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和产品之间能否擦出火花?又该如何擦出火花?笔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营销产品化。具体如何实现营销产品化,且听笔者分析。 每个产品都需要营销,不管是在产品的初始期还是稳定期,甚至衰落期,这个专业词汇不止存在于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交易的地方就会存在营销。 对于产品,有个朋友问我:"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说互联网红利消失,是不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即将面临灭绝?" 我说不会,起码暂时还不会,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产品,产品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就像能打败微信的不是另一个微信,能灭绝产品的一定是另一个替代互联网的时代。 那么,产品是什么?大家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个人认为产品可以分名词与动词两方面进行诠释。 产品(动词)即:解决需求的一组过程,围绕这个主题开始进行需求调研、分析、设计、开发、上线、监控、迭代闭环。 产品(名词)即:一种服务模式,以公司战略定位为前提,结合用户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并以信息化形式呈现,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企业获得转化收益。 那么,营销与产品是否可以碰出火花? 营销产品化是什么,是否可行,又如何开展?(偏展望) 营销产品化即结合现有的营销模式或未来某个时期的热门营销模式,以产品形式帮助用户完成或协助用户提高营销效率的一种面向企业或个人团体的服务模式。 营销类产品可以根据产品定位分为两种类型:模式型和工具型。 1. 模式型 以某一种营销模式为最终产品导向,产品功能渗透至流程中各个细节,以提高效率、提升转化为主要目的进行。 "世界上本没有产品,做的人多了,自然就出现了产品。"模式型产品可以说是成功、热门营销模式的信息化产物,当一种模式被频繁使用时,用一个系统型产品帮助用户高效产出营销行为就会成为必然。 说个简单的例子:微信裂变(现在有一定程度制止),其中涉及的海报设计、话术准备、活动规则均可以以产品作为辅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快速高效的完成一套较专业的活动运营。 除了单纯地辅助用户完成这一营销过程外,还可以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辅助用户完善每个步骤的过程,海报配色占比给出用户活跃度指数,根据行业不同给出常见优质话术? 数据报告的实现不仅需要对这个模式进行很深的理解,还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也是模式型营销的主要难点所在。 模式型可以是多种营销模式的组合也可以是单个营销模式自成产品,主要取决于模式的可复制难度及模式生命周期。 目前为止模式型产品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在于热门营销模式生命周期短、变化快、个性化强。 2. 工具型 ——即脱离营销某个模式,以工具类形式呈现,辅助用户提高某一块业务效率的产品。 工具型具备通用性,无具体营销模式限定,可用于多种营销活动,且工具型面向人群大多为非专业人群,即用专业的产品辅助用户做专业的事。如:H5类产品"易企秀"及图片设计类产品"创客贴"。 以创客贴为例:创客贴的核心功能为在线设计图片,根据需求用户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图片类别,图片大小、色调、风格等均可灵活调整选择。其中比较好的细节还有将字体分为免费字体与商业字体,避免侵权风险,功能满足了日常运营中的海报及头图设计。 其收益模式主要为:会员特权、在线印刷及收费模板等。 除了解决用户核心需求外,创客贴还进行了模式扩展,增加了视频教程、社区等交流平台,但现阶段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考虑是否继续往相关业务深入拓展(战略需求),如何提高活跃度等问题。 总结 模式型产品成体系解决营销需求,复制营销模式,提高某一模式下运营效率,但缺点在于过于专一,热度取决于模式在当下环境的适应性,可能造成过多沉没成本;难点在于模式的寻找及深度理解用户需求。 解决方案可偏向于将模式模块化,出现新模式后灵活调用现有模块,提高产品开发效率,抓住模式热度。 工具型产品为营销过程中某一步骤服务,面向非专业性人群(设计专业、开发专业),降低营销人员工作难度,可发展的方向为结合大数据给出设计过程中细节的数据分析,让用户体验更直观,难点在于数据分析维度选择及数据比重规则制定。 综合型营销产品:可以作为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多种工具型分别为产品线,一种模式型为对外产品,用户选择一种模式或创建新模式后分别使用工具型产品进行营销策划。 数据驱动,营销台设计,类似于工作台产品,包括前期营销规划、后期营销结果分析、多次活动比较分析、不同模式效果分析。在之前参与过的CMMI认证培训中发现最主要的缺陷在于模式,数据分析的成体系模式。那对于营销来说,同样也可以设计产品提供数据管理模式。 作为需要更了解To C用户的To B产品,需求主要来源于营销人员,而营销人员行为取决于C端用户,就像做金融产品要有一定金融基础一样,营销产品也同样需要了解营销过程及痛点。 营销产品化可逐步解决模式选择、流程梳理、物料准备、数据分析等核心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对营销产品化模式进行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