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早在唐代,韩愈就在《师说》中给老师下了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放在了首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南开中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教育者,不但是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他的教之能。"可见,教育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因此,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也应如春风化雨一般,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中要运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渗透的方法去进行。
  一、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厚炽烈的爱国思想,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熏陶"。
  2、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很多的,我们必须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认真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首先要巧妙运用作者介绍,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例如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文时,可以通过介绍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感召学生。在他被拘囚的四年中,每日面南而坐。统治者施尽伎俩对其百般折磨,在生死存亡间他坚贞不屈,矢志不移,四十七岁时慨然赴难。七百余年飞逝,零丁洋潮涨潮落,惶恐滩春来冬去,文氏祠草枯草荣。文天祥的忠贞报国,为真理而战的"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的民族气节,对学生们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用,从而振奋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得以加强。而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更能感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
  其次要强化诵读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结合诗歌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悟,让学生跟随着李白的生花妙笔,雄奇的想象,纵横捭阖的文笔,去体会祖国大川江山的壮观,引发自豪感,以及澎湃的爱国热情。
  再次要通过讨论促进认识深化。对课文中提到的思想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能集思广益,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深化。例如在教授《行道树》一课时,对"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认识到: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还可以抽出名言警句重点讲解。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这些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对于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力。
  感受文中形象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佳句激励人,美文教化人,而文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更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更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是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善于以小见大,动脑想办法,终于说服了齐王。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练出出色的口才,遇事善于动脑的智慧。
  此外,还可以通过背景渗透的方法,通过对课文写作时代背景或反映的时代背景的介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实现"文道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其写好作文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的过程也是其提炼和升华思想、促进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训练,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一是从所学课文中得出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学生受到了思想的教育,这时要他们再联系实际,抒发感想,自会水到渠成地写成文章。例如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可以布置学生围绕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等美德,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使学生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品味人生。生活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将自己的见解、感受、体会倾注于笔端,逐渐便会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从系列作文中塑造心灵。如:为了正确认识自己,以"我"为题进行写作,通过写作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便可取长补短。这样,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三、在课外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
  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由于他们的性格、观念、情感等正在发展形成中,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读物来满足其生理、心理的需要,以引导其健康成长。
  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决定了它的特殊教育作用,学生多种多样的兴趣、特长,都可能在课外语文活动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得到发展。如在看完央视"感动中国"节目后,开展"寻找感动"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感动。在活动中他们会发现文学作品、语文课本、周围生活中不乏许多令人感动的素材;会发现伟大有伟大的感召力,卑微也有卑微的震撼力;会发现自己虽然很平凡,也许感动不了中国,但可以从感动身边的人做起,留下关爱,带来温暖。这样他们在寻找中获得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网站目录投稿: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