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弘禾师兄"的第51期分享 作者 | 弘禾师兄 来源 |稷下百家(jxbj100) 有一项数据统计,全球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中,至少有200多位的CEO曾经就职于麦肯锡公司。 你可能会疑问,为啥这些从麦肯锡出来的人,都可以在其他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之前曾在麦肯锡接受的工作法的训练。 刘润老师曾说,做出正确的决定需要2个条件: 一个是"信息环境",一个是"决策模型"。 今天就主要跟你分享麦肯锡前资深培训师大岛祥誉在《麦肯锡工作法》中提到的: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就是根据这2个条件来作出决定的。 麦肯锡培养人的重要能力之一: 学会思考(信息环境) 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先学会思考问题,在学会思考问题之前,要做好信息调查,而做好信息调查,要基于原始资料。 在《跃迁》这本书中,古典老师提到:"知识分为一二三四手信息,要识别知识的源头"。 一手信息:就是知识的源头。 一手信息,就是知识最开始被创造的地方,知识源头的知识质量和浓度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概念。 主要来自于创造者,比如"马斯洛需求理论"最权威的解读一定是来自于这个理论的创造者马斯洛。 这就叫做"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很真实的转述一手信息 很真实的转述一手信息的二手信息,含金量也是很高的。比如各种调研报告、各种书籍、专业文章中的引用等。 比如李白的诗,一手信息一定是李白本人自己的解释。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上对李白诗句的解释也是很有权威性的,在诗句里面有大量专业的解释和故事等。 二手信息往往比一手信息的影响力大,宣传面更广。 三手信息:市面上的畅销书 这类畅销书从一手信息中,摄取自己需要的观点,以大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同时会加入大量的案例、故事等。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找到知识的源头,这很重要。只有了解了一手知识,我们才能正确的用这些知识来武装自己的思想,不随意将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三手的信息上。 四手信息:个人经验的表达 根据三手信息再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或体验,写出来一些鸡汤文,加入了大量的故事、情绪、及个人观点。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公众号都在走这样的套路。 这类的鸡汤文,可以通过某一句话,某个故事,某个瞬间,击中你的心,引起你的情绪共鸣,由此来给公众号吸粉或做流量转化。 记得罗振宇老师曾说过:"鸡汤之所以不好喝,是因为没有给你勺子。" 就是你读了这类鸡汤文觉得很有道理,但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 因为其主要以煽动你的情绪为主,并没有给你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勺子)。 就像一碗鸡汤放到你的面前,问你:"香吗?"你说:"香"可你就是喝不到,白流了口水。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你得到的是第二、第三、第四手的信息,你依靠这样的信息做出企业的战略决策,那你的决策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因为你得到的信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所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一定要获取第一手信息的重要性了。 在麦肯锡公司,遇到这样的情况,管理者们都会反复的叮嘱员工,凡是获取信息或数据,都必须要调查原始的信息,一定要接收第一手的信息。 比如,有一家餐饮公司,全国有很多家分店,其中一个城市的分店中,所有服务员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差。 而分店的经理反馈上来的信息就是招聘的人员素质不行,于是总公司让HR重新招人,将之前的人员全部都替换掉了。 但尽管服务员都被替换掉了,服务员们的服务态度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这家公司的老板见状,决定自己去分店(也就是事件发生的现场)去了解情况,老板到了分店询问了服务员的领班,想了解服务员们态度不好的原因。 这位领班告诉老板,这店里的工资太低了,所以大家的态度都不是很好。 老板又接着问:"那为什么你们不跟分店的经理申请加薪呢?" 领班说道:"之前跟经理说过,经理说会向总部反应,但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老板思索了良久,最终决定开除那位经理。 因为他发现,正是因为这位经理的不作为,才造成这个结果的。服务员们的工资明明比市面上同等岗位人员的薪资低了很多。 服务员的领班反馈给这位经理,这位经理并没有如实向总部反馈这些情况,而是认为是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这对一个管理者来讲,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你看,如果这位老板没有亲自去分店查看一手信息,那他得到的二手信息就很可能误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给公司造成严重的影响。 参照原始的资料有助于提高对商业的敏锐性,如果关注的并非一手信息,是无法察觉到准确的信息的。 麦肯锡培养人的重要能力之二: 系统思考(决策模型) 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有时候多的就像大树的树帽一样繁杂,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使用一些方法,而麦肯锡常用的思考方法就是:逻辑树。 逻辑树是一种类似于树形状的图形,这个形状可以更好的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逻辑树有三种形式,这三种逻辑形式有不同的使用前提,不同的前提下,需要使用不同的逻辑形式去解决问题。 (1) 问题树 在解决问题的最开始,可以使用问题树的形式去呈现。结构如下: 问题树可以按照上图的步骤来构建: 首先明确问题的主题——再将问题进行分解为第二层——以此类推,可以将问题逐级向下进行分解,直到再不能再下分解。 需要注意的是: 1)同一层级的相邻层级间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2)同一层级上的内容,需要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 (2) 假设树 当对问题提出某种假设,需要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时,可以使用假设树。结构如下: (3) 是否树 是否树的主要形式是: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对这个问题进行逻辑判断,判断的结果只有"是"与"否",接着向下一个层级进行分析,判断的结果也只能是"是"或"否"。 是否树结果如下: 在对问题已经有一些方法和结果时,可以使用是否树的形式进行分析,如果验证的答案为"是",就可以直接用已有的方法。 如果答案为否,需进行下一轮的判断。 最后的话 做出正确的决定需要2个条件: 一个是"信息环境",一个是"决策模型"。 1、 麦肯锡培养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学会思考(信息环境) 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先学会思考问题,在学会思考问题之前,要做好信息调查,而做好信息调查,要基于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也就是要得到一手信息。 一手信息:就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很真实的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市面上的畅销书 四手信息:个人经验的表达 2、 麦肯锡培养人的重要能力之二:系统思考(决策模型) 系统思考可以使用"逻辑树"工具,逻辑树工具有三种形式: (1) 问题树 (2) 假设树 (3) 是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