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蓬节假日,各商场都纷纷推出"满200减130"、"满200减150"甚至"满200减160"等不同幅度的促销活动。如此不顾成本的疯狂促销真的是让利消费者吗?让我们来看看这背后的猫腻。 促销方式 方式一:买100减30 直接减去现金,让很多消费者都会误以为就是打折,其实差别很大。首先,多数商品价钱都是以9结尾(貌似是一种默认值),这就意味着减掉的钱永远少于你预期的。其次,一旦不够减钱的数额你就会在商场内找寻价格适合的商品去"补",无形中增加了你的二次消费。 方式二:买200返200 从2003年开始,返券愈演愈烈,有AB券之分,主要意思其实就是"低买高送",一般对消费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A券是指返出的券可直接视同现金便用,B券是指券部分须贴金便用。满200返200看似5折,其实要想用返的券买商品是件很浪费时间的事。 方式三:全场3折起 这个高等教育事看起来貌似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其实它却是一个"微笑刺客"。有的商场会号称"全场3折起",你就会一厢情愿以为那里很实惠,但实际上去了你才发现,你喜欢的牌子,你需要的东西,还有一些漂亮"新点"居然只有一点点折扣甚至不参加活动。 购物实例 你可能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见到买200返200A (现金低用券),就兴高采烈地跑去购物。实际上你最想去购买的只是一双X品牌的鞋子,价格是549元。但X品牌的返券力度只是买200返120,于是按活动规定返给你240元现金抵用券。 接下来你在商场中寻觅了2个多小时,为了找一件200出头不到300块钱的商品把券用掉,到头来你选择了一件269元的Y品牌T恤,你又多付出现金29元。当然结果不是你所期望的,花费549+29=578元,买到818元的商品,仅相当于7折。这与活动宣传的买200返200给人感觉是半价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而且当你购买第二件商品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以我们上面提到那个例子来分析:心你就的X品牌鞋子549元,因返券力度太低,所以不要急于直接买这个商品。一般商场都可以拼同等力度的抵用券,这时候你可以先买返券力度高的商品,比如先买返券力度为200的Y牌子的T恤再买一个超过331元的商品,注意不要超过太多。假设买的这2件商品花费612元,然后再拿着手中的600元券去购买鞋子。算一算:花费612元,买到了1161元商品,接近5折的折扣,总共只比原来的购物方式多花34块钱,却能多买343元产品。 在百盛的一家购物商场内,消费者章远远试的鞋子是星期六品牌的一双标价899元的及踝短靴,专柜销售员指着促销牌说:"满300减120"。只要多加1元钱,这双鞋子就可以用539元将近六折的价格买到。想想因为1元钱而损失掉的120块钱,显然心有不甘。"要么你再看看其他的鞋子,可以累加啊!"章远远接受了销售员的提议,20分钟之后,她相继选中了另外两双鞋子。 在这个柜台看鞋子的女士们会在选好一双鞋子后迅速分成这样两类:一类是不停掀开每一只鞋子的鞋底,只看价钱,然后掏出手机翻出计算功能;还有一类则是选中三四双试好之后逐一比较价格再进行累加。章远远属于后一类,很不幸,她选中的两双鞋子一双仍然是899元,另一双是595元。无论怎样累加,好都无法实现多付1元钱的梦想。 本来面目 商场永远不可能拿100%的商品去做促销,商场做活动的可能仅仅是百分之八十的商品,这百分之八十的产品可以产生出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而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不参与活动的商品,则带动了商品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商场举办如此大幅度的促销活动,其目的就是用低折的促销力度把消费者吸引进商场,去购买那些实际利润更大的商品,从而提高商场的整体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