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山西旅游还愿挂铃绵山一绝


  绵山抱腹岩,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
  绵山久有还愿挂铃的风俗。一般的说法是,此俗起源于唐时。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李世民因祈雨灵验,为谢高僧志超"解民倒悬之恩",决定亲率众臣朝山拜佛。然何以于佛示礼?仍是魏征献计曰:"铃者,灵也,挂铃谢恩是为上策。"太宗应允,即命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铜铃。是岁农历三月十七日(志超成道日),太宗由文武大臣扈从前往绵山抱腹岩之下,请当地百姓系绳将铜铃挂于悬崖顶壁。从此,抱腹岩还愿挂铃之俗世代相传,成为绵山一绝。
  每逢庙会,许了愿的善男信女们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将特制的金属铃铛送到距洞底60米的岩洞顶壁,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
  由外人看来,岩壁挂铃实在惊险万状。整个挂铃工序需要三人协助完成,岩上及下面均需有人照应,而远远望去,那悬飘于空中的挂铃作业让人看了心悸不已。但多年相延,实际上已没有什么危险性。绵山挂铃人技艺娴熟,有人称,"如鹰击长空,雁落归巢",却也形容得好。每一次挂铃半个时辰便可完成。我们漫步岩下,清风微扬,佛乐悠扬,飞鸟盘旋迂回,甚至碰响铃铛,风声、铃声、乐声交汇,形成一曲曲天籁般的交响。而我们看到最紧要处,见挂铃人贴近岩壁,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屏息静气,也觉得这事是奇异和美好的。每一只铃铛挂好,都意味着有一件美好的心愿得遂人心,那一种俗世里的温情,却是浮华社会里的我们如何得见?
  清代"绵山四山人"之一的王清《题抱腹寺》诗云:"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此中真得地,以外纵浮名;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算得上是绘声绘色的写照。其中"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更成为人们广泛传颂的名句。
网站目录投稿: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