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可是一位人生极具戏剧性的人物,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从万人之上的皇帝到一名普通的百姓,这种落差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话说当时溥仪在位的时候,清朝还有一百万军队,可是为何溥仪没有选择抵抗,而是选择直接退位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溥仪选择退位背后的故事吧。 清朝是封建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跟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样,清朝也经历过建立初期的艰难岁月,也达到过康乾盛世,而后逐步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远在欧洲的各国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科技得到了长足进步。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中,最后应了那句古话:落后就要挨打!随后的两次鸦片战争,不仅输掉了战争,更是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进一步加剧了清王朝的统治,国内民怨沸腾,国外列前虎视眈眈,恨不得及早瓜分完整个中国。 最后,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选择了主动退位,封建时代宣告终结。这不禁令人疑惑,当时虽然朝廷遭遇四面楚歌,可朝廷还是有100多万的清军,宣统皇帝完全可以退守关外,继续当皇帝,完全没必要着急退位。事实上,这其中的原因既现实,也无奈。清朝初期,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军,这些八旗军出则为兵,入则为民!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军队的日常物资补给,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则可以保持足够的军队人数。 于是,八旗军在当时可谓是战斗力十足,虎虎生威。后来清军消灭明朝后,还建立起汉八旗,目的当然是想把这种优良的军队体系发扬光大,进一步巩固清朝统治。然后,随着清朝由盛世逐渐走向没落,八旗军战斗力也出现了严重下滑。到了清末时期,八旗兵早已不复当年的战力和威名,在面对太平天国起义的农民军队前,不堪一击。后来全靠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才打败了太平军,又令清朝苟延残喘了好些年。朝廷自然也意识到八旗兵的无能,所以后来积极组建新军。 结果,李鸿章辛苦运营多年的北洋水师,这支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威武战舰,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于是,清朝廷又重点训练新式陆军,此时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人物,此人正是袁世凯。袁世凯深受朝廷器重,亲自到天津训练北洋新军,这支军队完全参照西方先进的理念,以德国的训练方式军训,用先进的西方武器装备,据悉,这支北洋新军虽然只有20万军队,但其战斗力是当时国内最强悍的军队。 那么,宣统帝拥有这支新军为啥会选择退位呢?其实原因很现实,这支朝廷出钱培养的新军最后竟然成了袁世凯的私人军队。袁世凯担任新军总指挥,通过提拔亲信,打压反对自己的高级军官,很快实现了军队的私有化,所有人都惟袁世凯命令是从。所以,溥仪虽然手里拥有百万大军,除了20万精锐部队,其他都是没啥战斗力,而且这20万新军还被袁世凯给拿去了指挥权。这样一来,袁世凯为了个人的利益,逼迫宣统皇帝退位,溥仪拿什么去反抗呢?他只能无奈接受答应退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