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字节跳动旗下的办公协作产品——飞书为对象,从产品理念、产品目标、优劣势、定价策略等多方面进行了拆解与思考,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一、诞生背景 2012年刚创立时用的是Skype,然后是微信企业号,再到Slack和钉钉。 2016年开始,字节跳动意识到这些工具都不能满足公司的效率要求,随即,谢欣带领的效率工程部门开始自主研发办公协同工具。2016年飞书雏形诞生。 2019年9月,谢欣团队决定将飞书办公套件推广到国内市场,并取了中文名称"飞书"。谢欣称,是这款软件在字节员工之间用得十分顺利了,才选择拿到市场上。 备注:谢欣于2015年4月加入字节跳动,此前,谢欣曾与张一鸣在在线旅游搜索引擎酷讯共事过,谢欣在酷讯时期担任CTO,而更重要的是,字节谢欣是第一任人力资源负责人,也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做技术出身的HR。这源于谢欣本人对团队管理、文化建设和内部IT系统建设的丰富兴趣,加之其计算机专业的背景,谢欣成为研发飞书的最佳人选。 二、飞书产品理念 1. 重内容,轻控制,提升沟通效率 源自对内部沟通效率的重视程度,"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而这句话正是飞书所依循的底层逻辑,也是飞书一段时间内的启动页标语。字节经常强调其文化是重视「Context」,而不是「Control」,因此张一鸣为Lark定下的核心产品基调基调。 2. 信息透明且高效流转 张一鸣可谓是追求信息快速流动和共享最极致的一个。在"飞书"的商业化过程中,会把字节跳动的组织管理方式当作一项核心卖点,这显然比单纯卖软件更加吸引客户。 也正是信息的高效流转。张一鸣曾多次谈到内部信息高效流转的重要性: "决策指令不是单纯的上传下达,而是让同事之间通过提供上下文,通过内部信息透明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高效率。" 3. 面向市场,服务用户理念 飞书和Lark是两个独立的产品,飞书是服务于中国市场的,Lark是服务于其他市场的两边不仅品牌不同,产品不同,数据的存储也是独立分开的。 4. 高效而愉悦的一站式协同办公套件 谢欣: 飞书这个工具一直是希望对组织和个人能够带来更高效更愉悦的作用,同时我们自己的定位是打造一个完整的协同办公套件,这个是我们的想法。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做办公工具,我觉得进一步说明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工具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这和我们的认知是一样的。 所以总的说来,我相信对于工具这个行业在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工具产生。工具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而且也会随着时代企业一起更新换代。 5. 产品的普适性、标准化、易用性理念 谢欣向指出: "我们输出的是通用工具,而不是输出公司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我们努力让飞书具有普适性,使其适合各个行业。" 我们在打造自己的产品过程中,非常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是输出工具本身,但并不是输出我们的管理理念,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一些管理实践,但我们并没有把它固化到产品里输出给其他企业,因为每家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到它的普适性。 三、产品目标 1. 企业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 从产品生态构建的角度来看,字节跳动正在向谷歌学习。在线文档、共享日历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项服务,一个平台入口,字节跳动未来很可能在产品足够成熟后,向上叠加邮箱、企业流程等功能,成为一个企业服务平台。自媒体"乱翻书"此前分析称:Lark 对标的不是钉钉,而是谷歌旗下 G suite。Lark 的协作文档和共享日历功能,分别与Google Docs 和 Google Calendar 非常相似。 2. "通用型工具"的热衷和整合 从已经曝光的To B 类被投项目来看,字节跳动对"通用型工具"更加青睐,对涉及复杂业务流的HR、ERP 等软件则较为冷淡。另外,通用工具能与字节跳动内部 OA 软件"飞书"形成互补。 由于企业办公场景需求太多,不管是钉钉还是企业微信,通过资本收购、厂商合作来补足场景是常见的做法。