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未来生存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具发展性的一种能力。有了它,一个衰弱的民族可以变成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贫穷的国家可以变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平凡的人可以变成一个名垂青史的人。因此,要想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观,就必须把开发、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认真落实。事实上,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了。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更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阅读名家精品,培育创新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创新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态度;通俗的讲,创新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质疑、推陈出新的一种强烈的意念、心向。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有这种意识,创新活动才有可能发生;没有这种意识,创新活动就无从谈起。有人说:成功始于意念。这话道出了创新的奥秘。所以,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多种多样,根据笔者的体会,引导学生阅读名家精品,不失为一种培养之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依托课内,抓住课文,通过课文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部分为名家精品,皆作者呕心沥血的创新之作。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独特之处,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的创作经历,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大有帮助。实际上,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师都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佳话:杜甫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精神,贾岛驴背上斟酌"摊"、"敲"二字的趣话,王安石"青风又绿江南岸"对"绿"字的最后敲定,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对"字的刻意选择(原为"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对材料的严格筛选,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开头那句话的反复修改,等等。这些大师们这种不安于现状的、强烈的创新意识,无疑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确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依托课外,抓住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土壤肥沃、天地广阔、势力更丰富,只要教师指点有方、悉心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定会花繁叶茂。
  (二)传授创新方法,培育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活动赖以开展的支柱。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依托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活动,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传授创新方法入手。中学阶段可着力培育以下几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辐射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想象思维和逆向思维。
  (三)讲述创新实例,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永不衰竭的动力。纵观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没有顽强的意志、持久的韧性、乐观的心态、自信的质量、百折不挠的毅力,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育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育,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笔者多年的体会,经常向学生讲述中外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史学家等的创新实例,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坦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每位教师与学生一起广搜博集,认真学习,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一定能绽开艳丽的花朵。
  (四)规范创新活动,培育创新习惯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能力的培育,都不可能靠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无规则活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一旦确立了以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步骤、方式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这样,天长日久,形成习惯,则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就可指日而待。
网站目录投稿: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