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6.49亿,随着互联网+战略对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推进,新一轮互联网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青少年看来,"上网"已经不再是时尚的象征,而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容易冲动,没有社会经验,往往经受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因此,网络对技校学生的影响要比对成年人的影响大得多,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适时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理性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技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本文从技校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技校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伴随着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技校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许多技校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大部分学生都有着正确的、道德的网络道德认知,知道在网络中应该和现实中一样也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能做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但同时也有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用好网络,对网络道德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调查得知84.3%的学生选择游戏聊天娱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有益交流的不到15.0%。 2.许多技校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这个阶段的技校学生处在知识学习期,有着对各种知识了解的渴望,网络提供的资讯量大,获取便利,对正在接受新事物的技校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许多技校学生难以抵抗网络不良信息、惊险刺激的游戏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有些学生上网时精神高昂,上网时间长,时间和精力几乎全消耗在网络上。 3.许多技校学生在网络上有不文明行为。大部分学生是积极的,上进的,他们会表示讨厌网络中大量的虚假信息,排斥网络黑客等等。但由于在网络上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缺少老师、家长的约束,甚至连同学、朋友都不知道自己的网络身份,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由于技校学生处于青春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之中,自制力较弱,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会去查看一些有关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他们甚至认为,在网络上,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由此,不文明行为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 4.技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意志比较薄弱。在网络世界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控制自己不使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控制自己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做到不侵犯他人利益,控制自己不欺骗别人的感情等。笔者在调查任教班级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有两成的学生存在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在网上聊天或发帖的现象;有六成的学生反映曾遇到过网友使用不文明语言。 二、技校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学生网络道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引发学生的自我主义膨胀。互联网的自主性很强。在这里,网民百分之一百是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干什么及怎样干,并且出了问题也不用为此负责。网民在这里可以最大化满足与实现自我利益、愿望、目标。技校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如果这些现象得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会出现自我主义 膨胀的现象。 2.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除了积极向上的正面思想,还有淫秽、暴力等有害信息。技校学生也最容易受到网络不健康内容的侵害,从而出现思想上的变异,导致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例如,有的青少年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有的因缺乏自护意识而上当受骗等等。技校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时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广东雷州母亲为唤醒沉迷网络的儿子上吊,而儿子无动于衷的悲剧是道德责任意识滑落的极端表现。 3.不良行为可能会增多甚至滑落到违法犯罪的深渊。目前我国法律还无法有效地约束和监管网民的行为,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技校学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个充满着地雷的美丽平原。学生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和感官刺激,尽情发泄,但一旦过度放纵,就会丧失起码的责任感,置道德规范和法律于不顾而走向反面。据调查,青少年性犯罪与网络色情内容有着比较大的关系。现在未成年法庭中80%的青少年犯罪都是由于网络而滑向深渊。 三、对策和建议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如何引导中职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有以下四种途径: 首先,要"导"。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一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对网络兴趣变成学习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二要加大宣传国家相关网络管理法规的力度。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早在2001年11月就由共青团中央牵头,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作为学校,可以以此《公约》为切入点,加强技校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不是个人的"自留地", 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要遵守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道德操守和一致的运行规则。三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学校开放电子阅览室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网络,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课程让学生选修。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倡导健康上网,创建绿色网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网络社会责任。四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底线"。网络世界充满热情、激情,学生辨识能力低,在这样一种热情、激情之下,就容易模糊了基本的判断。作为老师,要时刻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底线",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牢互联网世界的伦理底线、理性底线和文明底线。 其次,要"教"。学校要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坚守网络道德。 一要把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慎交网友,不浏览、不制作、不转发不良信息,不点击黄色网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如何安全、文明地上网只是进行蜻蜓点水的点拨,而缺少单独教授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缺少系统性的讲授,这对于网络道德进课堂十分不利。建议每学期可以开设2-3次网络道德建设主题班会课或在德育课程中安排专门学时,提升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度和重要性认识。二要加大宣扬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力度。倡导积极、健康的用网习惯和用网情趣,形成健康用网的风气与习惯,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与道德信念。三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校报、宣传栏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健康理性文明上网,为学生网络道德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四要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贯穿在职校生活的始终。增强技校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模塑职校生网络道德行为,着重教育技校学生不做"网虫";不在网上说恐怖、暴力、淫秽的语言;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色情淫秽的文章、图片;正确分辨、不轻信网上的信息。 再次要"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用健康的活动,适当压缩学生上网的时间。 作为教学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如科技类、艺术类、棋类等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学生社会团体和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平面设计大赛等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不再沉迷于网络。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开展网络知识讲座,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负能量转变为网络知识技能应用的正能量加大力度宣传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危害,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告诫学生不文明上网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此外,作为技工学校,更要充分发挥"做"的能力,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设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以上途径,充分拓展学生的兴趣面,转移学生上网注意力,压缩上网时间,使他们不沉迷互联网。 最后要"防",校家"联防",加强家庭教育,建立网络道德的安全"防火墙"。 青少年时期自制力差,辨别能力不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特别是家庭成员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必需品,应用率高,学生较容易接触到电脑,所以教师、同学、家长之间要做好配合,以预防为主。做好技术防范,让不健康的网络远离学生。经过技术防范的网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习惯,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精神冲击,让学生的网络环境更加净化。以沟通为辅。家长与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网络环境安全,掌握网络动态,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最后还要建立学生网络道德安全维护机制,通过政府、法律、学校的联动,对网络规范进行引导,对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对网络道德危机的重灾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规整,打造一个"绿色网络"。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开放的,越开放就越要讲道德、有规则。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比作穿衣服扣扣子,技校学生作为青少年的重要组成,互联网道德的引导树立亦尤为重要,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笔者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技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让道德风靡网络,让网络成为青少年快乐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