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强大的市场需求、人才相对短缺的局面,迫切需要相关职业院校加大力度培育高技能人才。本文就职业院校应怎样建设职业训练院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职业训练院 建设 探索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颁发多项文件、出台多项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对于技工院校建立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相对短缺的局面,迫切需要相关职业院校加大力度培育高技能人才。各类职业院校的职业训练院建设工作恰逢其时、恰乘其势。 一、职业训练院建设的性质定位 按照"合理定位、市场导向、资源共享、技术先进"的原则,将社会培训和学制教育融为一体,建立独立的职业训练实体。职业训练院实行事业单位二级法人、独立核算管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全面开展职业训练院的运作经营。期望通过建设,将职业训练院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面向社会,集技师研修、公共实训、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培训机构。 二、职业训练院建设的参与主体 职业训练院作为一种技能型人才培训新模式,在原有"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功能基础上,增加了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更多的功能模块。因此,更好地发挥职业训练院上述各项功能,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建设,共同推进各项功能完善。结合相关经验,职业训练院的参与者应该包括职业院校、政府、行业、企业,并且形成一个由职业院校总体牵头、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政策资金扶持、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有机整体。参与主体及其具体分工职责如下。 1.牵头技工院校 负责牵头制定职业训练院组织章程及相关运营管理制度负责文件,并做好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审批、汇报工作;负责联络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组织等其他参与主体,并协调各方合作关系;负责设立日常办事机构,并配备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行;按照职业训练院各项服务功能,配备必备的教学师资、培训研修场地、实训设施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等资源,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负责职业训练院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做好财务管理和收支等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2.主管行政部门 负责职业训练院注册审批、编制分配和建设方向的指导,负责职业训练院建设和运营的财政项目支持,负责政府组织的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就业服务项目、竞赛项目的数量和名额分配,其他需要政府层面支持的相关事宜。 3.行业协会 把职业训练院作为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予以技术支持;为职业训练院提供行业前沿的技术标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发展数据等资源;作为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纽带,协调校政、校企合作关系;与技工院校合作开展行业高技能人才义务培训,提升公众普知水平;以职业训练院为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服务,包括竞赛集训、竞赛组织、竞赛研讨等;与牵头院校合作制定技能鉴定标准、技术水平评价体系、岗位执业资格等。 4.合作企业 提供来自企业的前沿技术资料和设备、资金等,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提供企业技术能手、培训讲师等人才支持,参与职业训练院相关服务内容,提供师资支持;提供企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和职业素养需求信息,提供资源信息;提供学员实习就业岗位,为教师下企业实习提供支持,拓展机构学员就业渠道;将职业训练院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平台予以支持。 三、组织机构 职业训练院需要建立一整套独立运营的管理体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比较适合的一种组织模式是理事会牵头的"职能式+管理处式"的组织架构。设立职业训练院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财务管理中心、培訓教务中心和七大功能事业部。 四、职业训练院建设思路 1.技工教育 (1)创新职校在校生学历培养方式。多元化办学模式,通过面授、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等方式,为在校生提供学历培养;与高校开展合作,设立合作院校的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采取远程教育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历教育的联合培养。 (2)拓展国际化技工培养渠道。通过与国外的先进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3)加大社会人员学历教育及技能培养力度。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务工人员、转业军人等进行规范学制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养,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技能培养。 2.公共实训 (1)开发技能训练包。组织师资力量,利用教学资源,开发相应培训专业的技能训练包。训练包内容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设备设施等。 (2)学员专业技能培训多样化。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行业企业在职员工、自由职业者等开展专业背景对口的技能或技能提升培训(如高校毕业生、社会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培训及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企业金蓝领及高技能人才培训、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培训等)。 (3)承担政府外包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拓展职业院校技工教育功能,承担政府组织的诸如对行业高端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培训任务。 3.技师研修 (1)提升通用技师培养水平。满足职业院校高级工层次毕业生和企业在职高级技工层次员工的技能提升需求。以高级工为起点,开发专业技师培养方案,采用面授或在线学习理论检测模块(学分制)和进企业技能学习模块(学分制)的形式,开展培训并进行考核评价。 (2)创建企业技师培养新品牌。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专属品牌培训基地,选派教师培养成为企业培训师,建立双方认可的培训场地、师资以及教学资源,负责实施企业技师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及管理培训。 (3)开发技师理论研修新模式。科技发展及产业进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训练院依托优势培训资源,可以承担技师研修培训任务,开展技师层面的传统专业技术领域的研讨交流和新教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讨培训。 (4)搭建大师工作室经验交流平台。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搭建技能研修、经验交流、专业建设沟通平台。通过各级技能大赛、校企交流、高校互通、国际合作、行业交流等途径收集各专业的技能大师信息,建立人才资源库,以客座教师、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方式展开合作,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 (5)持续充分输出先进理念及方法。针对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对象,就专业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资源库建设等提供咨询、技术支持或者业务承接等服务。 4.竞赛集训 (1)全面落实技能竞赛集训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完善。建立市赛—省赛—国—世界技能大赛的递进式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及选拔机制,并根据运行情况,不断更新完善。 (2)扎实推进技能集训基地建设。建立市、省、国家等层级的集训基地,从专业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及场地、服务后勤、基地文化、运行机制等做好建设。 (3)积极争取市、省、国家、世界级技能竞赛的集训、承办工作。职业训练院依托院校的优秀师资(包括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资源与训练条件以及丰富的竞赛经验,可以广泛地承接各级别的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建立国家级技能大赛专家团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针对技能竞赛项目的方案、技术标准、组织流程等方面的解读,为大赛的集训和承办提供技术支撑。 (4)注重强化竞赛经验交流及成果转化。搭建技能高手交流沟通平台,开展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的交流互访,促进技能竞赛经验交流;通过组织国际对抗赛、邀请国外专家授课指导等方式,增进国内外交流,扬长补短提升竞赛水平;把竞赛当中的技能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提升专业教育水平;通过竞赛了解新工艺、新方法、新趋势,指导专业建设;加大对技能大赛的宣传,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地位,提升职业院校美誉度,促进职业院校招生和就业。 5.技能评价 (1)切实抓好技能鉴定标准的制定和鉴定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类工种技能鉴定标准的制定,并承接社会各类工种技能鉴定工作。 (2)努力建设第三方技能评价服务。申报或建立国家、省市级鉴定机构,获取技能评价资格,为社会提供相关的技能评价及技能鑒定工作。 (3)不断深化技能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完善。通过对国际质量ISO认证体系、世界技能大赛评判标准、世界行业协会标准及国家、省市、国内行业协会标准等的研究与转化,不断修订完善技能评价模式与鉴定标准。 (4)稳步提升职业院校年度质量评价报告水平。与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一起参与教育教学质量多方评价新机制的建设,开展对其他院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的评估;完善由职业训练院、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开展对技工院校的质量评估,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和水平。 6.就业服务 设置就业服务事业部,进行资格提升和技能资格培训,也为企业转型提供升级指导服务。积极达成与企业、部队、看守所的合作,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完成社会各类人员与岗位的对接,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总之,在目前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职业训练院拓展了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功能,有利于各层次人才技能培训的需求。探索先进科学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发挥其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六大功能,将极大地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