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帮助创伤患者度过心理难关


  在与创伤后抗争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比如,一开始是怀疑,到后来出现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关注他们的躯体症状之外,还应该学会帮助他们渡过一个个心理难关。
  焦虑心理
  焦虑是创伤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问题。他们由于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住院后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过分担心,对昂贵的医疗费用和给亲人朋友带来的影响等深感担忧,这些常常使他们从满焦虑。
  应对方法: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即利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安却感、满足感增加患者的信心,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暗示方法:
  ——言语暗示 与患者交流时,要使用安慰诱导性语言。比如,在特殊用药和治疗,巧妙地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并逐渐好转、治疗已开始见效、身体正在康复等,使患者信以为真,这样有利于患者树立信心,减轻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改善身心状态,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回答患者的问题时,要做到语气坚决,毫不迟疑。
  ——行为暗示 对于极度敏感的患者,适当降低关注程度,避免因重视过度,引起患者对疾病的猜疑,认为病情严重。
  ——环境暗示 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观看其感兴趣的书报杂志或电视节目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情绪。身体虚弱、失意落魄的人容易受环境暗示,特别易受到不良暗示。因此,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安静、温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家人要多陪陪患者,尽量不要让患者独处,以免其孤独、恐惧的心理加重,尤以瘫痪、截肢等明显。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病室组织的集体活动,以改善患者心境,减轻内心痛苦。
  恐惧心理
  一旦被确认创伤后遗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总幻想自己那时外出为什么没有注意。这种恐惧是创伤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根据临床文献报道: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等。恐惧唤起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对比联想,因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应对方法:要想使患者摆脱对疾病的恐惧,首先要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长期以来,人们如实地告知患者的诊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部分患者知道自己的诊断。但不解其医学诊断的意义,故而胡乱猜疑或从侧面了解病情,加重内心中的恐惧。就诊医生主动地、有分寸地根据患者病情逐一举例讲解,诊疗过程中处理以及后期出现并发症。同时,介绍某些创伤后治愈的实际病例,或请病情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
  忧郁心理
  由于疾病长期折磨或者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再想到自己未完成的事,患者内心深处会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悲伤和孤独感。疼痛的折磨,用药的难受,又进一步强化了患者的忧郁和情绪低落,有的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应对方法:患者在忧郁的心理阶段对语言刺激尤为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力极为低下,为此,家属要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低落情绪,同时精心护理,防止患者自行中断治疗,身体无法得到正常康复,相应出现得后遗症影响身体功能活动。
  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利用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唤醒患者愉快的思维联想和情感,从而达到稳定情绪、消除紧张、缓解疼痛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舒适的环境中,每日定时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辅之一冥想(可以回忆美好的时光,抑或是遐想一些美妙的情景),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从而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减轻抑郁。
网站目录投稿:香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