此前钉钉推出"钉钉文档",就是与国内企业软件厂商 WPS 合作。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内部研发,当以"飞书"为代表的企业办公套件形成体系后,字节跳动切入 To B 领域就有了更多筹码。 四、定价策略 至此,字节体系的 To B 战略已具雏形:通过收购、合作,先在内部形成一套效率工具"飞书",飞书近期正在国内密切接触一批渠道商,预计在下半年加速国内业务扩展节奏,目标是中大型企业客户,同时采取与海外版本同样的 SaaS 订阅模式,即按照每人头每月收取费用。 五、营销模式 渠道商是国内企业服务软件落地进客户的重要环节。与 C 端产品上手即用不同,B 端产品需要一个漫长的销售、交付、售后链条,渠道商承担的就是这一职责。另外,不同区域的渠道商还掌握着当地的企业客户资源,这对于重产品、轻销售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更加必要。 在国内,目前没有建立起很好的为企业协作软件付费的习惯。如果想获取并维持足够多的 C 端用户,长期「免费」仍然是最佳法宝。你不免费,总有人免费。 放到国外则不然,国外已经有了很好的付费习惯。从定价上来看,Lark 基础版本价格(目前未正式上线)不到 Slack 的三分之一、G suite 的一半,这让其作为一款新产品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如果涉及到企业管理,光协作是无法打动企业管理者的。如果 Lark 要往深了朝流程走,只要在国内冒头,必然会与钉钉正面交锋 六、产品特性&优势 经过不断的打磨和迭代,飞书整合即时沟通、日历、在线文档、云盘、应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不断为企业提供品质卓越的云协作体验。 的确,仅仅在字节跳动,飞书已让每位员工感受到了颠覆式的"体验"。飞书每年为公司节约29%的沟通时间,跨部门项目效率提升24%,人工成本节约了30%;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和迭代,我们致力于提供品质卓越的云协作体验,成就组织和个人,使协作和管理更高效、更愉悦。 1. 智能日历 产品视角,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日历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和管理工具,你可以根据团队每个人的日历去判断目前团队资源的投入和消耗程度,关注最核心成员和团队的精力分配,同时你也可以大体上根据日历系统判断团队目前的运转负荷,适当的进行一些宏观调整。 用户不仅能够查看所有人的时间表,还可以挑选团队适合的时间来约会。并且每个会都可以自动生成一个飞书群,开会前这个会议也会有系统的提醒。 最后,再会议结束之后,也可以借助,飞书云空间提供的丰富的会议纪要模板,进行快速的会议纪要创建和共享。 2. 消息管理 Lark的沟通部分产品设计,还是赢得了很多客户的认可,字节员工也反馈沟通起来十分顺畅。 不过,有业内人士在体验产品过程中,发现使用Pin、搜索等边侧功能时,聊天框会横移的设计,一时还是难以适应。 对于企业办公协作产品来说,IM只是让信息高速流转的一部分。知晓同事的业务目标及进展,然后借助工具高效协作,也十分关键。没有打卡考勤等管理功能的Lark(可以借助第三方小程序实现),在协同上做了很多工作。飞书借鉴了国外协同办公产品Slack等的工作流引擎思路,重要消息可以"Pin"到侧栏中,方便团队成员把握重点。飞书在产品设计上既没有钉钉的复杂与反人性,还比微信多了提升办公效率的功能。 3."云空间"服务 在线文档的灵魂,是高效协作。在远程办公方面,不得不说的是飞书的在线文档工具,简直太有效率了。 在过去,通常是一个人写完文档,其他人再看。而现在的在线文档,可以有非常多的人共同编辑一个文档,只要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一个重要的文档很快就能在大家的协作中产生。 飞书在线协作文档,远不止是一个文档工具。从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它其实是内部一个"在线脑暴的工具"。 传统的线下脑暴,大家坐在一个会议室里,会议发起人抛出今天的议题后,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最后形成会议纪要作为脑暴成果。 但在线文档通过每个人的"及时撰写、评论"功能,可以让大家每个人的智慧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而且,它不需要会议记录,因为我们的讨论所见即所得,讨论即记录。 很多管理者,在使用"云在线"编辑文档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拟定框架,标注重点,甚至随时帮大家编辑格式,因为管理者都有一点强迫症和很强的主导欲望和控制欲望。高效的管理者,不期望一遍遍地把文档、方案打回去修改让下属修改,我和团队一起参与重要紧急的事情,做好过程管理,一气呵成,相信这才是团队的力量。 