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回回县的百年之祭二


  5、摸秋
  话说这年秋天,回回县一年一度摸秋节的日子又要到了。在这个摸秋节的晚上,就是那些久居寓所的城里人心中最为想往、最为开心的日子。这摸秋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好像已经无从查考了。每年八月初一的这个晚上,秋高气爽,月黑星闪。在莽莽苍苍的旷野之中:
  草色清香,秋虫唧唧。花生钻地,玉米金黄。
  葵籽饱胀,青豆挂秧。杨柳拂脸,瓜果飘香。
  县城里的人们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开始念叨,好容易才盼到摸秋节的这个晚上。天刚刚擦黑,城里的人就各自相约,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趁着漆黑的夜色去城外的田野里搜寻那些成熟的果实。第二天天将拂晓之时,这些人才兴高采烈的陆续而归。你看,他们有的手里提几只金黄的玉米,有的怀里抱着一只大南瓜,还有的胳膊上挎着一篮子青豆,而更多的人则是空空两手优哉游哉。但是大家都是兴高采烈的有说有笑,喜悦之情不胜言表。要知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在摸秋节的这天晚上,才可以公开的、堂而皇之的、去"摸",并且把摸到的瓜果据为己有。虽说这摸秋节的习俗着实不雅,或许还存在有不劳而获之嫌。但是这远远近近的农人们对此却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坚定的认为,这种风俗就是感谢上苍对芸芸众生慷慨无私的赐予,是一种感恩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大度的舍予,才能致使来年地里庄稼的长势更加旺盛,天下的黎民百姓方可丰衣足食。
  其实许多参与摸秋的人并不在乎这其中的收获有多少,他们真正在意的是:真实的去体验那黑暗的旷野之中不可预知的恐惧,品尝在黑暗之中的探奇和冒险,在面对同伴之间因为恶作剧而导致的,突然发生的恐怖和惊悚的戏谑事件之时,那种紧张和刺激的感觉,可真是比看一场大戏还要过瘾。好些人在这天夜里摸秋的活动中所经历的冒险轶事和一些趣闻,还有那些相互之间恶作剧的搞笑,往往会成为这一年之中人们在茶余饭后反复评论,相互调侃的笑料。
  然而不劳而获也罢,体验行窃时心跳的心情也罢,城里的乡亲们多年来却一直遵循着一种无形的处事原则,并且相互监督。即:摸秋之中所得的农产品不可以用肩挑,更不可以车载,也不可以一窝蜂似地挤在一块地里采摘,更不能随意地糟蹋毁坏农作物。假如有人违反了这个规则,必定会立即遭到同伴或邻人的指责,况且在实际的摸秋活动中也确实没有哪个人愿意这么做,因为如果做这种有昧良心违逆道义的事情,那于自己的良心也说不过去呀!所以,正是由于人们始终如一的遵循和坚守这个规则,乡里农人们感恩施予的传统才会得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热沙对于摸秋节的这种习俗也是极为欣赏的。你想,夫妻俩一天到晚蜗居在裁缝铺里面为了生意而忙碌,他们当然希望借此机会走出去散散心,以消除身心长期蜗居的郁闷。马正忠夫妻俩和邻居一家三口结伴而行。他们的邻居是开鞋店的一对李姓夫妻,两人还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小毛头。只见这个小毛头长得虎头虎脑,天真烂漫的样子可真是讨人喜欢。这个小毛头总是喜欢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好像对一切事情都感到新奇有趣。今天晚上他高兴的就像一匹欢乐的小马驹,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倦似得,在前后左右跑东跑西的大呼小叫。夫妻俩尽担心着儿子小毛头的安全,只顾着招呼孩子了。马正忠和热沙就乘机并肩走在一起,热沙趁着浓浓的夜色别人瞧不见,就用手揽着丈夫的腰,紧紧地依偎着他,还时不时的用手指在他的腰上戳几下。对妻子这种亲昵的举动马正忠倍感温馨。在这样安逸的夜晚,有如此心仪的妻子相伴,真乃是人生旅途之中难得一遇的,美妙绝伦的人间佳境。有诗为证:
