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璇 刘银芬 摘 要: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江苏省政府通过多途径打破低层次、重复分散经营的港口格局,力推港口集约化发展,优化沿江沿海港口布局。南通港口具有交汇于"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经济带的突出特点,沿江沿海并进,地处上海北翼,是构建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中坚力量。但南通沿江港口功能划分不合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到位,沿海港口定位不明晰,港区分散,整体竞争力稍显不足。本文分析南通港口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从优化沿江沿海港口布局、深化与周边港口合作、推动参与资源配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在交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打造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使南通港在高质量发展上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交通供给侧;江海联动;产业融合;组合强港 一、南通打造江海组合强港的背景及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南通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是"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根据《长三角城市群规划(2016-2030)》,南通是3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南通作为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我国东部江海交汇的国际港口城市,应以港口建设作为重要切入点,配合上海构建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提升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与互联互通水平,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一体布局和运输服务系统综合配套,实现与上海跨江深度融合发展。 根据《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南通是6个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2018年2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机遇在南通叠加,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和使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新的竞争优势。"精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江苏沿海沿江开发开放等重大战略,坚持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有效供给比例,满足相关区域的有效需求,通过沿江沿海协同发展、以江海联动为核心强化区域协同与产业融合,强调服务、智能、绿色的一体化,着力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的融合力、服务力、带动力、与拓展力,为南通打造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国际港口城市提供助力和支撑。 (二)发展环境优越 2017年,長三角港口群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073万标准箱,外贸货物吞吐量13.9亿吨,均占到我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南通与上海、舟山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纲要》中明确的三大节点城市,而南通港是长江北岸距离长三角核心最近的江海港。南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港两翼、通江达海联河"的水运格局。南通港在与长三角其他港口承担同向职能,在对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航运服务体系,拓展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形成以运输、贸易、仓储、船货代服务等为基础,以资金、法律、保险等现代化港航服务体系,建立人才、资金与资源的合作交流机制。南通港不断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强化港口与产业、城市的联动一体发展,主动参与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港口相关产业协同配套为核心、城市功能互补为依托,为南通打造江海组合强港提供资源与动力。 (三)交通供给侧改革需求 2015 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我国港口受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局部区域的部分货种的港口供给力相对过剩,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和手段。 2017年5月,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发布《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规划指出从2015年到2030年,江苏省将采取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形成包括南通在内的五大港口为主要港口,和其他五个地区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局,从而促进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实现江苏地区港口群的资源优势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南通港作为主要港口,如何在港口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下适应港口结构性整合与网络化调整,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机遇,决定了南通港口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和质量。除政策指引外,港口业态的新模式不断更迭,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加速推进港口产业变革,供应链、产业链、信息链、价值链、服务链的多链融合的行业趋势将促使南通港不断更新港口服务供给体系及相应配套的组织管理机制。 二、交通供给侧背景下南通沿江沿海港口发展基础分析 (一)江海联动机制有待建立 南通港作为长江北岸第一大港,具有沿江沿海的突出特征。沿江港口建设起步早,岸线资源开发趋于饱和,但建设初期缺乏规划,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根据2017年6月印发的《南通市"十三五"港口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由"一港十二区"逐步向"一港八区"的错位发展格局转变,其主要原因是沿江各港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港区功能重合,同质化严重;沿江各港区布局相对分散,集约化、规模化开发的港区尚未形成。同时,沿江各港区内部也显现出主体港区规划不合理,港区布局交叉,陆域发展空间不足,港口发展受限功能;各类货种如散杂货与油气品泊位混杂作业,生产和管理的集约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集装箱、散货码头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支线和驳船等中小泊位等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南通沿海港区岸线资源储量丰富,土地资源充足,但受自然条件(岸滩稳定、淤积等)影响因素影响较大,投资成本较高,开发难度大。南通港口集团成立后,统一开发规划及错位发展为各港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由于沿海港区布局离散,资源腹地高度重合,多点开发现象仍旧突出,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扩张速度慢于预期。同时,多个港区普遍存在整体港口泊位建设情况以矿、煤、石化等散货泊位为主,针对集装箱货物、冷链货物、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的专业化深水泊位数量较少。 