4. OKR管理理念 张一鸣曾多次谈到内部信息高效流转的重要性: "决策指令不是单纯的上传下达,而是让同事之间通过提供上下文,通过内部信息透明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高效率。" 落实到"飞书"的功能上,由于字节跳动用 OKR 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因此在飞书上,任何员工可以看到任何同事的OKR,以及基本信息、汇报关系,当中包括张一鸣本人。 飞书对单聊、群聊的功能做了很多细微的改动。飞书的群聊引用功能可以针对单条信息进行回复,在交互上比微信的引用更加流畅;另外,飞书可以将单聊群聊进行置顶,而且其置顶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消息纵向排列,而是将对话框缩略为头像进行横向排列,以节省屏幕空间。 5. "线上办公"的创新 "线上办公"是飞书创新应用场景的功能之一(也许是被疫情逼出来的创新),可以在远程办公的情况下,通过实时语音频道、视频会议的方式,真实模拟同事在一起办公的场景,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会议。 据内部人士透露,上线这个功能,飞书团队只用了五天。 "大年初五的时候,我拉着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真实再现大家在一起办公的感觉,而又不希望每个人因此变成好像在家开一天会的感觉。 " 字节跳动副总裁、飞书负责人谢欣描述诞生之初的想法。 整个项目推进得很快,虽然当时团队每位员工都是在家办公,但仍旧赶在2月3日线上开工第一天上线了新功能。 "五天时间远程上线,再从公司内部推广到外部,还是难度很大的。"谢欣说道。 这次快速响应的背后,是字节跳动对工作效率和工具的重视。谢欣认为,在工作中,每个人每天要使用大量的工具,而每件工具如果都改进5%,那么对整个公司全员的影响就非常大。同时这个产品上线之后,因为绝大部分用户是第一次体验,第一感觉非常的惊喜,而且大部分用户都非常喜欢这个功能,就是沟通起来既快捷、轻便,然后又不涉及隐私。 6. 产品做局者&整合先驱 飞书非常重视生态,并开始了相关生态的构建,从而让整个生态更健康,也让产品功能更完善。提供开放平台,解决企业应用场景中的定制化需求。 企业可以将内部已有系统快速集成到飞书,或自主接入开放 API 的第三方工具,也支持开发者自主开发新应用。第三方应用也可采用小程序形式接入飞书工作台,与飞书深度整合,为用户提供优质、稳定、即用即走的便捷体验。 目前,入驻飞书的应用涵盖人力资源、客户管理、项目管理、问卷调查、设计助手、企业内训、商业智能等方面,全面解决企业应用场景中遇到的痛点与挑战。未来还将持续接入更多开发商,打造优质的企业服务生态。 而从功能来看,飞书基本上是由IM、在线文档、和云空间三大板块组成。谢欣表示,起初,飞书从沟通和创作功能开始研发,随后,日历、云盘和工作台等功能陆续加入,最终进化成为完整的办公套件。 而且这样的产品做局,整合式产品迭代,仍旧在快速更新。疫情蔓延之际,字节跳动通过飞书频频发力,向外界传达入局企业服务的信号。 2020年1月27日,飞书率先对外免费开放了其商业版的全部远程协作功能; 2020年2月6日,飞书宣布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法大大"入驻; 2020年2月7日,飞书宣布即日起至5月1日,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OKR功能。 …… 谢欣同时还表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做办公工具,我觉得进一步说明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工具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这和我们的认知是一样的。飞书已经开始了相关生态的构建,比如企业可以将内部已有系统快速集成到飞书,或自主接入开放 API 的第三方工具,也支持开发者自主开发新应用;第三方应用也可采用小程序形式接入飞书工作台,与飞书深度整合。" 七、产品劣势 1. 产品演进策略误区 产品的目的从上往下,反着思考的——先想自己要做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好做,然后再操刀,接着发现项目搞不下去——这种思维模式是有问题的。 回顾toB 产品的发展历史,从上而下的思考模式,都是要吃大亏的。 从下往上思考,先看市场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同样的逻辑也造就了阿里;说白了,toB产品的演进迭代思路,不是不需要考虑管理层的需求,而是最终一定都要落地管理层需求上去,但最开始的版本,首先应该考虑的核心用户是员工,那些办公场景90%都在web端的核心员工。 但今日头条在还不明白海外市场用户需求下,照搬slack,先搞出个Lark,产品的成功率就减下来了,因为问题来了,slack的成功是应为web端强大的用户体验,而lark是明显地根植于头条的一贯做法——刷APP。 