  人生如意有四美,良辰美景悦心事。
  美轮美奂难遇求,千金难买春宵时。
  他们这一行人都是久跼于寓所的手艺人,心中渴望呼吸到旷野之中花花草草的清纯之气。你听,草丛之中各种不知名的虫儿在争相鸣叫,阵阵凉爽的秋风送来草木的清香;你再抬头仰望那天幕上点缀的繁星,更是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就会把人世间所有的忧愁烦恼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对比那些步履匆匆手挎竹篮的摸秋者来说,马正忠他们这一行人倒是显得无欲无求、两手空空,但见他们一路上流连顾盼、缓缓而行,透露出的是那种与众不同优哉游哉的雅兴。此时土路上的行人已渐稀少。同行的邻居拿出炒熟了的使君子和香榧子递给热沙品尝,马正忠不由得笑着对热沙说:"热沙,你知不知道啊?这些香果果可都是我们回回县的土产呢,特别是这种使君子,香脆可口又有驱虫的功效,你可得多吃一些哟。"热沙娇嗔的说:"哎呀!你可真会贬损人,你怎么知道我的肚子里会有虫子啊?难道你钻进我的肚子里面看了不成?嗯,这使君子的味道到有点像我们家乡库车的巴达木,可真是很好吃的嗨。"说话之间,突然从黑糊糊的路边窜出一只像猫一样大小的东西,在人们面前一闪而过。邻居家的小毛头立刻扑向他的爸爸惊诧的大呼:"狼!一条狼,啊呀!我刚才看到了一条大狼嗨!"他的爸爸赶紧抱着孩子笑着解释说:"狼哪有那么小的个呀,这不是狼,有可能是吃老鼠的黄鼠狼吧,乖乖莫要害怕!""我要撒尿!"这个小毛头真有意思,一紧张就要尿尿,瞧这一个晚上他已经尿了多少次了,夫妻俩只好乐乐呵呵的陪着小毛头去尿尿。
  马正忠和热沙站在一道田埂上,他们在向远方的原野眺望。在黯淡天光的映衬下,前方那些影影绰绰的村庄之中忽隐忽现的两三灯火在不停的闪烁,马正忠夫妻俩便想象着就在这每一处灯光下面,也许正在演绎着动人的爱情故事。热沙忽然之间触景生情紧紧的抱住马正忠,趴在他的耳朵上悄悄地说:"我的夫君,如果将来我老了,变丑了,你还能这样疼爱我吗?"马正忠闻听此言以后态度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他非常郑重地对热沙说:"古人云,‘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我难道不如它们?热沙,你听说过比翼鸟吗,传说这种鸟只有一只翅膀,它们只有合二为一同心协力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够随心所欲的在蓝天里展翅飞翔。我愿意与你心心相通,化作这同生死共患难的比翼鸟,一起展翅双飞直至地老天荒。"两个人说着说着忽然之间动了真情,不管不顾地拥抱在一处。忽然,近处"呼"的一声飞起一只不知名的大鸟,猛然之间一股惊风拂面,热沙着实吃了一惊,不觉失声尖叫。这叫声在静谧的旷野之中显得那么清晰,那么突兀。马正忠赶紧轻轻地拍着热沙小声说:"宝贝莫怕,宝贝莫怕,那只是一只受惊的鸟儿。"过了一会儿,热沙要去近处小解,马正忠便站在原处等候。远处有人声渐近,缓缓地走过来一拨人,大家便似曾相识的互相打着招呼。
  看着这些乡邻渐渐的走远了之后,马正忠站在原处突然感到有些纳闷,这都已经过去好大一会儿了,怎么不见热沙回转?马正忠的右眼皮忽然就是一阵乱跳,导致他更加心慌意乱,心里越来越惴惴不安,他轻轻地呼唤着爱妻的名字,然而就是听不到热沙的回声。马正忠赶紧围绕着原地前后左右的寻摸了一番,却还是不见热沙的踪影,难道是热沙在与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考验他的耐性?不对!热沙自从嫁给他之后,好像从来不会和他开这样的玩笑。马正忠突然之间就焦急起来,心跳加速周身燥热,果真是"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马正忠一边大声急切的呼唤着热沙,一边懵懵懂懂的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可是他又不敢走的太远,生怕热沙自己走回来以后又找不着他了。邻居一家三口见此情景也一同协力大呼小叫的帮忙寻找。又过了好大一会儿,眼见三星渐西,启明星在东方已经显露,邻居家的小毛头此时也是又困又饿,不断的哭闹着。正好在这时又走过来一拨熟识的乡邻,大家一齐相帮着合力寻找,邻居一家这才赶紧抱着小毛头匆匆回城。
