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层党员干部提升话语艺术的实践路径


  摘要:说话是一门艺术,是对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说给谁听等问题的逻辑回答,是基层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修课"。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提升说话艺术应以现实问题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为发力点,要实事求是说实话、与时俱进说新话、有的放矢说真话,言行一致、听取人民群众话语反馈意见。
  关键词:党员干部;说话艺术;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5-0106-06
  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传播与反馈关系范式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19CSZJ07);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机制研究"(19ZZFX03)。
  作者简介:刘琳琳,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语言是一种力量,说话是一门艺术。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说给谁听直接关系着说话的效果,也是说话艺术的四个核心要素。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提升说话艺术是密切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行之有效的"武器"。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对革命口号、宣传标语的反复打磨以及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顿,还是改革发展新时期,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形象的提炼和传播,都体现出我们党对党员干部说话艺术的高度重视。当前,面对基层老百姓不断释放的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基层党员干部因自身说话艺术水平不高所导致的脱离群众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党员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不断提升说话艺术。
  一、切忌说"空话",要实事求是说实话
  空话,即没有任何意义的话,说与不说对现在或者未来没有任何影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说空话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开空头支票。空头支票,往往引申为不兑现承诺。部分党员干部面对群众的诉求,没经过深思熟虑和仔细调查研究,便口头应允,等到承诺时间,才用各种理由搪塞而不予解决。第二,枯燥空洞。有的党员干部与老百姓交流话语空洞生硬,用词晦涩以彰显自身理论水平,殊不知群众听后味同嚼蜡。回顾党的历史,延安时期部分党员干部"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毛泽东同志将此定性为眼中无群众的文风,形容这种语言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1]834!1942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版面编辑在写政论文章时语言文白夹杂,晦涩难懂,边区老百姓有时根本不知所云。有群众匿名批评这一现象:把贵报各版读过之后,总觉得它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即是立论空泛。足见,枯燥空洞的话语是拉开党群关系的一把利剑。
  1.说实话,要说符合群众生活实际的话
  群众的生活是热气腾腾的,群众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生活。一来可以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二来可以学习群众鲜活的语言,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惯用语、歇后语、俚语,进而加以吸收创造,赋予语言生命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善用打比方、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道理;活用大白话、民间俚语等来解疑释惑;能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纵横捭阖、鞭辟入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一种透彻、生动、直指人心的语言力量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提升说话艺术树立了典范。同时,"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语言学家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话语财富,基层党员干部主动学习以增强话语的生动性。如前苏联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提醒人们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类似这种寓意深刻但又贴近实际的语言风格,基层党员干部要尤其注意学习掌握。
  2.说实话,要说符合事物发展实际的话
  符合事物发展实际的话便是真话。与真话相对的是假话,假话就是脱离实际发展阶段、不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话。假话如果盛行,就会压缩实话、真话的生存空间,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如果人人讲假话,最后就会沦为一场愚蠢的闹剧。基层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戒,谨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听取真心实话,把现实问题和基本状况用高度凝练的话语如实表达。与此同时,上级领导也要营造"说真话者进、说假话者退"的氛围。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扩大的工作会议上,严肃批评了"说假话"的问题,并指出"要大家说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古人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讲真话,首先是领导层喜欢听真话,真正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不是乱压任务、乱戴帽子。
  3.说实话,要将话实实在在地说
  实话就应该实说,实实在在地说。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的主要任务就是上传下达,一方面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精准无误地"上传",另一方面将高深的政策理论学精悟透、深入浅出地"下达"。毛泽东同志曾经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1]836。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的是最广大、最普通的老百姓,不仅要练好理论基本功,而且要深入社会实践、做好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1]839。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基层党员干部先要实实在在地将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根据党的理论政策进行深度解剖,然后根据村、社区、企业、学校的不同情况,选择受众喜爱的语言风格进行答疑释惑。
  二、切忌说"旧话",要与时俱进说新话
