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欧债危机的阴霾,摆脱末日谣言的干扰,直面"财政悬崖"的考验,全球经济列车穿越自然界的时光隧道轰然来到了2013。然而,对于全新一站所能呈现出的经济图景,国际权威组织似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并不乐观的声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将为3.6%,比先前的预测值下调了0.3个百分点。无独有偶,联合国在日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里预测,世界经济在2013年将仅增长2.4%,且在未来两年可能再度衰退。 债务风险仍然构成了对2013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威胁。从欧债危机的区域观察,虽然希腊债务危情有所缓解,但西班牙又拉响了危机的警报。资料显示,到2012年底,西班牙公共债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85.3%,创出了历史新高。因此,能否有效地解决西班牙的债务危机成为了2013年中可否阻止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更全面地分析,即便是欧债危机被抑制在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范围中,但更大规模的债务"地雷"可能随时引爆。据IMF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债务总规模预估值将从2012年的57.85万亿美元升至60.27万亿美元,全球整体负债率预估值将从2012年的81.16%上升至81.29%,仍处于80%的国际警戒线上。其中欧猪五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公共债务水平已大大突破GDP比率100%,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已成为世界经济首当其冲的风险。 全球范围内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3年得到延续甚至还会加码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从而构成了对经济增长的一重"利好"。然而,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递减程度却在逐渐增强。以美联储的"量化宽松"(QE)为例,QE1推出使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从-3.3%狂升至2.2%,但QE2之后经济不增反降,实际GDP增速从3.5%一路下滑至1.6%,之后美联储虽然连续推出了"扭转操作"以及QE3和QE4,但美国经济增速依然在1.5%的低水平位置徘徊。经济肌体对刺激政策的麻木性反应可见一般。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国央行轮番上演QE大戏,接踵而来的是引发国家之间货币竞相贬值的风潮,在引起全球金融资源的错配和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再加上大宗商品火上浇油,世界经济肌体由此不得不承担痛苦的倾轧。 非常可怕地是,"货币战"往往伴随或者引来"贸易战"。由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复苏过程之中,决策者为了增强本国就业和减轻公共政治压力,都会千方百计地谋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以邻为壑。这种特殊时期的利益博弈生态注定了在"货币战"开打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将会激烈上演。据IMF预测,2013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继2012年之后会进一步抬头,世界贸易增长率预计仅为4.48%,大幅低于1980年以来5.68%的年均增速。 与货币政策在宽松的跑道上继续狂奔完全不同,2013年全球各国以减少公共赤字为目的财政政策的收紧力度将显著增强。美国方面,无论是否发生"财政悬崖",2013年第一和第二个季度将有大约3000亿美元规模的财政紧缩措施开始实行,约占美国GDP的2%,这会导致2013年上半年美国的国内GDP放缓至1%,全年平均增长仅为1.5%;欧洲方面,欧洲议会通过的2013年133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值所产生的增幅仅仅高于通胀率,而且欧洲各国2013年还要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至少降低0.5个百分点。在中国,2009年开始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时,当年预算赤字率为2.79%,但到了2012年,预算赤字率降低为1.5%,相应地国债规模8000亿元。预算赤字一路下滑的背后说明中国的财政支出比例在逐步减少,而且2013年概莫能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财政大幅削减的同时,2013年美国将加大对富人的征税份额,欧盟将开征金融交易税,日本会实施征收消费税的新政。显然,无论是增强税收,还是减少政府支出,其对经济所形成的负面冲击都会立竿见影。 毫无节制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可能诱发的通货膨胀成为了覆压全球经济的又一片厚重乌云。资料表明,在摩根斯丹利跟踪研究覆盖的33个央行中,已有16家央行在2012年采取了宽松措施。在长期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的刺激下,全球性通胀可能不期而至。研究表明,美联储推出QE1期间,农产品、基本金属、能矿产品及原油价格分别上涨了14.7%、71.3%、28.7%和47.1%,而在QE2期间又分别上涨了14.5%、5.9%、25.1%和25.4%。虽然QE3和QE4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有待观察,但据IMF预测,2013年全球通胀率将上升至3.72%,超出3%的警戒线,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率预估值高达5.79%。果如此,世界经济因此而受到的吞咬和蚕食料定不会轻松。 作为经济增长板块的亮点,据IMF预测,2013年,新兴市场5.6%的经济增幅将继续遥遥领先于发达经济体的1.6%,不仅如此,2013年新兴市场整体占全球GDP的比重将上升至50.81%,首超发达国家,这一标志性反超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极从旧动力向新动力的内在转变。然而,除了自身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约束之外,新兴市场在2013年将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美欧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压力。从这个意义而言,新兴市场作用于全球经济的牵引力仍会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