  天色已经渐渐的明亮,远远近近的田野村庄从朦朦胧胧的夜色中一一显现出来,附近的景色皆一目了然,然而还是看不见热沙的身影。乡邻们就猜测着热沙是不是自己走回家去了。马正忠将信将疑的跟随着乡亲们急急匆匆地赶回县城的家中,可是搜遍了家中的里里外外,怎么也找不到热沙的身影。眼看着就到了晌午时分,马正忠变得面如土色,张皇失措的乱了方寸,只见他满头大汗的跑到街上语无伦次的到处央求亲朋好友们相助,于是那些得到消息的乡亲们全都撂下了手中的活计,倾心倾力的帮助马正忠一起再到乡间寻找。清真寺的阿訇们也号召前来做礼拜的穆斯林一起出城帮助寻找。第二天,回回县的县衙也得到了马正忠的妻子无端失踪的消息,知县大人也派出衙役到周边乡镇四下查访。一向乐于助人的回族青年赵德诚伙同几位靠心的挚友,身背干粮走遍了回回县周边的田野与村庄,只是在事发之地不远处一条干枯的河沟里,发现土地上似曾有什么东西从此拖拽过的痕迹,但是也不好就此断定与热沙的失踪有关联啊。然而马正忠看到了这处痕迹,突然之间就好像遭到了雷击,一种不祥的预感瞬时占据了他的大脑,他就像发疯了一样到处乱跑,撕心裂肺的呼唤着热沙的名字,那种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的情景,令现场看到的人们无不感叹嘘嗟、悲凉凄怆……。
  那些日子,回回县的乡亲们几乎是倾城而出,他们找遍了回回县周边的田野和村庄,访遍了远远近近乡镇的乡邻,愣是无人知晓。一个大活人就这样象是水被蒸发了一样,整个踪迹全无?真是让处在惶惑之中的乡亲们百思而不得其解。因为在回回县,像这种类型人员失踪的事情还是极少发生的。乡亲们虽各有猜测,然而无凭无据的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间一久,眼看着这件事情一点进展也没有。由于再也没有人发现什么新的线索,各家各户也因为自己手头上皆有活计,还得为了生存而奔忙呀,所以也不能再这样长久的耽搁下去,人们便只能相对叹息,怏怏不悦的各自转回家去了。于是就有街坊邻居走出来劝解马正忠不要再找了,因为这是天降的横祸,咱们普通的凡人谁也抗拒不了,况且你已经尽力了,还是回去好好的过日子吧。然而马正忠此时此刻已经是心随妻去魂断情殇,头脑之中整夜整日都是妻子热沙的身影,完全是那种失魂落魄心胆俱裂的模样,对于乡亲们好心的劝解,他就是痴痴的不予搭理。苦口婆心的乡亲们眼看着劝说无效,也就只好毫无主意的各自作罢。
  对于马正忠来说,那个河道之中土地上拖拽的痕迹就像个魔咒一样始终在困扰着他。马正忠也曾经去县衙击鼓鸣冤,控诉妻子的失踪指定是和歹人的劫持有关,希望官府能够对此案进行调查审理,以解救热沙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县衙里的那班人却始终也审理不出个头续来。而马正忠从此就像个孤魂野鬼一样,整日整夜的游荡在回回县周边的乡村和旷野之中。
  清真寺的阿訇们对这次离奇的事件也都是煞费苦心的多方打探,令人费解的是一个大活人真的就能凭空消失?这是阿訇们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应该可以相信了,在回回县的境内恐怕是再也探查不出什么线索了。既然在回回县查不出线索,那么在外乡是否还能探查出什么未解的玄机?阿訇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不敢妄自评议。清真寺里那位德高望重的哈阿訇只得利用自己的关系,不断的给回回县周边乡镇的穆斯林兄弟发去书函,以求得他们的帮助。这种举措使处在忧愁惶惑之中的乡亲们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因为哈阿訇毕竟是回回县最有学问的人,堪称是穆斯林心目中灵魂级的人物,是回族乡亲人人为之仰首尊敬的宗教领袖。