  旧话,是指落后于时代的陈词,不符合实际的滥调。说"旧话",根本还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落伍、庸懒散的工作作风有所抬头。一方面,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基层矛盾,即使束手无策、疲于应付也不愿与时俱进提升工作本领、改进话语风格;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党中央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不主动学习,不积极落实,心态浮躁,导致他们在做群众工作时不仅不会讲与时俱进有生命力的话,而且依然沿用旧有的理论政策解答群众的疑惑。语言僵化的背后是思想的固化,长此以往,教条主义作风就会盛行。回首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由于在语言上沿袭"俄式"风格,罔顾中国实际,导致在思想上滑入了苏联模式的泥潭,在实际中不能与老百姓形成有效链接以形成强大的防御力量。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同志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也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话语风格,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与时俱进说新话,要力求思想深刻
  再好的讲话,再优美的语言,说得过多也没有人愿意听。因此,党员干部说话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有新意。如何有新意?有新意的话不是为了追赶时髦而特意标新立异,而是要力求思想深刻,不落俗套。说话前,对想说的内容进行缜密思考,形成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即使是旧主题也要有新角度,旧观点也要有新论证,旧材料也要有新概括。说话时,要把话说到要害处、关键点。要害、本质在哪里?在群众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因此,党员干部要扎根基层接"地气",根据当地习俗选择当地"土话",拉近与群众距离。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2]1162。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民生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把"家常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那些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话语背后是来自党和国家的温暖。
  2.与时俱进说新话,要充分借助现代化新媒体平台
  当今时代,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已经愈发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交流工具,于是虚拟的网络空间成为不容小觑的"新场域"。这个"新场域"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准入门槛低等一系列优势,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借以提升说话艺术的"助推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方式、改变工作方法、提升说话艺术以做好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群众工作,否则就会如逆水行舟,被广大网民"淘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也为基层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硬件支撑。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创新话语传播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综合性立体化的传播链条。在"线上",致力于将"互联网+"夯实为理论宣讲的新兴阵地,通过播放微视频、组建微信群等方式,将理论宣讲拓展为"随时随地";在"线下",将理论融入老百姓最喜欢的小品、歌舞、相声等文艺形式之中,寓教于乐,以"身边事"来讲"大政策",让群众在欢乐中接受新思想、了解新形势。
  三、切忌说"套话",要真心实意说真话
  套话,是正确的废话,表面上说了一些大政方针,但仔细品味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化语言。说话有长度而无力度、有文字而无思想。就比如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只要在公开场合讲话,就必须提前写好讲话稿。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在撰写文稿时照抄照搬,有的甚至直接"复制-粘贴",忘记修改部门名称和时间,最后沦为群众争相谈论的笑柄。"照抄照搬"问题看似是文风问题,实则反映出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和能力缺失,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落实、重汇报轻调查,只要手上有稿子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拿到的稿子总是一个思路,念出的话总是一个套路。对于老百姓来说,听不到党员干部"掏心窝子"的话,自然也不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党的路线方针。
  1.说真话,要说有的放矢的话
  古语有云:言之有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发出警告:"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3]。每个地区、每个部门,甚至每个社区、每个村情况都不尽相同,存在的问题千差万别。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开口闭口都是文件语言、领导口气。《庄子·齐物论》中写道:"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指世间至理大道,在聪慧的人口中,只需三言两语便可说清道明,这无疑对说话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丰富实践经验,力争提出的问题精准、解决的办法有效。
  2.说真话,要情真意切地说
  古语有云: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外衣、情感的反映。因此,话語是真情实意地说,还是刻板僵硬地说;是语气单调地说,还是生动活泼地说,收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当老百姓遇到急事难事,如果基层党员干部冷静引导,用饱含深情的话把问题说到群众的心坎上,换位思考,就会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进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党员干部和群众打交道要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进入新时代,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日益多样化,群众工作也日趋复杂化。但是基层党员干部绝不能因此就变得急躁浮躁,反而更应该以心换心,用真心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情换情,用真情安抚群众的急躁情绪;以身换身,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为群众做好事,做群众满意的事。
  四、增强基层党员干部信誉度,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话风从来都是作风的外在表现,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端正良好的话风,必须树立良好的作风,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在实践中知行分离、言行不一,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人前说一套、人后做一套,那就成了"两面人",长此以往就会"失信于民"。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塔西佗历史》一书中指出,若皇帝成为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会同样引人厌恶。后来人们用"塔西佗陷阱"比喻掌握公权力的人一旦失信于民,那么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说到却没有做到的问题还时有发生。一方面,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党不忠诚,造成实际工作偏离党中央的要求。俗话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不能一以贯之,那么党的路线方针在基层势必会走样变味,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无法顺利打通;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滥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成为老百姓痛恨的"苍蝇"。工作中高喊着权为民所用,背地里却公权私用、贪污腐败。
