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沉睡的雄狮"!看到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了,而且很多人都会想到出自拿破仑·波拿巴之口。而至于这句话后面的版本也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就比如说:"上帝啊,千万不要让它醒来"亦或者是"当它醒来,整个世界将为之颤抖。"但是了解历史的朋友们细想一下就会知道,拿破仑·波拿巴似乎个当年的清朝并没什么交集,这无疑让人质疑"中国是沉睡的雄狮"这句话真的出自他之口吗?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这一句名言最初的出处,应该是诞生于英国人阿美士德和拿破仑交谈期间所产生的故事,阿美士德是中世纪欧洲著名的中国研究学家,也是一名英国外交官,在1816年奉命到中国商谈通商问题,因为拒绝向嘉庆帝行叩头礼节而没有完成使命。 而到了1817年,当他返回欧洲的途中,专门拜访了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两人就相关问题展开争论,阿美士德认为,清帝国已经严重落后,虚有其表,不堪一击,拿破仑却表示,这是十分荒谬的,"中国如同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上述也就是被大量媒体所引用的版本,不过阿美士德写下的著作《停滞的帝国》(Immobile Empire)记载了这一次会晤,却并没有出现过相关的语句,只写到当阿美士德认为可以用武力解决问题时,拿破仑以争辩的口气反击道:"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将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两人都没有提过狮子,而阿美士德另外一本著作的标题为《当中国醒来的时候》同样也没有用到"狮子"的概念。 除此之外,从目前能够找到的文献来看,将中国和"沉睡"联系在一起的,还包括了近代中国外交官,曾国藩之子曾纪泽,1887年,曾纪泽在欧洲报刊《亚洲记录》中发表了"China, 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中国先睡后醒)的文章,里面写到,"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 那么究竟是谁将"狮子"和"中国"联系到一起?清代的梁启超曾经在《动物谈》文章中描绘,他曾经做梦梦见一头狮子,酣然而睡,然而周边的人却说:"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最终他又将这番话和曾纪泽的文章所联系了起来,从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这多少让人感到好奇,国内有多种动物都能作为代表,为何偏偏选择狮子呢?传统文化的龙不行吗?或许当时学者丘逢甲的一首打油诗给出了答案: "我闻狮尤猛于虎,劝君画狮勿画虎。 中国睡狮今已醒,一吼当为五洲主。 不然且画中国龙,龙方困卧无云从。 东鳞西爪画何益?画龙须画真威容。 安能遍写可怜虫,毛羽介鳞供戏弄。" 当时的清廷,依然是龙的代表,然而软弱无力外交史上,龙却俨然成为了列强"供戏弄"的存在,采用威风凛凛的雄狮,也表现了大量知识分子需求急切改变的愿望。 而到了1900年以后,日益加重的不平等条约,更是激励着无数的人,写下了救国的铮铮之言,比如革命志士陈天华、邹容就在文章鼓励人们推翻封建的清廷:"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 但"睡狮论"怎么和西方扯上关系的?不妨让我们接着往下看,1904年,华人留学杂志《江苏》中,有一篇名为《德人干涉留学生》的文章,里面写道:"德人者,素以瓜分中国为旨者也,数十年前,德相俾士麦已有毋醒东方睡狮之言。" 报社的作者,将睡狮论的出处放到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身上,而此之后,还有一些文章"引用"欧洲报社的话:"纽约《地球报》称,人言清国为睡狮已醒者,伪也,彼亚东之狮,实今日犹酣睡梦乡也。" 在此之后,"睡狮论"的作者也变得五花八门,有人说是法国报纸,有人说是美国报纸,有人说是拿破仑,有人说是俾斯麦,有人说是德皇威廉二世… 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是不能理解,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一位来自西方大咖的肯定,显然能够更加提升自信心和荣誉感。而到了1915年,留学的胡适写到:"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谓睡狮醒时,世界应为震悚。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最终还是名气比较大的拿破仑占据了上风。 还有一种观点,1998年,日本学者矢吹晋提出,"睡狮论"是拿破仑说的,只不过是另外一个拿破仑: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在拿破仑三世担任法皇期间,英法曾经发动过对清帝国的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肯定提过关于清代的事情,但是有没有说到狮子,我实在找不到资料了,总得来说,这样的一句话,却也反映了百年的历史进程,也希望将来的大家,依然能够踏踏实实前进,也无需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