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鲁迅题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拓片考


  2016年末,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朽者不朽: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行者——陈师曾诞辰140周年特展》展出一幅北齐八年造像拓片:《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拓片右侧有陈师曾题写的"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手迹。拓片周围写满了鉴藏者题识,在拓片的右面下端,更是赫然写有"七年三月会稽周树观"的题识,并钤有白文"周树"印章一枚。经专家鉴定,拓片上的题识墨迹乃鲁迅亲笔手书无疑。
  这张拓片的面世,透露出大量的信息,为鲁迅与金石学的研究,以及民国初年北京国学、艺术界群体活动补充了新的史料。鲁迅与陈师曾等十余人的题识参与,使得这件拓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一、造像拓片流传有绪
  美术馆展出的这件拓片名为《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陈师曾题名,周边有姚茫父、林长民、林万里、葛成修、黄云鹏、周肇祥、任可澄、邵章、罗复堪和树人(鲁迅)等十个人的题识。钤印十五枚。题识内容按时间顺序如下: 姚茫父题:"《匐斋藏石记》题:郭口猛造像,此据别龛而言耳,按别龛象又一人书欵,故字与前记不同,缺处字当为‘于,即淳于猛字之别也。皂即造,亦别字,依前记当改今题。记云:‘府练财命即俯念六朝,俗书假借多如此无足异也。缪荃孙《艺风堂金石目》亦依记为题是也。书势方圆并用,险正兼施,犹循元魏之旧,极可味也。别龛一题,正北齐书,与山斋旧得《孙业造像碑》同,犹仿佛狙徕山摩崖、泰山石经峪诸刻也。丁巳(按:1917年)得此石,琚之作缘,拓本装竟,因题。贵筑姚华。"文前钤有朱文篆书"莲花盒"印一枚,文后钤白文"姚华"印。
  邵章题:"丁巳冬日仁和邵章观。"文后钤朱文"邵章印信"。
  林长民题识有两条。第一条:"匋斋藏石八百余种,余悉得其拓片而拓工未精,往往失其真面,此石今归姚氏茫父,茫父得石又不轻于施墨,坊间盖难善本矣,琚之其珍袭之。戊午(按:1918年)正月长民。"文后钤白文篆书林长民印。第二条:"茫父题云此石书势方圆并用,险正并施,实不知其书之非美体,乃前文与题名之为当年或书文用笔,而题名则以刀入石矣,缔视之便自嘹然。长民再识。"文后钤朱文"莫寒子"印。
  葛成修题:"端忠愍藏石近多散出,贵筑姚重光同年先后得十余种,以‘司马景和妻及‘讳玄二志为最佳。此石字亦古拙可爱,均佳品也,不禁为重光喜且为此石庆得所矣。戊午二月二十五日,固始葛成修记。"文后钤白文"葛成修印"。
  任可澄题:"古琰州任可澄观题时戊午三月。"文后钤朱文"志清长年"印。
  黄云鹏题:"戊午暮春永川黄云鹏观",文后钤朱文"墨涵"印章。
  林万里题:"戊午四月侯官林万里为琚之贤兄题于退室。"文后钤白文"林万里印"。
  罗复堪题:"此石忠愍公端方旧藏,今归贵筑姚氏矣。复堪。"文后钤白文"复翁"印。未注题识日期。据罗氏生平,他的题识时间也应在戊午,即1918年。
  周肇祥题:"戊寅(按:1938年)十月退翁周肇祥观。"文后钤朱文篆书"退翁"印。
  从题识的内容看,此拓片得之于端方藏石。1911年,晚清收藏大家端方死于非命后,所藏拓片大量流出。1916年,鲁迅正致力于收藏拓片,曾购买端氏所藏各种拓片近200枚之多,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北齐拓片,其中与《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相似的有北齐天保八年的《法义兄弟八十人等建塔记》、《造释迦像记》、《江阿欢夫妻造观音象记》等。此枚拓片在端方著《匋斋藏石记>有著录,记述其形制:"石高九寸,广三尺五寸。前七行有界格,行十二字。余题名二十五行,参差不等。正书。"其著录中还将拓片的文字录出,颇多碑别字及异体字。
  从题识的位置来看,这幅拓片的最早题识位于拓片正下端,有姚茫父一段较长的题跋。由此可知,姚氏应是此拓片的最初持有者。
  从题识的时间推断,姚茫父于1917年得到这张拓片,由"琚之作缘",将拓本装裱完后作了题跋一篇。随后由邵章观赏后题识。1918年2月至4月间更是请了众多文化名人题名、题识。姚茫父逝于1930年,此件拓片上退翁周肇祥的题识是在1938年,后来所经谁手就不可考了。
