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镇江技师学院在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于2015年从地方技能大师"入手",选择合适的"对象",搭建"联姻"的平台,引来了工具钳工、冷作钣金、焊接加工、互联网技术、园艺花卉、形象设计、竹编制作和茶艺等方面的领军人物、首席大师、工艺传承人首批入驻,建设了8家大师工作室,创建了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两年来,他们带来了团队,紧密了校企,参与了教改,增强了培训,形成了携手共创发展的良好局面。 筑巢方能引凤 营造一个"家" 俗话讲,筑巢方能引凤。大师产业创新园的建设,充分尊重技能大师所涉行业与专业的建设要求及意见,在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上给予了全面的支撑,用优越的条件与优质管理与服务吸引大师入园,让大师们有了"家",有了归属感、责任感。 在基本建设上,学院在新建的教学楼区域中,规划出近三千平方米的基础用房进行改造建设,建成首批入驻8位技能大师的工作室及共用教室、活动室、计算机房、公共研讨室、管理办公室、卫生服务间等建设与服务设施,满足入驻大师的基本工作场地需求。 在设施设备上,独立提供水、电、气及网络信息等,对大师工作室进行了全面装修,安装了空调、配备了桌椅、橱柜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并结合各大师的不同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配备,如园艺花卉工作室需放置花卉和根雕作品的花格架、形象设计工作室需安装美容美发工作台等。对于焊接、冷作钣金等工作室所需的大型机电设备,则采取开放、共享原则,学院实训基地给予支持。 在服务管理上,成立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管理办公室,制定《技能大师产业创业园管理办法》,形成统一管理与服务,视入园大师为导师,办理学院用餐卡,提供校车乘坐等保障,特别是对大师组织开展的社会培训与活动,为他们提供场所、设备、就餐、停车等服务。 在政策支持上,寻求上级主管理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在政策允许、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对入园大师给予积极推荐,优先享有政策带来的红利。 明确准入条件 找准合适"对象" 地区各行各业技能大师众多,明确产业创新园大师准入条件和学院所需的合作方向,找准合适的"对象",是今后能够长久"联姻"、合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技能大师基本准入条件为:秉赋工匠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品德,充满着工匠、大师的人格魅力,以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成为地区行业的引领者;在地区行业、企业中的领军人物、首席大师;在省市及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组织参赛及获奖选手的指导者,地区传统特色产业技艺的掌门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专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社会的影响力,具有研发、创新团队,或是有自己牵头的企業,在行业、企业中有着开发新品、技术改造、工艺革新等实质性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地区行业企业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号召力。 确定合作的方向为,一是教育引导的合作。以大师为典型,弘扬工匠精神;以大师为榜样,传递职业素养;以大师为引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二是专业建设的合作。发挥大师的作用,做强主干专业,支撑新型专业。参与专业设置、一体化教学改革、职业能力评价、技能大赛指导等各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三是师资培养的合作。突出大师技能、技艺优势,培养教师掌握"四新技术",了解企业发展方向与岗位需求,提升教师实操能力。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大师在行业内、企业中的影响力,借助于他们丰富的信息与资源,成为校企合作的牵线人、深度融合的引路人。五是素质教育的合作。发挥大师传统、传承的技艺,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六是开展培训的合作。发挥大师工作室优势,而向学院师生培训需求面广、量大的潜在大市场,做强师生培训。 携手合作共赢 推进教学改革 合作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是携手共赢的先决条件。依托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的共同优势与大师所专注领域的特点、特长与特色,找准合作的切入点,把握融合的对接面,将产业创新园共同优势与工作室各具特点相结合,与每个大师工作室签订个性化的合作协议,取技能大师之长补学院发展之短,有力地推进了学院的教学改革,也使大师们在另一片舞台上有了用武之地,当然收益最大的是学院本身。 一是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传递职业素养。职业院校是培养造就工匠的摇篮,从学生走进学院第一天起,他们就改变了从以接受普教学习转入进行技能学习的"准职业"角色,学院把培养造就更多工匠、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大师为主体,量身定制了学生工匠精神教育活动安排的"套餐",从开学"弘扬工匠精神"第一课、新生入学"认知教育",到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就业创业指导等,打出了系列活动的"组合拳",从产业创新园到各位大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做人学艺的经验和体会,生动展示工匠精神,传递职业素养,助力职教育人。他们自身敬业、精业、奉献的事迹和感悟,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用满腔的热情激励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报国奉献。他们向学生现场演示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敬佩。 在2016年新生开学认知教育活动中,全国劳动模范、冷作钣金大师宦继和为200多名学生作了"我这四十年"专题讲座,以职业生涯的每十年为一个阶段,从对职业岗位的学技、精技、研技、敬技等四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去感染、激励和引导学生。宦继和说:"在业界发展多年,学校对我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发挥平台,可以跟师生分享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心得体会,并通过操作示范去传递职业素养与技能。"endprint 此外,茶艺大师马淳沂、园艺大师储晨松、竹编大师耿月新、互联网技术大师薛桥各自分专题定期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进行工艺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传授。年近七旬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竹编大师耿月新,通过社团活动已经选中二位学生作为技艺传承人进行重点培养,消除了多年来难觅到好苗子而面临技艺失传的忧虑局面。 二是依靠大师专业能力,指导专业建设,参与教学改革。技能大师的专注领域完全对接学院的专业群建设,钳工大师张旭等8位大师为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核心成员,定期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活动,他们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结合行业企业发展最新动态与方向,对学院的教学场所的建设与改造、实施与设备添置与更新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一体化课改,教学评价、大赛训练与指导等教学活动,经常性地开办专题讲座、公开示范课、技能指导课等,大师们也是学院聘请的省、国家级建设项目指导与评审专家,对学院专业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大师的参与指导,提升了教学的内涵,提升了教学改革的实效。 