海外的IM市场用户需求在于web端,APP目前还不适合切入企业IM的市场,火爆的微软MS team 本质上也是抄袭了slack,然后给了2G的容量。微软的财大气粗也是很快把slack挤出了第三。而现在Lark给出了30G的容量。难道,容量是海外IM产品制胜的关键吗?减低价格是欧美用户的需求? 本质上企业用户的绝大多数需求还是在web端,因为上班都是用desktop的。Lark估计是想把slack做成一个中国史的产品,然后接着出几个手机端APP去刷手机端覆盖率,从而把这个产品做起来。 飞书最近还在做视频会议的功能套件,我认为,用户是有这样的需求,比如在疫情盛行至全球,但这也是不痛不痒的产品策略,在产品供应链上已经产生了需求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巨大Gap,这就已经是很大的盲目对标和抄袭竞品的结果。这样的盲目对标,让Lark和飞书想做一个一体化的APP,而不是一站式的服务产品,让其在后续产品研发的路上越走越远。 2. 产品战略相对模糊 Lark的商业办公套件,在海外市场上,很明显是想和微软竞争来着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战术,但还算不上战略,遵循了中国企业产品出海的管用思维定势和手段:低价&免费。 诚然,低价、高速、高质量是全球企业竞争中的必要因素之一,但低价和高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心里的悖论,至少有调查显示,美国人不觉得低价=高质量,低价的英文cheap,本质意思就是廉价、低品质。说一个人的cheap,是指这个人没什么才干,廉价的劳动力而已。这样的定势思维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欧美市场企业用户,一定会怀疑lark产品的"安全"问题。导致线下成本的飙升和线上转化率的下跌; 而lark的办公商务套件,极有可能未微软做了嫁衣,微软一旦反扑,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劣势,这就是slack当初没有大张旗鼓地打着产品具有"office suit"的属性,而是用了webhook,接入微软的office 365。 slack的这个战略是——我打不过你,但我借用你的长处,和微软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Lark在产品战略上,并没有研究海外市场用户需求,以及竞品对手的优势分析,以及他们快速崛起的原因,盲目地采用"低价"的方式仿制产品,再倾销产品,这个战略手段仅仅适合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概念创新才是产品必须要做的事情,例如UBer、 3. LARK的海外劣势 LARK要想从海外做起来,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按照现有的企业优势和国际环境,还不够实力,所以也没法像国内的今日头条一样去做爆发式的增长。高速扩展只会迎来欧美500强的企业的联合抵制、打压和对抗。 实际上,根本不是他们所说的安全问题,因为触动了整条产业链、甚至国家的利益。从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对抗级别。 这个对抗的连锁效应就是,中国的企业在海外都会被扣上所谓"安全问题"的帽子,但事实上把"安全"做到完美和完善,也是没法避免被抵制和打压。 最近,居家看古代战争的戏,要出师攻打某国,没有理由也一定要找以一个看似极其合理的理由,来掩饰战争真正的野心和利益目标。大环境的逻辑也一定是一致的。 而与此同时,字节跳动也反应敏捷: 但据此前Pingwest的报道,由于海外市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高度重视,Lark在推广时,刻意不提和字节跳动的关系,而采用注册在新加坡的主体Lark Technologies。 因此,不能排除的可能是,Lark正在海外开展一场"去中国化"的to B道路。而恰恰相反的是,在国内,字节跳动能成为飞书的强大背书。 4. "审批流自定义"的误区 飞书的审批流程,都要都要用户自行添加审批人(钉钉也是),也许产品经理觉得未来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扁平而高效协同的,无需严格依赖数状结构~ 但目前而言,很多企业还是严格的树形结构,从用户视角出发,我要发起一个出勤,财务,或者人事的流程,每次都要从海量组织架构中搜索审批人,浪费大量时间成本,而且还会遇到重名的审批人。 不应该提供2种用户访问路径,1默认走树状组织结构,2用户可以自定义审批人和流程吗? 另外BPM很多表格设计,还是没有符合用户思维模型,做的很简单,这是优点,但我觉得研究还不够深入。可以参考下泛微、致远或者蓝凌。流程表格有点千篇一律,不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