  6、响礼
  深秋的午后,太阳懒洋洋的普照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从回回县西面的大街上缓缓地走过来一位老者,只见他头戴黑色的礼拜帽,一副双掌过膝长长的手臂明显与众不同,从他那浑厚的身体中透露出的是那种尊者的威严和可以信赖的气质,他就是回回县穆斯林中最有声望的哈麦蒙——哈阿訇。只见他连鬓的银须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光,硕大的头颅明显不同凡响,慈眉善目的面貌透露出安定与祥和,圆圆的脸盘红润慈祥,仿佛在散发着一种特殊的余光,致使走近他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光泽的滋养,随即进入一种祥和与慈悲的氛围之中。原来,今天是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注:主麻是穆斯林每个星期五在清真寺里举行的聚礼活动。)穆斯林们都知道哈阿訇在今天响礼的时候要宣讲卧尔兹。(注:卧尔兹原意是劝导和教诲的意思,是伊斯兰教宣讲教义的一种重要传教方式。)只见许多头戴礼拜帽的回族乡亲竞相跟随在哈阿訇的身后,由于大街两侧不断有穆斯林加入到其中,使这一队伍逐渐扩大延伸。
  回回县的清真寺坐落在县城东西大街的东侧,它是回回县最大最高的建筑,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只见高高的圆形穹顶具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而顶端的星月标志更是方圆几十里都能看得到的醒目装置,现在已经成为回回县城的标志。
  大家来到清真寺以后,穆民们井然有序的在水房里面沐浴净身,然后肃然无声的在礼拜殿前脱去鞋子,鱼贯进入大殿。但见大殿里面高大宽敞整洁明亮,肃穆的氛围立时令人感到庄严和隆重。宏伟的大殿分设为内殿和外殿两个部分,在内殿的中间设有"米哈拉布",这里是阿訇站立的位子,同时也是阿訇诵经布道的讲台。外殿的地面上则铺设了一排排整齐洁净的草席,芭兰香那种特殊清香的味道飘荡在空中。由于伊斯兰教不崇拜偶像,因此大殿的里里外外看不到神像,只有几幅装裱考究的杜阿悬挂在墙上。穆民们都面向西方克尔白的方向,默默地跪坐在草席上面。按惯例,跪坐在前面几排的是穆民之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有威望的乡老,青年以及其他的穆民则尾随其后、依次排列。伊斯兰教禁止在礼拜的时候吐痰、打哈欠、或吹东西等不良的行为,如果身上有明显的汗臭味或其他不卫生的气味,直接进清真寺也是可憎的。因此,穆民们尽皆遵循教诲,保持自身的清洁,做到文明而有教养,礼貌而知荣辱。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心中信奉的真主《安拉》是独一无二、无形无色的,他永生自存、无始无终,他没有配偶,自己不生育也不被生,因此真主《安拉》是至清至真的,即清净无染,真乃独一。于是,"清真"二字自古以来就成为伊斯兰教独家专用的词汇。
  哈阿訇在众多穆斯林面前庄严肃立,稍事停顿,低沉浑厚的诵经声开始在礼拜殿内外回响,穆民们无不感到那种汗毛乍起的警醒与振奋。这是因为哈阿訇诵经的声音明显不同于常人,哈阿訇是位习武之人,其内功极为深厚,于是这种充满内力的诵经声便具有了特殊的韵味。但见这种诵经声低沉浑厚,具有特殊的穿透力,其中洋溢着对真主虔诚的赞美和敬畏的心理,这种心理感受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众多穆斯林在此时尽皆万心归一齐向真主。回荡在空中的这种朗朗有序的声波,好像能与人们的心胸产生共鸣,因此,即使相隔在几道街开外,只要你净心聆听,依然可以听到哈阿訇那独特的诵经声。