第29届亚州发型化妆大赛冠军获得者、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首席技师、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形象设计大师王娟,发挥工作室及行会优势,与学院新开设的美容美发专业进行战略性地合作,签订一揽子教学合作协议,开设美容美发专业实验班,大师工作室参与学生培养和教学的全过程,学院负责教学督导与教育管理工作,选派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与大师一起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建立有效课堂,实施一体化教学;利用工作室和行会优势,推行开放式实践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教学体系,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因大师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慧眼识珠,挖掘出重点培养的学生,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大赛活动,崔彥鹏同学作为学生选手,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商业服务业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单项才艺奖(第四名),实现了院新开设专业参与大赛、取得较好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三是利用大师影响,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实现"学校对接企业,课堂对接车间,技能对接岗位",其纽带就是学校"职教人"与行企"职业人"的对接,技能大师匠心能手、技艺精湛,是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有着广泛地影响力,是校企合作牵线搭桥的"红娘"。 利用技能大师在各领域的影响力,通过产业创新园的品牌效应,学院先后与6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紧密合作关系,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地方航空产业园、北汽集团镇江分公司等30多家央企、名企等开展冠名办班、订单培养,通过大师的引导,校企的互动,将企业文化、职业要求、岗位需求等完全融入到教学中。学院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送到基地顶岗实训,请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指导上课,让学生参与生产,从岗位中长知识、在生产中练技能,成为企业的"准员工",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四是集聚大师团队优势,提升教师能力,开展学生培训。大师是专注领域的引领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入驻大师有着自己的专业团队,利用团队的优势,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培训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满足学生的培训需求,而且也能促进大师及团队自身建设发展。 结合学院专业教师的培養需求,大师们带领团队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指导和技能辅导活动,将行业、企业的"四新技术"等信息及时讲授、传递给教师,聘请大师及团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等教研成果的指导与评审,参与学院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经常性地开展教师技能辅导,大师团队中20多名能工巧匠成为学院各专业的特聘教师,他们将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新技术、新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仅拓展了知识面,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给学院教学改革带来了启发,注入了活力,丰富了内涵。 钣金大师宦继和通过参与学院钣金、焊接、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等专业的教学指导,发现部分教师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他主动请来团队中的能工巧匠进行"会诊",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让能工巧匠与青年教师结队帮扶,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手把手地讲解方法、传授技能,教师的操作能力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实质性地提高,为学院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师工作室是一块金字招牌,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面向师生及社会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学生、教师及社会人员等不同需求,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既有以兴趣培养为主,了解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艺的,如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短期培训班:茶艺、园艺花卉、形象设计等;又有掌握第二专业,学习专业技能,通过考核获证的,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中、长期培训班,如:工具钳工、焊接加工、冷作钣金、互联网技术、形象设计等;更有传承传统技艺的"拜师学艺",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竹编制作大师耿月新所开展的"一对一、师带徒"形式的培训等。大师工作室通过培训不仅紧密了学院,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产生的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践探索,有以下收获和体会。 首先,合作双赢是基础。大师有着自己的工作与社会活动,有的工作团队,甚至有的企业、公司,学校向大师"索取"的同时,大师及工作室也能从社会和经济等两个方面获得效益,促进自身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做到真正的合作、实在的双赢。 培训是学院与大师工作合作双赢的最佳切入点,技能大师有着开展培训的最大优势,而学院有着培训的潜在大市场。当前,虽然开展了一些培训活动,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效益,如何进一步通过政策导向、宣传发动、管理促效、服务支撑等方法与手段,将大师的"优势"转为"胜势",把生源的"市场"变成"职场",让大师们在师生培训上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使大师工作室能行稳致远,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其次,优化管理是关键。学院创建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在同行中是一个前无借鉴、横无交流的创新之举,新生事物有着无穷的活力,充满着无限碰撞与变化,要使大师产业创新园这棵"小树"能够在学院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就需要创新制度、完善管理来"修枝塑形"。产业创新园开园两年来,我们虽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在制度上给予引导、规范,但明显感到,面对合作中不断呈现出的新形式、新方法与新内容,在管理和服务上有"时间差",如何将"事后"规范转化为"事前"管理,用制度先导、将管理前置、推服务先行,在合作中少走弯路、多出效益,是我们在今后中工作中需不断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最后,开拓发展是必然。技能大师产业园已在学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产业创新园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一是拓展创新产业园广度,做大产业创新园,积极争取产业创新园二期建设,将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地区传统特色行业、学院建设主干专业等急需的技能大师招募入驻,不断扩大产业创新园的规模和影响力,形成辐射发展之势;二是挖掘产业创新园的深度,在产业和创新上下工夫,与上级部门合作做强"虚拟园区",构建产业创新园的网上工作平台,在培训、授艺、交流等方面提供线上线下互动服务,并集聚形成"互联网+实体"的新型产创园,形成"立体化产业创新园"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