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洛丽塔》的作者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40年旅居巴黎期间,曾有过一段婚外情。纳博科夫的妻子薇拉是德国著名出版商谢伊?斯洛尼姆的女儿,个性很强,一向对丈夫纳博科夫控制很严。1940年2月,在薇拉去德国柏林处理一件官司期间,一个名叫伊琳娜的法国女孩闯进了纳博科夫的视线,这位充满激情、语言幽默的金发女孩让纳博科夫着了迷,他不断地给伊琳娜写信,倾吐自己对她的爱慕,伊琳娜也倍感欣慰,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薇拉回来后,纳博科夫承认了自己的新恋情,薇拉伤心不已。薇拉找到伊琳娜,劝她退出,而伊琳娜则劝薇拉和纳博科夫离婚,两人互不相让,无奈,两人商定象骑士那样进行决斗。如果伊琳娜在较量中失败,她就不在纠缠纳博科夫;如果薇拉在较量中失败,她必须在一个月内与纳博科夫离婚。决斗的地点定在象征爱情的埃菲尔铁塔下。1940年6月12日,薇拉给纳博科夫留下一封信和自己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她告诉纳博科夫,如果晚上6点她还没有回来,就不要等她,他可以拿着离婚协议书办理离婚手续。 在埃菲尔铁塔下,薇拉和伊琳娜唇枪舌战,薇拉谴责伊琳娜鸠占鹊巢,伊琳娜斥责薇拉让纳博科夫失去自由,两人同时举起了手枪。就在这时,纳博科夫出现了,他站在两人中间。 薇拉气极了,她瞄准纳博科夫,旋即向他开枪,伊琳娜一声尖叫。枪声过后,纳博科夫却完好无损,原来,薇拉的子弹不是真的,她不想杀死伊琳娜,更不会对丈夫下手,她只是想告诉纳博科夫,如果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她会成全他们。 伊琳娜被震撼了,她放下手枪,扑上去吻了纳博科夫之后,转身离去。 纳博科夫又回到了薇拉身边,而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出版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功也得益于薇拉的努力,他们白头偕老。 作者感言:薇拉守住了爱情,她深沉而理智的爱打动了伊琳娜,让情敌自动选择了退出。这是理性的胜利,薇拉的故事告诉世人,当爱情受到威胁时,不被愤怒情绪冲昏头脑,不采取非理智的过激行为,是保护爱情的正确选择,否则,可能会酿成悲剧。 在人类告别漫长的蛮荒时代走向文明以来,爱情,是每一个人心中最具生长力的一颗情种,它的疯长肆无忌惮,爱情是天,爱情是地,爱情是整个宇宙,爱情涌来,波涛汹涌,势不可挡。为了呵护爱情,激奋的洪流往往会冲决理性堤岸,让人无所顾及。正因为如此,世间才屡屡演出喋血的爱情悲剧,大到"一怒冲冠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李自成农民军失败;小到俄国诗人普希金采取骑士方式与情敌丹特士决斗,使"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 在人类的心灵世界里,思维思想与情绪情感不同,前者是思辨的、理性的、冷静的,而后者则是体验的、感性的、躁动的。作为情感之一种的爱情,亦缺乏恒定性,女性的"红杏出墙"和男子的"别枝惊鹊"时有发生,也正因为如此,生活中常有人遭遇情敌。倘若不幸在爱的过程中邂逅情敌,呵护爱情,守住爱情,情理之中,天经地义,但一定要象薇拉那样,在愤怒中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做出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我们之所以肯定薇拉,是因为她的理性选择不会导致悲剧。退一步说,即使薇拉没有夺回爱情,最终和纳博科夫分了手,也不等于薇拉从此再无爱情。从薇拉的出身和她帮助丈夫获得成功中我们知道,薇拉是一个有社会地位、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不乏爱情。说不定,和纳博科夫离婚后,薇拉会遇到了一个比纳博科夫更优秀、更爱她的男士,两人结了婚,其婚后生活比和纳博科夫在一起更幸福。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