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才好吗


  高考填志愿那段时间,父母一直给我计划着将来好找工作的专业,不顾我是否感兴趣,难道找工作就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才好吗?
  在大部分实际工作里,大学本科的专业知识,只占工作的20%。
  我曾经问过一些工作好几年的同事,在他们眼里,工作后,专业知识能够用到多少?
  他们给到我的回答是——不到20%。
  先不讨论这个数字的客观性,即使算成30%,应该比较合理了对吧?
  那么如果把大学四年折算一下,按照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花6小时在学习上(请学霸不要在这里抬杠),4年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去寒暑假,一年两个学期大约40周)就是:
  40x(7-2)x4x6=4800小时;
  如果按照30%的知识是能够真正用在工作上的,那么实际有用的学习时间就是:
  4800x30%=1440小时
  如果一个人通过每天10小时的培训来学习,那么他只需要144天,也就是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掌握这些专业知识。
  只需要5个月不到的时间,别人就能复制你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所谓的专业对口,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陷入了思维困局。
  在这个困局里,我们以为付出了4年的精力,但实际的学习成本只需要100多天而已。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人,虽然是跨界转行,但其实非常优秀。 比如营销大师小马宋,原来是烧锅炉的,后来搞营销照样不差。
  黎万强以前是搞设计的,后来转去小米做营销,还是做得风生水起。 为什么那些厉害的人,往往跨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究其本质,我认为这并不是专业知识的原因,而是思维方式造成的。
  发现自己这个专业似乎不太行的时候,有的人选择坚守,让自己麻木,假装看不到未来择业时的痛苦;有的人早早想清楚,提前学习新的知识,为未来择业做准备。
  在这里我们并不讨论谁好谁坏,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你认为大学四年,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你的专业知识吗?或者只不过是混过去了而已?如果是后者,我们所谓的专业对口,不过是不敢改变的借口。
  没错。在应届生招聘的时候,企业一般都会强调专业。
  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不是这个专业,但是却具备了比这个专业大部分人更强的素质能力,你认为企业可能会把他拒之门外吗?
  显然不会。
  企业招聘的时候,专业门槛不过是保证这个候选人的最低水准,如果其他专业的人能够超越这个水准,企业一样会一视同仁。
  如果只是看专业能力,企业完全可以依靠成绩来选人,按照专业成绩的三六九等来划分候选人的职级,事实上,除了少部分岗位,很少有企业会这样干。
  因为对于应届生而言,企业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和潜力。
  所以你会看到: 我一个学土木的来搞运营,也做得不比别人差; 一个学生物工程的学弟去当程序员,没想到比专业科班出身的还厉害。
  凭什么做到如此轻松的跨界?在接触了数十位成功的跨界转行者后,我总结出了这样几点:
  1、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与生俱来的可塑性
  在我看来,大学里最核心的能力,不是我们的专业知识,而是强大的可塑造性。
  在考试前夕,你狼狈地熬夜复习,一天就能啃下一本几百页的书;
  为了做毕业设计,你一下子学会以前觉得复杂无比的软件;
  瞧见没,只要你想,你随时可以快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这是你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习能力。
  有了这一项能力,不会可以学,不会做可以请教别人,遵循刻意练习的准则,你很快就可以把专业能力进行复制。
  2、不要过分在意"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专业对口,因为害怕4年的专业失去用处,这就是典型的过分在意沉没成本。
  而实际上,如果你真的对专业不怎么感兴趣,甚至不想从事本行的工作,如果又选择坚持,恰恰就掉进了这个坑里。
  事实上,及时止损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3、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提到那些成功跨界,并且在新的领域风生水起的人,我想起一句话:很多人努力的程度,还远达不到拼天赋的时候。
  我们远远高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高估了自己的专业度。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不是需要长时间技术积累,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培训半年也能够入门了。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工作几年,不过是把一年的经验用了好几年,甚至赶不上这些培训了半年的转行者。
  也就是说:抱怨自己天赋或者智商不如别人的时候,别人碾压自己的,完全不是智商和天赋。
  所以,为什么要把自己局限专业对口里?
  如果你不是那么热爱自己的专业,请给自己一点机会去尝试。
  前段时间看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长,就是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总是被自己过去的经历、眼界、知识所绑架,在尝试前就先否定自己,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
  不断去尝试,然后去接近心目中的那个自己,专业不对口,那又怎么样?
  60%以上的人,第一份工作也并不专业对口,难道他们就不行吗?
  最后一点,说一说被洗脑的所谓好专业。
  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育,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好大学,读个好专业,找份好工作。
  于是,我顺着父母的思路,成功地考进了985学校的土木工程,我以为等待我的会是一片坦途。可惜我错了,我并不喜欢所谓的建筑工程,也不想在国企搞派别斗争。
  父母的经验总是基于他们过往走过的路,但是未来的路谁又能说得清?
  人生该走的弯路,每一步都不会少走。
网站目录投稿:作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