  哈阿訇为人诚实守信,廉洁正直,他宽容大度,慈善仁爱,凡事皆是以身作则,真正的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表率来带动和教育广大的穆斯林乡亲,因此哈阿訇得到了穆斯林民众的敬仰和尊重。哈阿訇的卧尔兹之所以得到穆民们的欢迎,是因为他的学问好。哈阿訇的学问就像那江海大河一样渊博丰富,他每次讲解的卧尔兹都会有所新意,都会给穆斯林带来更多的宗教知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诲,使穆民们理解了应该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有德行的教民。哈阿訇在讲经时通常先用阿文念诵一遍,再用中文念一遍,然后再逐段逐句的解读,并且还时常结合穆民们实际的生活来讲解,使穆民们能够深入的了解经文之中所包含的意义,明白伊斯兰教义所具有的真正内涵,从而感觉《古兰经》不再是神秘难懂的天书。
  哈阿訇缓缓而平和的说:"比斯悯俩·莱黑玛尼·莱黑米。(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我们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咱们大清朝有数十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我们回族只是其中的一支。伊斯兰是和平的意思,穆斯林就是和平的顺从者。也许,有人会对此观点产生一些质疑,我在这里可以清楚的回应他们,因为我们回族身处于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所以我们认为各民族所信仰的宗教都有自己生存下去的道理,因此,我们主张各民族之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和平共生,一切争端只能用和平的非武力的方式来解决,我想,这就是我们伊斯兰教回族民众对于‘和平的顺从者’这个词意的诠释,对此我是深有感触毫不质疑的……世界上不论是什么民族,只要是信仰了伊斯兰教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穆斯林或穆民。我们伊斯兰教提倡团结平等,和平与博爱,所以也可以这么理解,天下的穆斯林都是一家。伊玛尼就是信仰真主、信仰真主的天使、信仰真主的使者和死后复生。伊赫桑就是善,善就是拜谒真主时,犹如同真主相见一样,如果你未见真主,而真主却看见了你。因此,作为穆斯林应该时时刻刻的确信真主在监督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要遵从真主的教诲,多多行善,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善良仁慈,接济贫穷,抚危助困,助人为乐,劝善戒恶,伸张正义,履行约言,买卖公平,维护和平,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虔诚敬畏的穆斯林……我们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就像一艘大船,大家只有共同爱护这条船,共同维护其安全,我们才能同舟共济的使大船安全的航行,并且能够顺利的抵达彼岸。崇高的伊玛尼可以使穆斯林的心灵得到滋养和净化,而那些野蛮人和没有信仰不开化的原始人,因为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他们为之敬畏的神灵,所以当他们对权力和名利进行攫取的时候,必然会无所畏忌,且不择手段,他们不会有慈悲怜悯之心,不会有道德底线,由于这些不信教的人头脑中成天价充斥着那种无情无义的争斗,他们只得无时无刻的处在恐惧和猜忌之中……因此,在现世之中身为一个有信仰的穆斯林,还是值得咱们庆幸的。作为一个穆斯林就必须要遵从伊斯兰教的教义,履行自己的诺言,不断的纯洁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信仰,因为只有虔诚的敬畏者才能获得真主的喜悦,得到最优美的结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祈求真主的襄助。阿敏!"
