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面对变化孩子怎样才能从容不迫


  随着疫情的发展,2020年在艰难中开局。疫情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很多人感叹,这几个月的时间,见识了太多"有生之年"的奇特事件,堪称魔幻。延续了几千年的春节,因为居家隔离而冷冷清清;计划了大半年的出游,不得不取消;奥运会史无前例地推迟一年;复工、开学仍然没有时间表,就连高考也宣告延期。
  面对这些变数,你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应对的呢?很有意思的是,在高考延期的消息正式公布那天,高考生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觉得太好了,我有更多时间复习了;另一种,觉得本来还有两个月就考试,眼看快熬到头了又要多加一个月,简直要崩溃了!
  我们会发现,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面对变数,有人处乱不惊、沉着应对,甚至把变数当成机遇;而有的人则一下子乱了阵脚,无所适从。要知道,未来的世界也是瞬息万变的。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那么他在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时,也将更加从容。
  终身学习,
  把"我不会"变成"我要学"
  2018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决定城市路桥所有收费站停止收费。这对车主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却遭到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工作。虽然人社部门表示会根据劳动协议进行补偿,并优先安排就业,但这些工作人员依然不满。甚至有人振振有词地说:"我今年36岁了,青春都献给收费事业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工作也找不到,你要我们咋办哩!"
  36岁不算年轻,却也是大好的年纪,自暴自弃是不是很可悲?而在关注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中,时年79岁的英语教师蒲公英奶奶2009年被诊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然而,她仍然积极学习各种才艺、参与社会活动,在之后的十年里依然在教书。
  蒲公英奶奶在弹钢琴
  一个是身心健康的青壮年,一个是身患疾病的老年人,谁更能适应现代的生活?答案不言自明。
  以色列总理顾问、以色列"奔"感知实验室总裁佐哈尔认为,1980年开始,人类已经置身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时刻变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题:技术在变、文化在变、世界在变。用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仍然靠着书本教育获取知识、积累智慧,但你有没有考虑过,现在的孩子在变化的明天中会遇到哪些更为严峻的挑战?
  没有什么知识能持续地帮助孩子应对他所面对的世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即使已经完成了高中、大学学业,我们仍然要为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而继续学习。
  突破框架,
  训练思维的灵敏度
  除了终身学习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着孩子的应变能力,那就是思维的灵敏度。
  什么是"思维灵敏度"?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能高效地随机应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思维灵活的人能对问题或情况进行多角度考虑,再使用线索确定最合理或最可能的角度,而不是非此即彼,墨守成规。"萌芽研究所BUD"给出了三个步骤,可以用来锻炼孩子的灵活思维,
  第一步:引导孩子多做"情景假设"
  我们知道,一个缺乏思维灵敏度的孩子,有时候会形容自己的脑袋像"石头"一样,而打开了思维灵敏度的孩子,才可以真正奏响思维的交响乐,让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弹簧"般的灵活度。
  我经常喜欢跟孩子做一些情景假设,比如问问孩子:
  如果我们迟到了,怎么办?
  如果你的东西被人抢走了,怎么办?
  这类"如果发生了_______(某项意外),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句式,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更多的情景准备。
  "石头"代表像石头一样的思维方式,"弹簧"则代表思考方式有弹簧的灵活度
  如果我们总是和低幼的孩子揪着具体某一件事情(上学迟到、争抢玩具、破坏书本)讨论,孩子很容易会觉得我们在说教。所以我自己在跟孩子玩的时候,更看重讨论效果。
  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形式,关键是把孩子的生活场景和两难问题梳理出来,让他们像在玩游戏一样参与其中,这种轻松的状态,会有利于我们了解和观察孩子的想法。
  不过一定要记住,我们也要抱着游戏的心态,不要太教条。比如在讨论学校的食物不合口味时,避免说:"这样不行,你不能不吃饭",而是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思考更多的情况,孩子的思维方式也会一点点被打开。
  第二步:给孩子做灵活度的多选题
  跟孩子做对比假设。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孩子的答案一定会有不符合我们预想的,我们并不需要时刻纠正。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愿意改变。
  所以我也会跟孩子做灵活度更高的多选题。具体做法是这样:给孩子预设一些场景,比如我们家打算收养一只小狗,但没有想要的品种。然后,给孩子设计一些选项,每个选项像讨论故事一样互相交流想法,思考这种方式到底合不合适,应该怎么做,并且记录下来,成为我们思考树的一部分。
  第三步:掌握一些启发孩子灵活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手头上的道具、轻松的氛围,创造跟孩子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
  灵活本身是一个主观题,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和规则制定并不冲突,更多的是我们能否打破更多的藩篱,在有限的选择里不被局限。
  像一些好的提问句式可以用起来:
  你为什么这么想?
  还有什么新的方法?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那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来改变呢?
  多跟孩子讨论这些灵活话题,本身就能帮助他打开自己的思路。因为,孩子的不同意见需要有表达的机会,被重视和讨论的过程,会比我们只盯着讨论结果,获得的启发更多。
  这些课堂之外的能力,
  孩子是否具备?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充满未知和变数。而疫情期间这些令我们出乎意料的变数,仿佛是对未来世界的一次预演,也让我们反思:我们一直追求的教育方式和结果,真的就是完美的吗?是否该更新我们的理念和目标呢?
  佐哈尔在首届中以教育高峰论坛上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面向未来,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首先是创造性,孩子需要学会更好地适应变化;
  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应对现在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将众人的力量团结起来;
  最后是实践能力以及做事效率,因为我们在变革的世界里,需要尽快抉择,并且将之付诸实践。
  去年全网热播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中,High Tech High,这所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创新学校也提出致力于培养学生这些软技能:
  ①自信
  ②批判性思维
  ③协作能力
  ④从批评中学习的能力
  ⑤时间管理技巧
  ⑥坚持不懈
  ⑦职业道德
  ⑧独立工作的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这些重要的能力?
  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有标准答案的教科书、强调知识记忆的考试,显然不能,只有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只有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才能培养出这些能力。
  这场疫情之下,的确带来了很多改变。但是,如果学校和家庭都去拥抱变化,如果老师拆掉把课堂学习隔绝在真实生活之外的"墙",打通课堂和真实的世界,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走入课堂和孩子的学习当中;如果家庭能够放手让孩子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并解决真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这不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吗?
网站目录投稿: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