《南通市"十三五"港口发展规划》提出了将江海联动开发战略支点作为南通港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但沿江港区自身发展相对成熟,与江港相关的产业转移难度大、成本高,对海港依赖性不强,联动机制尚未落地成熟,基础设施体系尚未搭建,江海联动未能凸显出其作为战略支点的作用。未来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南通港进一步拓展空间,突破土地、岸线、环境等因素限制,开发新港区,保障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融合与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升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方面,南通港的港口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支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开展,在提供智能配送、满足服务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中转能力有待加强,全程监管的手段相对缺乏。资源配置方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南通港沿江港区建设起步早,但建设初期缺乏系统规划,沿海港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其他沿海大港在技术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南通港目前缺乏专业化平台分工协作。专业化的平台分工可以有效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建设港口物流经营平台,形成多元高效的合作体系与服务平台,帮助港口加强与金融、外贸等企业的合作交流。引导企业创新平台形式与经营模式,深度开发细分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平台间分工协作,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和整合资源。 (三)港城发展关系有待理顺 南通港沿江港区基本位于南通城市主城区范围,天生港区、狼山港区等港区后方直接依托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在空间上几乎融为一体,城市和港口相互影响了各自功能的发挥,社会交通与港口交通混杂在一起,造成交通堵塞的同时,带来极大的生产安全隐患。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宗散货等泊位的开发建设及运营,给城市周边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隐患,造成城市生活空气质量的下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南通港口与城市发展关系亟待进一步理顺,促进港城和谐统一发展。 三、发展路径及举措 (一)扬长避短:由沿江转为沿江、沿海并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求以长三角等为重点区域,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南通港资源得天独厚,应以长江主航道和沿江港口为主,构建以沿江港区为节点的高效顺畅的公铁水、江海河联运系统,推动公路货运向水路转移;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强对沿江地区的辐射,强化与长三角港口群和长江中、上游港口合作,快速构建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以沿海港口为支点,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强化铁海、江海河联运,强化对日、韩等国家,乃至非、欧等海外地区的影响,努力打造新出海口。 以沿江、沿海并重为主线,深化江海联动发展,提升南通江海组合强港的服务水平,以通州湾港区为主体,强化资源集聚能力,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建设通州湾江海联动国际物流园区。以洋口港区、吕四港区为两翼,推进深水进港航道和码头建设,发展洋口液化品公共港区和吕四临港工业港区,促进物流资源集聚,进一步提升洋口港现代物流园服务水平。围绕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提升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运输功能,增强通海等沿江重点港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 (二)升级做精:推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以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变革、运输服务供给、技术装备更新、信息智能运用以及低碳绿色整合为切入点,脱离单一的港口基礎设施建设、分功能发展的路径,打造全链条的资源配置体系,提升整体的效率。以服务一体化为核心,丰富基础航运功能,推进制度创新与建设,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联互通。通州湾为载体,推动港口、产业、城镇融合联动发展,强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对接,拓展口岸、资金、信息、金融等多功能综合性功能,参与构建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及整合中心,着力打造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体系,并通过构建内河航道集疏运网络,实现内河集散高效运转。以水陆联运为核心,强化港区集疏运功能,强调统筹协调,推动进港及港内铁路、公路建设,加强水公、水铁枢纽站场之间的高效衔接。以绿色港航一体化为辅助,优化港口的能源结构,提高岸电供给的覆盖率,推动港区龙门吊油改电、油改气等节能、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提高港区LNG动力集装箱牵引车的使用比率,促进南通各港区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地,从船型及能耗等多个方面推进船舶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三)联动推优: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的打造将为南通港的港产城一体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南通港沿江港区应以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体系为主,推优做强,重点发展港口关联产业;沿海港区应充分利用通州湾资源,做大做强,吸引临港产业聚集,为长江沿线地区提供江海中转运输服务功能的同时,扩大对周边国家乃至欧洲、非洲等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在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首先要强化港口与现代制造业联动,依托港口资源,优化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南通及周边腹地在船舶建造、纺织、化工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打造具有技术优势的生产型服务全链条。二是要鼓励港口与现代商贸的快速融合,顺应电商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形式,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能够融合集疏运、信息、资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快递海外仓等供给模式。三是培育和发展港口新兴业态,加大对港口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手段,培养港口信息经济,加快与海洋经济等的协调与合作。四是强化港口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推进港口基础设施与城市给排水、轨道交通、信息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彭志萌,艾万政.舟山江海联运战略对南通港建设的启示与借鉴[J].特区经济2018(08) [2] 覃 晴,陈 星,宋龙超.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江海联运方案与长江现行江海联运方案的对比[J].水运管理,2018,40 [3] 赵仓龙.长江经济带背景下南通港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02) [4] 葛晓鹏,王庆云.交通运输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