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圆明园第一次结缘,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火烧圆明园》一课,当时对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行径憎恶到了极点,但也深刻体会到"国人应自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训言。到了初中历史课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章节,印象更是深刻,大家更多的情绪是愤怒的。回顾历史,不应是长长地叹气,像迁客骚人那样发发《黍离》之悲。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也正是这样痛入骨髓的教训,使健忘的国人们记取着废墟的价值! 2012,学校组织的一场为期7天的北京考察之旅,终于可以一睹圆明园被毁的旧日风貌。走进万园之园——圆明园,曾经的荣耀和耻辱再一次一起被带进这个园中。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面对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血淋淋创伤的废墟,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启迪。有了圆明园那惨痛的教训,才催发国人奋起追逐世界的觉醒,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有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乃至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自强"、"崛起"、"复兴"成了以后150年间有识之士的迫切呐喊和共同夙愿! 2017,来北京的第四个年头,有幸开年跳槽的新单位,办公地点便坐落于圆明园正觉寺里,时隔五年再次进入这里,心中依旧感慨万千。入得园来,綺春、长春、圆明三园呈鼎足之势,108景布局有致,天圆地方,尽落于眼内,看来古人对这化天地于园中的技艺早已是炉火纯青。以前从未了解过园名,不知此名大有来头:圆明之园,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作为雍正的赐封,想来也是名副其实。 择一好天气,难得有机会独自游园。步入园中,一派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晴朗的天空下,绿柳轻垂,鲜花怒放,并不炙热的太阳倒影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让我在流连于清澈的湖水之时也钟情于粼粼的波光……大自然的诱惑不仅让我心旷神怡,不能自已,也让那原本喧闹的楼阁与石桥心甘情愿地成为静谧景色的陪衬。 湖上的小桥将我带到了这个叫"凤麟洲"的小岛,这在古代神话中是西王母的海内十洲之一。曾经,它是清代帝王们赏花避暑之最佳去处;如今,残留的小岛上已见不到了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和养尊处优的帝王将相,只有粉红的桃花依然在年复一年的盛开着。 一番寻觅之后,来到了十二兽首博物馆,还未进馆,传来了最熟悉不过的轻音乐"闲云野鹤",第一次听到这首旋律就让我无法释怀,今日在想到下落至今不明的国家宝藏流落他乡无处可寻,却是另一番心境。 越往北走,来到了让我第一次感到家国情怀的地方——含经堂,这本该是长春园核心区最大的一组寝宫型建筑景群,如今这般,一眼望尽,只有零星台地与宏伟的基地布局让人可见一二,久负盛名的买卖街,持香祷念的梵香楼,中央主殿含经堂……除了如今被牡丹烘托的寂静芬芳,剩却的只有游人的叹息了!也不知当时是哪位美丽的妃嫔一时兴起,能工巧匠就创造了这花中之王。 从南到北,终于又一次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海晏堂,保存残址最多的西洋建筑群。走过了谐趣园的菊花喷水园,走过了迷宫般的黄花阵,见识了十二生肖时刻喷泉所在的国宾馆海晏堂,最后目睹了层层叠叠的大水法以及那似乎有所预示的西洋武器屏风。一砖一瓦间,历史沧桑近在眼前,忽略了留影人的嬉戏,我似乎感触颇多,旁边导游一语中的:国家明令禁止复原圆明园,目的就是要把它作为教育基地,让后人勿忘国耻! 匆匆过客,能感受到的不过是五十分之一的景园遗迹,圆明之园,万象齐聚,还有水环雾绕的蓬莱瑶台;仙山琼阁的方壶胜境;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夹镜鸣琴;造型独特、四时皆宜的万方安和;矮屋疏篱、纸窗木榻的杏花春馆……希望下次有此心境再来一观! 最后,一步步地朝圆明园的出口踱去,背后的废墟渐行渐远。站在临近出口的土山上回望,深蓝色的长空和殷红绚烂的残照为圆明园废墟上的景物平添一层沧桑,远远看来有种格外的深沉意味。夕阳晚照圆明园,但是隔过了漫长的黑夜之后,终将是一轮灿烂的朝阳迎接这片古老的土地! 这就是圆明园,曾经的万园之园,曾经的东方夏宫,一座举世无双的建筑奇迹,一座中华民族的珍宝博物馆……曾经,它的光辉曾让全天下的辞藻都为之暗淡,它的光辉曾让全天下的韵律都为之苍白。人们向往它,崇拜它,渴望接近它,也渴望拥有它。正是因为这份渴望,一份自私而无知的渴望,如今它只留下了些许的断壁残垣! 这就是圆明园,一个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名字。在这名字的背后,是一段历史,一段辉煌的历史,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不因帝王将相的欲望和野心而自豪,但我为祖先们的智慧和血汗而自豪。我不因一个王朝的衰落和消亡而惋惜,但我为前人所创的奇迹的毁灭而惋惜。我不想讨论圆明园罹难的因果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只想走进圆明园,用自己的双眼是观赏这百年劫难之后的东方夏宫,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一个春暖花开时节的万园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