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的表现特点


  摘要:初中生本应是继承劳动美德的一代接班人,却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孩子便成了每个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及素质教育中呈现的诸多问题等种种原因,使得孩子在小小年纪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观念,其自身的劳动意识缺失严重。
  关键词:劳动素养;独生子女;劳动意识;特点
  劳动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技术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劳动似乎变得不很重要,正是这一错误观念影响了现代的学生和家长,使得劳动这一传统美德产生了断代,致使某些学生劳动素养严重缺失。
  一、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包含多个方面,一方面是其具备相应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是与其相匹配的劳动心态。但是纵观现如今的农村初中生,却是缺少这两样最基本的方面。劳动技能一方面需要从学校获得,但是有些学校远离了学习最基本的观念,而是围绕考试,用学习成绩来标榜学生的好坏,也让除了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素质教育变弱。另一方面,劳动技能应从家庭中获取,由父母指导掌握最基本的生存劳动。但是学生在家中不是"小皇帝"便是"小公主",尤其在农村中对于子嗣的观念极其看重,父母对于孩子特别是男孩十分的溺爱,从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出点力,流点汗。这样在也造成了农村初中生自小认为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抚养是理所当然,更是没有劳动的观念和意识。
  二、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的表现
  1、劳动意识的淡薄。根据相关的调查,中国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以后,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改善,城乡结合的政策,基础设施的保障,使得农村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曾经艰苦的地方,有能力让农村的未来,即让学生接收更多更好的教育,帮助农村搞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走向城市,面向全国,甚至个别有特色的农村已然能够面向世界的舞台。对外输出让农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对原本的劳动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直接的表现在现代农村初中生的身上。一直鼓励孩子通过学习或外出打工等方式,为其摆脱农村的身份,更好的生活,而忽视劳动基本素养的养成,劳动的观念慢慢在众人的眼中的淡化。
  2、劳动习惯的减少。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家庭收入的增多,农村在某方面的保守观念致使父母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祖辈更是有着"隔代宠"这一传统表现,都让学生很少参与到劳动之中,更是缺少劳动的习惯。家中的所有家务、生产劳动都交给父母去做,甚至有的时候还有爷爷奶奶来帮忙,初中生作为家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无忧无虑。
  3、劳动知识和技能的缺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通过,使得全国各学校纷纷开设了劳动技术和通用技术课,农村各学校也都坚持这一教育理念。但是多年实行以来,虽然这些课程仍然属于国家课程的名义范畴之内,有课本有教材,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劳动这门课程还是未能够让农村的初中生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更无法保证质量。归其根本还是因为和升学制度毫不挂钩的原因。在家中,父母溺爱,还有农村初中生自己的原因,更加的导致学生最基本的劳动知识的缺失,连最简单的劳动都不能够完成。
  三、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的特点
  劳动素养的缺失在许多农村初中生的身上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①好逸恶劳。不愿意通过劳动获取相应的果实,不仅仅是和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观念违背,更是让农村的初中生数典忘祖,好逸恶劳,享受生活,享受别人的劳动所得来的丰厚果实。这一点已然成为一大恶习。②依赖他人。凡事依赖于他人的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不能够达到自理,不能够独自自主,在一定程度上过分的依赖于他人,又是一大恶习之一。曾经"东亚病夫"的口号或许在初中生们真的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会再一次的冠在中国人的头上。③品行和道德修养不佳。农村的初中生依然习惯于依靠别人获取成果,饮水不问思源,然而这一习惯会使得农村的初中生形成种种的缺点,甚至歪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劳动为耻,以不劳而获为荣,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④不孝亲长,不睦同窗。劳动是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但并非独立开来,而是和其他美德相辅相成,缺一也会累及其他的品性。更是因为一部分农村初中生习惯了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对于种种视为理所当然,对于自己父母的劳动和同学的劳动,并不尊重,从而也会有着不亲不孝的隐患。⑤为人冷漠,理所应当。因为家中父母过分的溺爱,部分农村的初中生更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自小在众人的呵护下长大,认为一切理所应当,即使在学校学习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会觉得理所应当。对于原本的道理也冷漠视之。
  劳动的基本技能和劳动观念的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农村的初中生形成了好逸恶劳,依赖他人,不孝亲长,不睦同窗,为人冷漠,理所应当,造成了品行和道德修养的缺失,这便是现阶段学生劳动素养缺失的最主要特点。
  四、结语
  农村一直以来以劳动为美,但是部分农村的初中生却是缺少了这一种美德,好逸恶劳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问题之一,这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亦是将来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的意识,获区更多的劳动技能,中国的强国梦才能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刚. 劳动与技术课程素养教育初探[J]. 新课程(中学),2012,07:105.
  [2] 张桃红.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途径探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1,05:50-51+33.
  [3] 包彩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教育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J]. 现代教学,2015,20:74-76.
  [4] 张刘祥. 多些书卷气,少些烟酒味[J]. 教育文汇,2008,07:47-48.
网站目录投稿:春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