做一名沉默如山的干将。 于是我选择成为了所有Excel表格后面的那个黑影,所有层层指令下达的那个最后一环,毫不费力地在公司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隐身术保我一世平安。 从来没有人来找我说,Hi,我想跟你讨论一个观点,所有来找我的人,"你来给我攒一个表格吧"。 我对这个选择坦然接受,就像当年从来不答压轴题一样。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发现:除了这个选择,我好像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我的第一个上司身高一米九,我经常跟在他身后到处去开会,经常走慢了还追不上,别人都笑着说,你就像是他的一条尾巴一样。我觉得这个比喻还挺激萌的。 巨人上司有一个每个月去跟VP们汇报一次的例会,我的职责是为他准备各种材料,但这个会,从来没有人叫过我去。 到了年底,由于补充材料太多,巨人上司连看都看不过来,只好破例让我跟着去,他找不到材料的时候我可以帮他翻翻。 我顿时一番即将幕后转前台的紧张,心想,一定要如风卷残云般翻动那些报表,誓死捍卫巨人上司的脸面。 果然会上被一顿发难,几个问题我都迅速锁定了答案,悄悄推到巨人上司的眼前。一切都好像很顺利,直到老板们开始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激烈的争吵,巨人上司也卷在其中。 我忽然duang一下想到,曾经做过一个模型模拟过这种情况,于是我说,各位我这里有一个方案可以回答你们这个问题……这时候,巨人上司转过来,对我说了一个字,嘘。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隐身术无异于挥刀自宫。 一晃三年过去了,一天收到巨人上司的短信,说他在旧金山出差来看看我。他已经不是上司了,只是个巨人。 几杯啤酒下去以后,他说,我想跟你道歉,当年在那个会上嘘了你。 我说我早就已经忘记哈哈哈。 然后心里流了一地冷汗,如果没有巨人的那个嘘,我真是把前途杀得妥妥的还浑然不知,不知道还要在职场隐身的傻逼计划里过上多少年,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多少年。 在决定开始显形之后,我依然是最底层的员工,做着最黑色幽默的后台工作,为老板们的各种会议跑数据撺掇PPT。 但是我决定,从此以后我要多说一句话,就是:这个会,材料是我做的,我可以去参加吗? 人心百态,我得到过各式各样的回答。 轻松模式:没问题,你做的东西当然你应该来。 我:谢谢! 普通模式:你为什么想来这个会呢? 我:我对这个分析有全面的把握,如果有人发难问出不在模型里的问题,我可以分分钟救场。 地狱模式:你还是留在场外吧,有什么问题我会在线问你的。 潜台词:你这个级别的,是不可能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的。 我:阿西吧。 有时流年不利,遇到地狱模式的时候有八九,但是我还是坚持不懈,不管内心的尴尬症发作,固执地要求加入"这种级别的会议",要求要亲自展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 因为那是作出决策的地方,那是决定资源分配的地方。 如果不坐上那个桌子,拿到手的当然就是最无聊的事,最粗浅的末端,最莫名其妙的消磨人生的所谓工作实则狗屎。 过去跟随巨人上司,实施隐形计划时期,我的工作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冲突,没有尴尬的狂风抽打在身上。 可是那是一种蜷缩起来的舒适,好像风平浪静,上司开心,却不明白为何总是隐隐地不快乐,悄悄地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被那惊鸿一嘘以后才发现,选择隐形其实也就是完全没有做选择。 当然,惨遭地狱模式拒绝,坐不上主桌的时候,是非常不快乐的,但是,那是一种开阔的不快乐。我起码能知道我错过的到底是什么,下次再玩大一点,做得再出彩一点,说不定就不会再错过了。 而且,不要忘了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再去加入地狱模式的公司。 不给年轻人机会的公司,有很大的可能,都是烂公司。 职场前路漫漫,人兽混杂,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偶有内心脆弱的时候,就想放纵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滑向职业自杀的温柔陷阱。 此时要抡起巴掌把自己打醒,重新走回那条艰难的主道。此番这样,纵不能保前程似锦,但也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