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立春民俗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曾经发表过"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反映当时立春民俗活动的画作。民间的迎春礼俗活动丰富多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鞭春、吃"春盘"等。
  鞭春
  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古代东夷族首领少皞氏的儿子句芒在立春到来之际,领着族人一起川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以惊醒沉浸在冬眠甜睡中老牛。使其下地拼作。由此留下了"鞭打春牛"的民俗活动。到了周代。随着农业经济的普遍开展,迎春鞭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典礼。这一活动一直流传下来。宋代《梦粱录》中记载,"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伎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仪。太史局例于禁中殿陛下。奏律管吹灰,应阳春之象。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幅、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捻之兆。"据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
  记载,官方在举行"祈年"仪式前,要预先用泥土塑造春牛像和芒神像放置在东郊。官员们都要手执彩杖,三击春牛并作揖,再由礼官引导至芒神前再作揖。"鞭打春牛",又称"打春"、"抢春"。像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浙江境内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完,百姓将春牛打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
  将"鞭打春牛"结合体内修身中的"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童儿把贯串"来参悟,可以明白,肾水之黑能量的生发也就是把正在休息冬眠的耕牛打醒,让它振作精神,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节,好好地耕种体内的"丹田"土地。
  迎春礼俗中还吸收了先秦时期"傩"和"出土牛"的习俗。"摊"或称"大摊"。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谁周所著《论语注》中说:"傩,却之也。"大摊的主要目的在干驱逐瘟疫。因此,"鞭春"的寓意,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农牧丰收之外,还有希望平安兴旺,驱滩辟邪之意。春牛本身也成为吉祥物。
  春牛图
  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里、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上面画有春牛和句芒神。补乍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存。立存口,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春牛图》石乏初为皇家所独有,在清朝时期。掌管天文和历法事务的钦天监协年都要印制《春牛芒神图》,址初的目的就是为各级地方官府举行迎春之礼所需的春牛和芒神的塑像提供制作依据。在十八世纪初,著名的泉州历学家洪潮和从钦天监退隐回到泉州,也将《春牛苦神图》的制作方法传人民间。为了方便民众使用,还将载有每日宜忌、天干地支、口神等的"通书"也刊印在"春牛图"的下方,形成了"上图片、下通书"的基本形式,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
  对(春牛图)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结合"铁牛拼地种金钱。刻石童儿把贯串"进行参悟。在《春牛图》中,句芒神山人而鸟身的春神变成了存天骑牛、头有双辩、手执柳鞭的牧童(亦称芒童),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在世间的失落。
  吃春盘
  立春迎存节,赐花赏洒。官民同乐,是迎春礼俗的又一个重要主题。
  长期以来,上行下效。相沿成俗,民间逐渐形成了作春盘、饮笔月西、林春花等立春节日习俗。
  古代立春时吃"春盘"。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云:"立春日,春饼生菜相馈食,号春盘,店以前有之。"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卷五注:
  "晋李鄂于立春日,以芦菔、芹芽为菜盘相馈。齐人春[J食生菜簇春盘。取迎新之意。……店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今江南俗春日犹然"。
  春盘也叫"辛盘"。《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下五辛盘。"五辛盘即五种辛荤蔬菜。以供人们在春口食川后发五麟之气。《木草纲目》曰:"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练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姿为五荤。道家以韭、燕、蒜、芸苔、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葱为五荤。"又在饼与生菜外兼食萝卜,据传能去春困,称为"咬春"。
  总之,立春时节的各种习俗,如鞭春、抢春,咬春、吃春盘、春饼、春卷。以及防病、保健等活动。既有长期积淀形成的民众心理。也是修身文化的自然传承。主要目的是让人尊重春季养生的自然规律,力戒暴怒。忌忧郁,疏导情志,开阔心胸。
  保持乐观恬愉、积极向上的好心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肝麟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以此引领一年的健康顺遂。
网站目录投稿:代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