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一个穿汉服的男人同一帮侍从,从长安出发,带着一个伟大的使命,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出使西域的道路;两千年后,他的名字被印上历史教科书,让无数炎黄子孙铭记。他就是张骞,一个几乎用尽毕生精力、两次出使西域的大汉使者,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是张骞让一个民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丝路"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刻在骨髓上,化为灵魂的烙印。 传统的丝绸之路,源于西汉。它启于长安,经中亚诸国,过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长达6440公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古代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分为西北丝路、草原丝路、西南丝路、海上丝路等,纵横交错,横跨欧亚,仿佛一张巨大的网,绾住了一部历史,将东西方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丝绸之路中,东西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后形成水乳交融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和谐美。 佛教的第一次传入中国,始于丝绸之路。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从此,寺庙的钟声化为春雨,一声一声,浸润了中原的每一寸土地,汉人逐渐学会一种禅心禅意的生活态度,他们修筑寺庙、雕刻佛像、供奉诸佛、开辟洞窟,在诵经声与香烟袅袅中虔诚而卑微地生活、繁衍,相信怜悯与慈悲。 而因为丝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有很多。 其一是丝。散文家张晓风在《仗美执言》一文中有以下记述: "就像嫘祖,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听到微风拨划万叶的声音,她惊奇的伸手摘下那枚洁白如雪凝炼如蕾的椭圆形,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丝’的东西,她更不知道整个族人将因而产生一部丝的文化,并且因而会踏出一条绕过半个地球的‘丝路’——她只知道那棵碧绿的好桑树,长在一个温暖柔和的好春天。树上有一枚银银亮亮包容无限的茧,她哪里知道那样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一部历史。" 这便是丝,源于蚕桑,为绸,为缎,为帛,为绢,柔软而坚韧的一纤。这一纤,曾于两千年前汉朝的明月皎皎中,被无数商人同金银珠宝装上骆驼,越过戈壁大漠,饮啜晴阴雨风,在驼铃悠悠中载向远方,从此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桥梁——丝绸之路。 丝对于丝绸之路的意义可谓深矣,然丝路源于丝,却不止于丝。 譬如茶。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那素绿的茶叶,有着清淡而优雅的香气,轻轻地牵引起丝路上两千年来的饮茶文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它本是一片树叶,却因邂逅丝路而邂逅了全世界,邂逅了每一个爱茶的灵魂,最终被赋予坚韧的生命。 再譬如瓷。瓷者,温润中带着硬朗之气,有薄而透明的质感,始于土,成于火,洁净而大气。瓷与玉,都是易碎之物,也正因为易碎,才使其有一种脆弱的美感;但它们同时又是坚硬的,君子如玉亦如瓷,有着宁折不弯的气节。瓷器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又是高于土壤的美器,虽易碎,却仍然义无反顾地随商者踏上了远行的道路,从此瓷器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两千年前丝路辟出,东西方文化交融;而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被注入新的灵魂、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它的今身,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一带一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将是崭新的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