  众穆斯林听到入神之处,身形皆似入定。大殿之中弥散着慈悲和祥和的氛围,宗教神谕的精华在滋养和荡涤着穆民们的心灵,引发着人们心中的善念汩汩而出,这正是伊斯兰教的魅力所在,也是伊斯兰教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原因。
  7、哈阿訇的身世
  哈阿訇在回回县是去过圣地麦加朝觐的朵斯悌之一。许多年以前,哈阿訇的先辈们生活在陕西咸阳附近,相同信仰的人们聚居在一个自然村中,他们自给自足与世无争,年年交粮纳税,岁岁徭戍有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而简单的生活。然而当地那些朝廷的官吏并不满足于仅仅是收取税赋式的管理形式,他们派出官员进驻到村庄之中,谁知道这些官员竟然是一些无良无德又没有教养的民族败类。这些官员在村子里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不尊重德高望重的阿訇,经常以盛气凌人的气势发号施令,耀武扬威的向村民们滥派徭役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如此一来从此就种下了祸根。加之还有个别的官员不尊重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在村子里面欺男霸女作恶多端,挑战穆民们忍耐的底线,这一系列无良无德又霸道的行径终于激发了官民之间的矛盾。由于信仰和生活习惯多有不同,纷争就此发展和激化。阿訇和大多数穆民则是性情刚烈而倔强,不能圆滑的变通或化解日益激化的官民纠纷,而清政府的官员们更是蛮横强硬,他们偏听偏信,竟然毫无顾忌的动用大批军队对这个回族聚居的小村庄进行包围剿灭。可以想象,一个村庄区区几千人怎能和国家军队来抗衡。可怜全村青壮以及无辜的男女老幼大多数都被清兵残忍屠杀,只有少数的穆斯林得以突围逃脱。哈阿訇就是他们之中的后裔之一。
  成年之后的哈阿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痛定思痛,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报仇雪恨,而是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哈阿訇早就参透了这个荒诞又无序的世界,朝廷和官家的说教无非是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并且他们永远是对的。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朝廷皇家的利益,不会在意这些平民百姓的心理感受,所以当他们面对质疑者和不服从的反抗者时,是绝对不会在乎使用武力的,并且也绝不会因此而心慈手软。宗教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能够平和的面对自然界之中命运的偶然和现实世界之中的荒诞,在平抚慰藉他们惊悸心情的同时,人类的心灵将会获得超越终极的拯救,致使人类的生活不再平淡和空虚。事实上宗教信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生存的状态下才能得以实现,基于此番道理,生存和发展才是民族的第一需要。历史上许多灭绝人性的屠杀事件都在反复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个民族的精英们过分坚持己见,提倡抗争和献身的精神,最终只能导致这个民族的衰亡和覆灭。因此,哈阿訇能够理解《古兰经》之中"真主对你们要容易,对你们不要困难。"这一句经典中的实际意义,因为伊斯兰教本是通权达变的宗教。
  哈阿訇在年少之时曾经去圣城麦加朝觐,并且在当地的经学院里面学习,在取得"毛拉"的资格后方才返回到故乡。哈阿訇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和履历的丰富,他已经渐渐的意识到伊斯兰教义之中提倡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毕竟需要依靠美好的人性去推动。哈阿訇看到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对经训中提倡团结,反对分裂的教诲却时有淡忘,这些人在利己心态的驱使下争权夺利,尤其喜欢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争长竞短,虽然他们各自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是容不得他人修正的,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大能的真主就能愿意看到他所创造的子民们为了争夺所谓的正统而充满仇恨?就能容忍这些人互相之间进行一些惨无人道又极其血腥的杀戮?剥开那些所谓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理论外衣,往往就会露出其权欲和私欲的本质。其实这些人早已把伊斯兰教提倡团结和宽容的精神抛到了脑后,背离了真主的大道。《古兰经》说:"穆民皆兄弟,兄弟之间要和睦。"再者:"你们不要纷争,否则你们必定胆怯,你们的士气必定消失。"哈阿訇认真的学习了《古兰经》有关的篇章,经过深刻的思考之后,他已经领悟到精诚团结、宽容大度、至诚至善、仁慈恻隐就是伊斯兰教理论之中的精华,这也是广大穆斯林之间那种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得到不断强化的重要源泉。伊斯兰教的宗旨就是主张人类和平共处,顺从安拉的意志,各自以和平的方式建设幸福的家园,各民族之间互不侵犯互不称霸,和睦相处携手共进,努力促使各种信仰的民族之间消除误会求同存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哈阿訇能够以那种博大雄厚的胸怀站到一个宽容大度的平台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皆能淡然以对,既从容不迫又实事求是的泰然处之,平日里待人接物皆是以那种平等谦卑的态度,对人世间的苦难充满着同情和怜悯,处处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因此哈阿訇从来不会与他人在宗教的枝节问题上作无谓的争辩。
