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情况下梦产生于睡眠的快眼运动阶段。我们每晚都会做梦,但是能够被记住的做梦次数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做梦是否真的具有生理学、生物学或是生理学上的机理,目前还没有答案,但这并没有阻止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和推测。关于我们为什么会做梦现在有几种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梦的作用是整理大脑白天收集到的信息。每天输入大脑的信息是海量的,有些信息是细枝末节没有价值(如曾见到过的一辆轿车的颜色),另一些则比较复杂。在睡眠过程中,大脑要对这些信息筛选过滤,作出取舍,记住或是遗忘。一些科学家认为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有研究结果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支撑,认为梦与记忆的形成息息相关。有研究显示,当我们白天学习新东西后,晚上做梦的次数就会增加。让参与梦实验的人白天参加一个语言课程,他们做梦的活跃程度要高于没参加课程的人。据此,关于梦可以整理短时记忆、让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理论,在近些年成为了研究方向。 另一种理论认为,梦释放了我们的情绪。白天,大脑的工作强度无疑是巨大的,不仅要负责精神层面的工作(比如专注于一道棘手的数学题),还要管肉体的活动(如控制双手与工具协调地干活)。而到了夜晚,一切都变慢了,睡眠不需要全神贯注,大脑处于松弛状态,白天积累的情绪会通过梦释放出来。如果白天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就会形象地出现在你的梦里。例如,你正在为公司裁员而担心,或许就会梦到自己是一个缩小了的矮人,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或者会梦到自己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巨大荒芜的深渊之中。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梦根本没什么功能上的意义,它只不过是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产生的无意义的副产品,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无趣。我们知道,在快眼运动期,也就是大多数梦境产生期,大脑的后部区域会变得相当活跃;因此有人认为大脑在夜晚会放松下来,梦不过是随机产生的、白天不会出现的大脑火花(生物电)。 不管怎样,在大脑的秘密被破解之前,关于梦的谜题仍然会是个谜题,我们依然不能确切地知晓我们为什么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