  此幅拓片最近的出现时间是在1997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佑价2万3万元,成交价为50060元,为一私人藏家收藏。拓片的末尾处,有一枚刻制较拙劣的印章"×××收藏古玉金石书画拓碑印",其印泥颜色较新,与宣纸整体氛围并不契合,这应该就是最后的收藏者。
  二、民国拓片收藏群体
  碑帖之学属于传统国学的范畴。清代初期,由于乾嘉学派对碑学研究的起兴,研究碑志蔚成风气,拓片收藏也出现一批大家。民国初期,这一风气仍在延续。鲁迅于1912年到北京后,致力于碑帖收藏与研究,并结识了以陈师曾为中心的一批碑帖研究者与书画爱好者。鲁迅与陈师曾同在教育部工作,因为有同好,是一对关系非常好的朋友。鲁迅收藏有陈师曾的画作十余幅,陈师曾为鲁迅刻过六枚印章,这些印章是鲁迅遗印中水平最高的。他们经常到琉璃厂一起购买拓片,并交换拓片,还经常在一起鉴赏。在鲁迅所藏的拓片中,也有陈师曾题识。
  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这张拓片,显示出京城围绕国学与美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中间包含了画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等。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使得他们聚在一张拓片上,同时折射出民国无论文人、官僚、艺术家对传统国学和拓片收藏都有极大的兴趣与水准。
  陈师曾(1876-1923),江西義宁人,名衡恪,号槐堂、配朽道人,著名画家、教育家。其父是著名诗人陈三立,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史称其诗、书、画、印四绝。他与鲁迅同在教育部工作,曾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等职,与中国画研究会的金城、周肇祥等一起从事美术教育及改革,提携了齐白石这样的大画家,成为民国时期京城最重要的美术群体,在美术史上称为"京派"。他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等。
  姚茫父(1876 1930年),贵州贵筑人,名华,字重光,别署莲花盒主,著名画家、教育家。曾任北平女师、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美术成就极高,与陈师曾并称"姚陈",为京城画坛领袖。他也经常出入琉璃厂,与同古堂张樾丞等钻研刻铜艺术。
  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字宗孟,林徽因之父,政治家。曾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曾任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1917年时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
  林万里(1874-192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又名林白水,近代民主革命者、报界先驱、教育家。字少泉,号宣樊、退室学者。曾任北京大总统府秘书、众议院议员等职。1916年起先后在北京创办《公言报》、《新社会日报》(后改《社会日报》)等,宣传爱国主义。
  葛成修,生卒未详,河南省固始县人,字德三,清末进士,曾留学日本,拓片收藏家。
  黄云鹏(1883-1955),重庆永川人,字墨涵,曾留学日本学经济学。19 12年任共和党总务主任,并在章太炎创办的《大共和日报》任主笔。1917年时任大理院特约律师、第二届国会参议员。
  周肇祥(1880-1954),浙江绍兴人,字嵩灵,别号退翁。书画家,为京津画派领袖。曾任古物陈列所第四任所长。东方绘画协会干事、委员。与金城等著名画家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
  任可澄(1878-1945),贵州普定人,字志清,贵州宪政派代表人物。1925年至1926年两度出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
  邵章(1872-195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曾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北京政府评政院评事兼庭长、院长等职。喜收藏碑帖,工书法,号称民国四大书家之一。