  哈阿訇返回到回回县之后,由于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经历,致使他能够站得高、看的远。哈阿訇处理事务皆是以人性和道义为准则,以理性的态度而为之。每当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人群中有偏激情绪出现时,哈阿訇就会不动声色的把他们一一化解掉。
  熟悉哈阿訇的人知道,哈阿訇不但学问了得,他还是一位精通武学的武林高手,擅长通臂拳。十余年前的一个深夜,哈阿訇只身一人与流窜到回回县准备作案的三个江洋大盗不期而遇,他徒手与手持长短兵器的强盗搏斗,然而后来的结果竟然是哈阿訇以少胜多毫发无损。再看那三个江洋大盗,则个个是鼻青脸肿的狼狈不堪,尽皆垂头丧气的跪在地上磕头服输,再也不敢与哈阿訇相对抗了。这三个强盗被哈阿訇调理的心服口服,最后竟然心甘情愿的跟随着哈阿訇去县衙里面领罪。当回回县的衙门接手此案后,致使临近几个县几十宗杀人越货的命案得以告破。然而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却鲜有人知道哈阿訇还具有如此高深的武功。即便在清真寺,也只有少数几位与哈阿訇交往甚密的长者略知一二。这是因为哈阿訇在平日里对此从不言及,加上他练功时间又皆选在深夜子时,故很少有人能够知晓。一位曾经有幸目睹哈阿訇练功的乡老这样描述说:"只见场地上惊风乱飐呼呼声响,但见人影闪烁变幻莫测,哈阿訇在其中上下腾跃飞翔呼啸,如猿猴摘桃、似蟠龙闹海。最为奇怪的是,不论天上有无月亮,场地的内外有些什么人,以及他们都处在什么位置,哈阿訇对此皆是心中有数,掌握的一清二楚。"
  对于一般的习武者,能够练到眼明手快,就可以应对来拳飞脚,甚至能避开暗器的袭击。也可以先发制人,在速度上令对手没有做出反应的时间。但是如果能真正练到天人合一心通而气达者,就会进入与自然世界融会贯通的境界,那就属于上乘的功夫了。此时心通者的身心可以感知近处自然物体的变化,甚至能洞察对手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时候,心通者就自然地进入了心所欲的境界,至于操控事物向和解和睦的方向转化,自然是心明者不可妄言也。
  走进哈阿訇的家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在哈阿訇家宽敞的院子里面,竖立着几株高大的桂花树,致使整个大院里面显得荫影婆娑清丝雅静,树下的空地上十分显眼的摆放着两只硕大的石锁,其周身已经被磨砺的温润而泽。大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的是一大幅龙飞凤舞的杜阿和许多手书的诗词,但看笔画之间构思崎岖凝练苍劲,感受到逸运笔墨之中的缘物抒情,显露着其中刚中柔外的功力,折射出那种高尚的人格思想和道德范畴。这些书法可都是哈阿訇自己呕心沥血的杰作。靠墙的大条案上摆放着一对硕大的兰花瓷盘,瓷盘中央书写着阿文杜阿,犹显阿拉伯书法苍劲的古朴之风。条案的两侧则摆放着一对古色古香的大花瓶,花瓶之中插着一些哈阿訇自书的条幅和画卷。左边地上铺着一块色彩素朴图案典雅,具有西域风格的羊毛地毯,显然是作为每天的礼拜之用。靠右的位置竖立着一个大型笔架,在林林种种的各色毛笔之中,几支擀面杖粗细的大毛笔特别显眼,不由让人在惊叹之余想象着,如果此笔由哈阿訇攥着书写,那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神力啊。院内左侧的厢房是哈阿訇的书房,书房之中更显文宗学府的清雅墨香。房间内靠墙位置竖立着几个庞大的书架,但见从低到上摆满了宗教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只需略略一撇,便可以从中看到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等等一些著名的历史典籍,各个时代伊斯兰教的书籍也尽皆罗列其中。房屋正中的位置安放着一架古朴端庄的书案,上面端端正正的摆放着一本厚厚的《古兰经》,烫金的封面犹显庄重与古朴。几本中国古典书籍和文房四宝则摆放在另一侧。室内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大盆郁郁葱葱的兰花,但见古色古香的花盆坐落在雕花镂空的花梨木架子上,衬托着幽幽然的兰花叶子,为室内增添了悠然典雅的情趣。
  哈阿訇虽然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武功,但是哈阿訇却从来不肯轻易的在大庭广众之下显露自己的武功。因此在回回县穆斯林之中,在拳术上能够得到哈阿訇指点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大儿子哈米德,另一个就是回族青年赵德诚。
网站目录投稿:惜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