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2月的第一本书——《我的阿勒泰》,作者是李娟。在这之前,被很多喜欢的博主推荐安利过,说她的风格有些像三毛。三毛的作品断断续续读过一些,其精华所在,并没有很好get到。所以无法采用比较法去评价李娟这位女作家。可是在2020年这么特殊的时期,认识这位宝藏作家也不算晚。她的文字不臃肿,没有浓厚的学术官方表达,如果不是杂事缠身,真是恨不得一口气读完那些精彩的故事。 这本书基本上是在火盆旁边读完的,陪着妈妈安静坐着烤火,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经常读着读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刚开始妈妈吓一跳,后来也渐渐在凝固的空气中习惯了我这么神经质的行为,甚至质问我是不是有对象了。没办法,李娟太可爱了,比如她在农村看到一面墙上粉刷了刘德华为某个摩托车店做的广告,说"刘德华板着脸站在那里,旁边一头牛正在舔他的脸",再比如新疆太冷,冬天小孩都穿很厚实,她说"孩子们更是被捆扎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圆乎乎的,胳膊腿儿都动弹不了。拎起个孩子往地上一扔,还会反弹回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正被故事所吸引,她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话,当然忍俊不禁。 李娟还是一位没有偶像包袱的作者,什么真实想法都会写在文中,当然天马行空的魔幻现实也写了进去。 阿勒泰的生活环境真的太糟糕了,书中的景色和天气描写,常常会让我联想到生活了四年的西宁:傍晚的狂风、干冷的冬季以及朴实而坚强的高原人民;书中人与人之间朴实的情谊,会让我想到这些天在村里热情的邻居们,很多我已经忘了辈分、叫不出正确称谓,但经常一大早送来刚从菜园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接济因为疫情滞留在老家的我们;书中李娟守着的小卖部,会让我想起前几年帮小姨照看的小超市,也是每天新鲜事物不断,大家都喜欢去那里吸收或者传播新鲜事儿;书中最后写到的木耳,会让我想起家乡的花生、菜籽和油茶,前几年家家户户都是通过收购作为营生,近几年因为经济大环境失利而纷纷外出务工;当然不同的是,阿勒泰的人因为木耳引起了瘟疫,"据说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新类型的瘟疫,我知道它也是与木耳一样的最新入侵者之一……大批牛羊被拉去活埋。山上的人不准下来,山下的人不准上去。封山了,戒严了。"而现在,中国因为吃野生动物而导致全国的肺炎危机,封省了、封城了、封村了、封路了,一切都是摆在眼前。人类还是渺小的,不能总以为自己是主宰者,违背自然规律、为所欲为,自然会受到惩罚。 还记得书中写到,善良的牧民们会愿意宰杀牲畜免费招待陌生的来客,也不愿意将养大的牛羊作为买卖标的物去挣钱,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他们的这种想法和信仰,发自内心的佩服。 看了豆瓣上的长评,在此摘录一段合我胃口的描述——"在某个夜晚,你写下来,在某个白天他(她)收到,从充满了不同气味和温度的地方来,然后在一个地方永远停下来,结束了使命,像是破译了密码。在途中,文字是睡着的,当你看到的时候,文字便一下子热了,活络了,而且只有你能使它活起来,这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谢谢李娟的文字,温暖了我这个冬天;也谢谢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给了我继续输入输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