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结报告


  2017 年,全县坚持做大总量、做足增量、做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04.64 亿元,增长 12.0% ;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28.7:26.1:45.2 。财政总收入完成 10.66 亿元,增长 9.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4.64 亿元,增长 6.6% 。 50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16.93 亿元,增长 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02 亿元,增长 16.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9536 元、 12137 元,增长 8.1% 和 9.8%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 163.94 亿元和 137.75 亿元,增长 7.0% 和 25.5% ;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 96.2% 。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全力以赴抓产业,"三新一全"强力推进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高效园区"取得新成效。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94 亿元,增长 17% ; 2000 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 28.71 亿元,增长 13.6% ;工业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36.2 亿元,增长 21% 。深入推进"双千"〔 3 〕工程,"一区四园"〔 4 〕集聚功能不断显现,威德环境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建成标准厂房 10 万平方米,大健康产业园、农商旅互联综合体等项目强力推进。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茶城"取得新成果。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达 45.6% 。完成整县推进小城镇规划,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严控违章建筑新增长。第一批村庄规划试点按时完成,并形成"三个一"〔 5 〕和"七改一增两处理"〔 6 〕全国经验,完成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 108.9 亿元,增长 29.5% ;新开工房地产项目 10 个,完成投资 23.6 亿元;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 2865 户,房地产去库存 27 万平方米。"文明中国茶城创建"和"四创"〔 8 〕工作不断巩固提升。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典范"取得新突破。完成农业增加值 30.02 亿元,增长 6.8% 。种植优质水稻 18.5 万亩、蔬菜 20 万亩、辣椒 20 万亩,新建精品水果基地 1.1 万亩;绿色生态种养 4 万亩;收购烟叶 12.3 万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均价全省第一。茶叶产量 6.2 万吨、产值 42.7 亿元,综合收入突破 100 亿元;获得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资金 1.1 亿元,"湄潭翠芽"品牌价值提升到 102.2 亿元。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12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11 家,六大省级园区完成投资 16.5 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流转土地 16 万亩 , 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2.2 万亩。累计新(改)建黔北民居 69369  15 个,成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休闲养生胜地"取得新进展。在全市率先完成《湄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深入推进 A 级景区创建工作。建成云贵山景区、水湄花谷春园、中华茶文化博览园、翠芽 27 °景区基础运营设施、 24 公里旅游公路、 12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16 座 A 级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6.6 亿元,基本实现景区景点路网互联互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樱花节、菊花展、斗牛节、油菜花节、桃花风铃节等特色旅游活动交相辉映。全年接待游客 5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9.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3% 、 69.3% 。
  二是全力以赴抓重点,"五大行动"成效显著
  聚焦大扶贫,脱贫攻坚统领全局。以县为统筹,镇为战区、村为阵地、组为堡垒、户为目标,组建 15 个镇级指挥部、 119 个村指挥所、 111 个驻村小分队、 963 个网格,各级干部职工 11483 人和 292 家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7609 万元,实施扶贫项目 47  个,受益贫困人口 12944 户 43534 人。持续打好"四场硬仗〔 9 〕。投资 11.6 亿元,完成贫困镇村"撤并建制村"硬化路 686 公里、"组组通"公路 538.8 公里、进寨路 351 万平方米、入户路 249.8 万平方米;投资 2.7 亿元建成移民安置点 10 个,安置 1145 户 4536 人;投资 6.5 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32735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7358 户。教育扶贫资助 2042 人 551 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 100% ,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 100% 。对标"一长两短"〔 10 〕,精准谋划扶贫产业。茶产业全产业链、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等长线产业不断壮大;湄江蔬菜、复兴葡萄、马山食用菌、黄家坝香葱、永兴月季、石莲红肉蜜柚、高台蜂蜜等短线产业风生水起。顺利通过中残联组织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全县减少贫困人口 1712 户 5343 人,出列贫困村 31 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1.79%
