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模糊管理是一种大清楚


  玩骰子的上帝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看得不够清楚,一定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事情还有另一面:有时离得足够近了,哪怕借助各种帮助,也不一定看得清。
  因为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有其模糊的一面。
  海森堡是位著名的物理学家,30岁出头就得了诺贝尔奖,其成果是发现了"测不准"定律。在讲究精准的理工科里,这个理论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以前人们认为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绝对准确、有规则的,如果计算得不准确,一定是你这个肉眼凡胎的人有问题——离得还不够近。但海森堡发现,对粒子的位置测量越准确,对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而好不容易把速度测量准确了,位置就又不准确了。同一时刻里,这两个数据居然不可能同时准确给出。
  由此,海森堡发现:原来上帝创造世界时,有时就像玩骰子一样有不确定性!除了正襟危坐,上帝原来还有这样含糊其辞的一面。
  上帝都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除了认真的一面,也应了解些模糊管理的艺术呢?
  庄子"辩无胜"
  庄子曾经对辩论不休的人们讲:"我们两个人辩论,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错呢?让我来评判吗?我是参与辩论的一方,肯定认为自己对呀;让你来评判吗?同样不行;那就找个第三方来评判吧,可是如果第三方的观点和我一样呢?既然观点相同了,又怎样评判呢?如果第三方观点和你一样呢?同样不行啊; 那么,要是第三方观点和你我都不一样呢?那都不一样了,他有自己的观点,又怎样客观评判你我呢?"
  这就是著名的"辩无胜"论。这个世界经常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此时一是非,彼时一是非。你又怎么知道自己面红耳赤争论的一定是 "是"呢?
  所以,庄子说"莫若以明"——不如用一种空明的心态面对。这就是一种模糊管理。
  你"被预测"了吗?
  可能有人会说:"模糊"有什么好处呢?
  有个故事讲:一个基金经理到了天堂,一进去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了,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股价暴涨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其他人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没几个人了。这时,基金经理心想:大家都跑过去了,莫非地狱里股价真的要暴涨了?于是,他也赶紧急匆匆往地狱赶。
  "测不准"定律因何而生?因为"测"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所"测"对象的干扰因素,有时甚至是重要的干扰因素。模糊之所以有价值,有一点原因是它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干扰。但人们常常有个错觉,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预测"一番,对准确预测的渴望太强烈了。
  而博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预测权的争夺。自然界里,有很多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人们可能会奇怪,这些动物之间的争斗会不会很快让身体受伤,这样就难以生存了。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许多搏斗,并不真交手,而是互相吼叫、吓唬,说白了就是心理战,影响对手对胜算的预期。是心理战决出了大部分搏斗的胜负,而不是真的去互相撕咬。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大量的竞争并不是真刀真枪的,而是靠对预期的争夺解决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经常"被预测",方方面面其实都在不停地被 "预测"干扰着。尽量减少"被预测"对自己的干扰,能够把干扰信息模糊化,这就是本事!
  "吓死的比病死的多"定律
  "预测"干扰到的领域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生活在"预测"的影响下。笔者的一位亲戚曾经被医院检查为癌症,当时有医生说:"得癌症的人,有1/3是吓死的,1/3是治死的,只有1/3是真正因为癌症病死的。"果不其然,接连看了多家医院之后,最后多个专家会诊,排除了癌症的可能。这已经算是喜剧了。即使如此,整个过程下来,人也受损不小。
  姑且根据医生的话,草创个"吓死的比病死的多"定律。
  据说有个女士结婚,结婚前就对婚姻很没安全感,怕老公出轨,怕以后离了婚自己生活没有着落,于是找机会多存点私房钱……结果总是搞得家里气氛紧张,这样心里更不踏实了。最后怎样呢?吵得更厉害了,终于离了婚。这位女士居然说:"我说吧,早就知道要离婚……"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有些事情,真不知道是因在前果在后,还是果在前因在后。
  "吓死的比病死的多"定律,要较真儿的话可能不完全正确,但能避免的话,会减少"死亡率"绝对是没错的!
  而相比于把外界干扰模糊化,把来源于自己心里的预测、自己心里生出的干扰模糊化,避免自己把自己"吓倒",则更不容易,也更有价值。
  "先开枪,后瞄准"又如何?
  有人说了,你总说要模糊一些,但很多事情肯定是要搞清楚的,怎么可能什么都模模糊糊?