  1.党员干部言行一致,要做到内外兼修
  《周易·系辞上》提到"言行,君子之枢机,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实现言行一致,首先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内修道德品质。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是人民群眾的"服务员"和"勤务员",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说出正确的言语;另一方面,外练实践能力。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实干才能兴邦,只有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所谓言行一致,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以行动验证表态、用实践兑现承诺。如果党员干部本领不足,便不足以实现自己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的宗旨。因此,要探索新方法、寻求新对策,真正做到"利益面前退后一步、困难面前抢先一步",话言简意赅地说、事踏踏实实地干,时刻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2.党员干部言行一致,要鼓足底气、信心十足地说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从乱世、治世到善治,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正是我们党的底气和士气。反观现实,少数基层党员干部认为自己人微言轻,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不敢亮明政治观点;面对各种利益诱惑,不敢坚定政治立场。诸如类似现象,都是不自信的表现。试想,如果我们自身不自信、一味地自我矮化,那么如何继续带领人民涉险滩、啃硬骨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要增强自信,面对各种错误观点、不良社会思潮,要据理力争,理直气壮地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做出回应。同时,要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搭建多样化传播平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扩大中国声音,坚定最广大人民群众走中国道路的信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增强能言善行的实际本领,把言行一致作为行为准则,时刻鞭策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五、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话语评价主体功能
  有学者指出:"话语权是一种和‘他者的沟通能力。这种沟通能力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话语权就是让‘他者了解自己。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他者不能了解自己,那么其他的就无从谈起。其次,话语权表现为‘他者对自己的信服。其三,话语权表现为‘他者对自己的自愿接受。"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这里的"他者"就是基层老百姓,就是话语的评价主体。老百姓的评价意见绝非可有可无,当他们表示对话语内容不能理解,党员干部就需要及时反思是否存在话语内容晦涩难懂、话语传播死板单一、自身言行不一等问题。因此,老百姓的评价与反馈是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说话艺术必不可少的环节。反观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没有认识到老百姓的话语评价主体地位,出现了"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现象,以自身的主观标准替代老百姓的客观评价。在过去技术落后、信息闭塞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单向从执政党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灌输和话语传播,可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相伴随的是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能听不能说"的被动接收地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思维,不重视老百姓的话语评价主体地位,不主动听取老百姓的反馈意见,势必会产生话语"壁垒":党员干部说不进去、老百姓听不下去。长此以往,党群之间产生的不是"向心力"而是"离心力",话语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1.要明晰话语评价标准
  基层老百姓作为话语评价主体,怎么评价?评价的标准在哪里?这是前提性问题,我们从话语产生的社会效果入手。如果基层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得到改善,则说明话语产生的社会效果是积极的。反之,则说明基层党员干部的话语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消极的。众所周知,话语一旦脱离主体,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不再受话语主体的控制,其产生的社会效果至少有三种情况:"说了不如不说""说了等于白说""说一句顶两句"。前两种效果说明基层党员干部说话艺术水平低,甚至没有水平,致使基层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不愿听,甚至站在"说话者"的对立面"唱反调"。面对这种情况,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进行自我反思,查找病因并及时修正;第三种效果则说明基层党员干部的说话艺术水平较高,老百姓能够"听党话、跟党走",及时改正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2.要细化话语评价内容
  基层老百姓作为话语评价主体,评价什么?这是核心问题,我们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三个方面入手:
  基层党员干部既是话语主体,也是话语评价的对象,要坚持内外兼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定理想信念、优化作风形象、提升理论素养、锻炼能力素质;基层党员干部要想提高说话内容的质量,必须同时满足科学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国际性的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想把高质量的话语传播到老百姓当中,应该与时俱进、真心实意、理直气壮、灵活多样地说,保证话语的传播效果。
  3.要提升话语评价主体综合素质
  基层老百姓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认知结构、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导致在对党员干部的话语作评价时,往往以个人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抑或带有先入为主的看法恶意诋毁、拒不配合党员干部。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提升老百姓的综合素质。一方面,由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推进文化下乡、理论宣讲进基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基层老百姓的文化修养和物质生活水平,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基层要把优秀的青年人吸纳到党内,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和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施"传帮带",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进而带动基层形成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李洪杰.感受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的分量[N].光明日报,2019-03-29(5).
网站目录投稿: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