  聚焦大数据,产业融合稳步推进。投资 1.3 亿元,新增基站 566 个,光缆 1022 公里。建成农业园区茶业物联网,覆盖茶园 10 万亩。 34 家企业参与"两化"融合〔 11 〕智能评估,琦福苑、兰馨茶业成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精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44 家工业企业加入"贵州工业云"〔 12 〕。 12 个景区景点实现旅游大数据监测;电子政务"聚通用"〔 13 〕实现"云上贵州"〔 14 〕整体迁移;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涌现智慧旅游 APP 、智慧湄江等一批大数据应用终端,实现产值 8.8 亿元。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 33 亿元,网络零售额 7500 万元。
  聚焦大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 ,优良率 94.2% ;县城及镇街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环境噪声达国家标准。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明确县级河长 37 名、镇级河长 104 名、村级河长 132 名,查处河道生态案件 85 件,开展乌江流域、湘江河流域(湄潭段)网箱拆除 105 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79 万亩;新增造林 6.5 万亩,林业建设 18.5 万亩;纳入森林保险公益林 118.9 万亩。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河道治理等 8 个项目,完成投资 9800 万元。深入开展"六个一律"〔 7 〕环保利剑行动、环保执法"风暴行动",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 63.6% 。
  聚焦大健康,健康湄潭品质提升。贵州遵义桃花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规划编制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全面展开,开工项目 10 个,完成投资 10 亿元,与袁系健康、中核集团、遵义医学院、遵义交旅投集团等企业达成高端医疗合作意向。"两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率 10.9 ‰、人口自然增长率 5.2 ‰、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 92.7% 、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 92.6% ;免疫规划疫苗有效接种率 98% 以上。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 7 个镇级卫生院中医馆。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县人民医院二期、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有序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效凸显,全年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聚焦大基础,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建成投用云贵山茶旅公路、铜鼓台大健康旅游公路、永兴至天城等道路交通项目,强力推进"十三五"撤并建制村通村公路、蒋坪岩至青龙嘴、关岩至黄莲坝、永兴至复兴、高台至三联、定心关至角口等公路改扩建项目,实现新改建公路 1304.3 公里,完成投资 10 亿元。扎实推进水岩溪水库、关坎脚水库、大溪沟湿地等骨干水源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 735 处、解决饮水困难 3.7 万户 13 万人,完成投资 5 亿元。启动 220kV 茶乡变电站项目,实施"小康电"扶贫项目 10 个,新建、改造低压线路 281 公里,更换户表 1.13 万户,完成投资 1 亿元。
  三是全力以赴抓带动,"四大引擎"迸发活力
  齐心协力抓投资,奋力促进投资拉动。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225 个,完成投资 100.4 亿元;其中实施省市重大工程项目 45 个,完成投资 48 亿元。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15 个,省级预算内项目 6 个,争取资金 1.4 亿元;编制 PPP 项目 61 个,总投资 84 亿元。
  群策群力抓改革,奋力促进改革推动。 9 项国家改革试点强力推进。"两权"抵押〔 15 〕发放贷款 835 笔 2.7 亿元,形成"五定一控"〔 16 〕改革经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25 宗 96.7 亩,收益 1718 万元;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办理小型产权证 2110 个; 120 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发放股权证书 11.76 万户 44.3 万人,"四确五定"〔 17 〕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启动国有和集体土地二级市场国家级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分割入市、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 18 〕和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通过国家发改委中期评估。县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全面完成,茗城农商旅、湄江工投、裕丰城投三大集团公司正式运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改革启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同心合力抓创新,奋力促进创新驱动。"遵义红"成为十九大会议唯一用茶,"兰馨、栗香、徐陈板鸭"获得名牌产品称号,"遵义红、湄潭翠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富通、阳春白雪、国翠飘香"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申请专利 240 件。新增市场主体 5575 户,注册资金 42.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5.7% 、 27.8% 。成功申报精品水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茶产业智能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科技项目 20 个,获得项目资金 888 万元。投入资金 200 万元推进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新型科技孵化器建设。成功创建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建成湄潭农业园区组培中心。