  是这样的,相当多的事情肯定要清晰化的,但问题是我们身边本来就存在着大量"测不准"的问题,非要确定下来,反而立刻把事情搞糟。
  就像中日之间的钓鱼岛纠纷。当年邓小平在中日建交之际访问日本,日本人对这个问题很敏感,结果邓小平的说法是:你们叫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
  对本来就搞不清楚的事情,那就"放一放"吧。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每到大学毕业时,有很多恋人分手,原因不一定是感情不好,往往是学生们一盘算以后的生活,觉得以后什么都不确定,在这种不确定的一次次干扰下,也就分手了。其实这就是"吓死"的——本来就看不清的事情,那就不见得非得马上看清,不妨"放一放",以后的自己一定比现在的自己更聪明、更有能力,早晚有机会解决问题。
  机会是等来的,不是急来的。
  实现目标,就像导弹发射的过程,不可能一发射就直接对着目标打出去,往往先打到天上,然后在飞行的过程中根据锁定的目标,再一步步不断调整方向。这才是瞄准的艺术。
  对本来就测不准的事情,"先开枪,后瞄准"又如何?
  迟钝胜敏锐
  也许有人会质疑:你说的这是本来就没数的事情,但对"有数"的事情,我们还是要追求准确的。
  是的,准确很重要,但即便对"有数"的事情,你要做好,也需要掌握模糊管理的艺术。
  曾经有位世界著名的走钢索艺人,叫华伦达,几乎每一次表演都非常成功。但1978年的一次表演时,却从高空掉下,丢了性命,令人惋惜。后来,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因为那次有个重要人物到场,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表演,华伦达在赛前不断地说:"一定不能失败,我一定要成功。"然而就在他"一定要成功"的念叨中,他却没有获得成功。
  很多人觉得头脑中的杂念,往往是针对没用的事情而出,但实际上,脑子里最多的杂念就是那些看似"有用"的事情。"我应该成功","我不能失败",这些念头在脑子里跑来跑去,不就是杂念吗?而且是最隐蔽、不易察觉的杂念。按中国人的传统说法,这是"意念重了"。
  人们常常以为敏锐是好的,模糊一些、迟钝一些,则不是好事,其实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放松和专注的能力——因为模糊而能更放松一些,因为迟钝而更能排除干扰,这是比敏锐更难获得的能力。
  模糊的精髓:精神自由
  庄子说:有个叫做宋荣子的人,人们都夸赞他,他不会因此更加努力;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为什么这样?庄子说:因为他清楚地划清了自己与外物的界限!
  当然庄子描绘的是一种理想化了的人格,然而说了这么多模糊管理,模糊管理的精髓就在这里了——它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独立人格,一种精神自由的能力。无论是面对"被预测",还是面对那些或"没数"或"有数"的事情,你是否以坚强的独立人格面对之,就是关键。
  基于大局观的完美主义
  那么,模糊管理追求的是什么呢?
  模糊管理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也是一种成事的能力。
  前文提到的邓小平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处理办法,受到过很多诘难,说建交时不谈清楚,给现在留下了隐患。难道邓公真的是不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怎样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发展的空间,这是大局!而这个大局,不也正是为后代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吗?
  以笔者的观察,如果较真儿的话,中国其实早有发动多场战争的充分理由了。但大局是什么?面对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才是决策的出发点。
  追求准确、喜欢较真儿,并不一定是真聪明、大智慧。
  难道追求完美不对吗?什么时候该追求完美呢?"二八律"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20%的事情决定着80%的结果,所以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追求完美的,而且多数事情是不值得的——在面对那些能够产生80%价值事情的时候,确实应该追求完美,但是大量的事情并不属于它们,则应适可而止、适时而止,把时间和精力尽量留给重要的20%事情上。
  这就是有大局观的完美主义。一味追求完美,常使人敏感于局部,而忽略整体的稳定性。
  模糊,更高的智能
  而说到精确、敏锐,莫过于计算机了,但人脑和电脑,哪个更聪明?
  和计算机比起来,人脑可以处理模糊信息,轻易地进行综合判断,甚至是去体验各种事情;而计算机对模糊现象的识别能力很差,不精确的信息就无法去"思考"。
  但别忘了,上帝创造的世界,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测不准"的一面,而且测不准的可能更多呢。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只是人的工具的原因。
  模糊其实是一种更高的智能,是一种整体管理能力,或者说系统管理能力。这就是模糊管理所追求的。
  模糊,是一种大清楚。
网站目录投稿: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