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逆反父母倒映出逆反孩子


  中国精神分析学派第一人来疆授课——Psy525.cn
  被称为"中国精神分析学派第一人"的心理学家曾奇峰14日来乌,为首府心理咨询师做了一次高级督导,探寻每个人不知道的自己,每一堂课,就像一场现场版的心灵电影,层层递进、跌宕起伏。在讲课现场,曾老师探讨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之类的话题,仔细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人之初性本勤
  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幼小的孩子。只要没睡着,孩子总是需要做点什么的。要孩子什么都不干,像成人修道者那样安静,恐怕比用勺子舀干大海还难。这就证明,勤快比懒惰更接近人的天性。
  人是一个能量的聚积体。人摄入各种食物,把它们消化吸收,变成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源,这能源有一种自然的倾向,就是不断消耗又不断补充;生命的能量从来都不会甘于被压制,而会倔强地寻求释放和表达。所以耗能的过程,就是勤快———这是一个顺应自然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懒惰,是一诡异的现象。我们的任务,就是穷尽这些画皮之下的心灵真实。比如那些所谓的懒惰者,仅仅是在某些方面懒惰,从能耗的总量来说,他们并不低于勤快者。学习、工作懒惰的人在玩乐吃喝或者其他方面,却并不一定懒惰,相反可能比一般人还更加勤快。
  心理学工作者曾经在一起做过一个搞笑的强制戒除麻将成瘾的计划。所谓对什么活动成瘾,就是在这种活动上过度勤快的意思。这个计划具体如下———
  4个麻将成瘾者被关在一幢小楼里,每天的任务,就是在"警察"的逼迫下打麻将。早上6点起床,打两小时麻将才能吃早餐;吃完接着打到吃中午饭;短暂午休后,又被逼上麻将桌,晚饭后打麻将照常,直到午夜才能睡觉。这4人谈论的话题,只能跟麻将有关;墙壁、床单、桌面以及他们的衣服上,都印着筒、条、万的图案,连吃的都是麻将形的馒头、米砖和肉块。据乐观估计,两个月下来,这4位同志看到听到麻将两字,都会恶心。这样在打麻将这件事上,他们从勤快变成了懒惰。这一懒惰,是有讲究的: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会隐隐地觉得,只要打麻将,就得处在逼他们打麻将的"警察"的控制之下。为了对抗"警察",就不再打了。而对抗是一种耗能的状态,所以也是一种勤快。
  人之初,性本勤。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劳动,被逼着从事这项劳动的孩子比比皆是。对很多人来说,学习是他们青春期最大的噩梦。成年人对这一点的领悟,可以极大地减少学习带给孩子们的烦恼。
  "逆反"是遗传
  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增加,要求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对于这种要求,经常的情况是父母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孩子的长大,就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举个例子。孩子在四五岁时,经常会把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看的比父母还重要———同学老师说的话被认为是"圣旨",而父母的话却被当成耳边风。健康的父母会为孩子这样做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社会化的表现,而不健康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吃里扒外、不知好歹,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来制止孩子"抛弃"父母的行为。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许多言行,都会被看成是具有些许病理色彩的。甚至那些正常的、创造性的、只有身处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才会有的美丽言行,都会被身心正在走下坡路的成人视为逆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人来说,活着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自己活着的感觉。过多地被他人决定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这种担心本身,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压,对孩子能力的扼杀。在父母担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优秀一员。因为孩子会受到来自父母的暗示,"配合"父母,使自己越来越"配得上"父母的担心。
  有个幽默故事。一个50岁男人说,我看到报纸上说抽烟有害健康,就把烟戒了;报纸上又说喝酒有害健康,我就把酒戒了———这是对逆反心理的最好描述:逆反心理总是跟控制联系在一起的。控制迟早会触及一个人的底线,所以迟早会激起这个人朝与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控制失效。成年男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
  青少年典型的逆反心理是不愿意、不喜欢学习。我们可以猜想,这是父母和老师过分强调学习的后果。孩子天生是喜欢探索的,他们对一切都自然地有浓厚的好奇心。但如果成人总是在学习上对孩子唠叨,学习就成了孩子负性情绪的来源,他们自然就不喜欢学习了。如果反向利用一下所谓"逆反心理"会怎样呢?成天要求孩子上网,那孩子一"逆反",就去"沉溺"学习了。当然,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以依赖这样的"偏方",而应该依赖健康的成人创造的持续稳定的健康环境。只有成人的"逆反心理"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不是与日俱增,孩子的内心才会跟着变得宁静和谐。
  作者简介:
  吴芳
  已帮助过
  12人
  入驻年限
  8.9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若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