  凝心聚力抓开放,奋力促进开放带动。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位优势不断显现,撤县设区正式启动,同城发展加快推进。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黔川渝结合部商贸会展城市雏形初显。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91 个,签约资金 205.2 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 150 亿元;落地实施项目 57 个,到位资金 81 亿元,资金到位率 81.8% 。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 1426 万美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国目前暂无丘陵地带现代农业建设模板,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参考,我县的现代农业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二是园区建设后运营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倾斜、扶持。三园区建设完成后,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招商引资存在困难;同时资金缺口较大,园区相关设施设备后续使用、维护工作还未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33 亿元以上,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112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18% 以上;完成工业产业项目投资 42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15% 以上;新增规模企业 10 家以上。充分发挥"一区四园"主战场作用,实现"资源资产、要素配置、招商引资"三个统筹,突出投入、税收、产值等重点,理顺管理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强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突破高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优化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 15 亿元以上,产值 50 亿元以上,解决就业 3000  10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农商旅互联综合体、烟叶收储中心、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大米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年产 1000 吨优质茶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年产 1800 万桶高端饮用水生产线等 50 个项目;争取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和示范企业项目,推进粮油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产业招商突破年"活动;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企业破解用能、用地、用工、融资、物流等难题,为企业成长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全面开展省级"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创建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
  以全国第二批新型城镇化改革综合试点和全省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为契机,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建成生态文明茶城,城镇化率实现 47% 以上。深入开展"文明中国茶城"创建,坚持标准不减、力度不降、管理更严,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精细化推进城市综合管理,稳步实施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着力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全域联动、整体推进,全面推进全县 31 个小城 ( 集)镇建设,按照"五有五化"〔 23 〕标准,采取" 8+N "〔 24 〕模式,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25 〕和"六大工程"〔 26 〕,推动规划变资源、资源变资金、农民变市民。坚持疏老城、扩新城,与山水田有机融合,拓展老城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千方百计解决停车难问题。实施 1820 户棚户区改造、国际温泉度假城、义泉大道、象山路扩建、湄江国际三期等 44 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投资 52 亿元以上。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乡村治理法治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推进农村改革进程,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全覆盖、标准化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以"一园三中心"〔 27 〕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六大省级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确保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湄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申报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完成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庄规划,在景区适度布局特色民居,推动建设新农村向经营新农村转变。建设茶庄、酒庄、米庄等农业庄园 20 个以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各类粮食种植稳定在 65 万亩以上 , 总产量 20 万吨以上,种植优质稻 20 万亩以上;发展稻鱼、稻蟹、稻虾、稻鸭等稻田综合种养 5 万亩以上。新增绿色蔬菜 1 万亩以上,茶园面积 2 万亩以上,改善提升茶叶基地 3 万亩以上,实现茶业综合收入 120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16% 以上,落地茶产业子基金 9 亿元以上。新增精品水果基地 1 万亩以上,支持果蔬市场做大做强,实现湄潭农产品泉涌天下。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两权抵押"贷款 4 亿元以上。
  四是扎实推进全域旅游。
  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依托,紧扣" 2554 "五年发展目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市场化"要求,实施" 1512 "〔 28 〕 A 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加快创建天下第一壶 AAAAA 级景区,中国茶海、桃花江旅游健康示范基地等 5 个 AAAA 级景区,八角山、铜鼓井等 12 个 AAA 级景区,完成投资  10 亿元以上。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茶旅、康旅、体旅、文旅、工旅、农旅、城旅一体化,大力开发旅游文创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实施象山印象文商旅综合体等 4 个旅游景区建设,完成投资 3  1+3+N "〔 29 〕旅游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完善旅游体制机制,力争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42 亿元以上。
网站目录投稿: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