  罗复堪(1874-1955),广东省顺德人,书法家、画家,为民国四大书家之一。曾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民国初年供职于中央财政部泉币司,设计过袁世凯头像银币"壹圆"二字。
  从《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这张拓片中,可以看出题识者的不同身份与共同爱好。
  三、鲁迅的拓片收藏
  1912年,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其间收藏了大量的金石拓片,除去散失的,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拓片仍有6000余件。拓片主要有碑帖、墓志、汉画像、瓦当和造像等。据萧振鸣先生《鲁迅美术年谱》显示,鲁迅收藏拓片从1915年开始,较大量的收藏是在1918年之前。以1916年为例,鲁迅购书款共496. 52元,主要用于购买碑帖拓片和金石类书籍。本年购买整套拓本较多,如1月12日,购买汪书堂代买山东金石保存所臧石拓本全分117枚;1月22日,购买《响堂山刻经造像》拓本一分64枚;3月11日,购买孔庙中六朝、唐、宋石刻拓本14枚;3月12日,购买孔庙汉碑拓本一分19枚;5月31日,购买江宁梁碑全拓一分16枚;9月8日购买云峰太基山摩崖刻旧拓不全本31种33枚。如此大力搜购,表明鲁迅是在致力于系统收藏古代碑拓,并集大成。主要收藏范围是从汉代、六朝至隋唐的碑拓和造像,地域有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四川等。鲁迅除广辑大量碑拓外,还注意搜集精拓本。本年鲁迅购买了晚清收藏大家端方藏拓,如7月28日购买端氏藏石拓本一包,计汉、魏、六朝碑碣14种17枚,六朝墓志21种27枚,六朝造像40种41枚,总75种85枚;8月8日收端氏所藏造像拓本32种35枚;8月12日收端氏所藏石刻小品拓片22种25枚;又匋斋藏专拓片11枚;10月29日购买端氏藏石拓本27种33枚;11月12日买端氏藏石拓本4种4枚;11月24日买端氏藏石拓片3种4枚。鲁迅不仅收藏,还对其抄录校勘,留下了大量手稿,后来出版的《鲁迅辑校石刻手稿》3函18卷,就是他的辑录成果。鲁迅之所以大量搜购碑拓和造像拓片是为拟编《六朝碑拓文字集成》、《汉画像集》、《中国字体变迁史》等书做准备,购买金石类图书又是为了系统地研究。后来编写的《六朝墓名目录》、《六朝造像目录》、《六朝墓志目录》和《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录》,都是以鲁迅自已的收藏为基础的。
  此次发现的鲁迅于《法仪兄弟八十人等造像>拓片上的"七年三月会稽周树观"九个字题于1918年3月,书体为行楷,墨色与宣纸已融成一体。印章"周树"二字为鲁迅遗印,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据鲁迅日记记载,这枚章系陈师曾于1915年9月29日刻赠鲁迅,材质为寿山石,白文,是陈师曾为鲁迅刻制的六枚印章之一。
  此件拓片记录了鲁迅的一次鉴赏活动。手迹中的"七年三月"应为1918年3月。鲁迅收藏拓片的来源,主要购自北京的琉璃厂,此外还请友人在各地为他购买。鲁迅的日记中购买记录非常详细,包括品名、价格、收赠与赠与、到友人处看拓片活动等等,而此件有鲁迅题识手稿的拓片在日记中并没有活动记录。推测其原因很可能是鲁迅日记中的漏记。从这张拓片中折射出民国文人的一段佳话,补充了鲁迅在1918年的一个生活细节,当可纳入最新的鲁迅年谱。
  鲁迅手稿,因其文章风骨及人格魅力,蕴含了不可估量的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征集,现分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多年来为藏家所重,散落民間的如凤毛麟角。以几件拍品为例:2013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拍卖一件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成交价为690万元。2013年嘉德秋季拍卖会拍出一件鲁迅致陶亢德书信,一页200余字的书信,拍出655.5万元,成为近现代文人最贵的一纸手稿。2015年12月4日北京匡时2015秋拍。畅怀——历代书法夜场"中,一件由鲁迅的日本友人清水安三收藏的鲁迅书法作品,舆论对其真伪争论很大,但最终仍以304.75万元成交。紧接着在2015朵云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鲁迅致郦荔丞信札》以414万元成交。总之,鲁迅手迹之所以珍贵,一是因为民间极为稀见,二是因为鲁迅的人格魅力所致。
网站目录投稿: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