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警惕金融危机就站在门口檀热点


  丨导 读
  控制出发点容易,控制过程难,控制结果,更难。监管者"拆雷",引爆股灾。这就是2015年股灾的故事。2017年,市场出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这次行动会引爆金融危机么?引爆金融危机的途径和节奏是什么?
  文/时芳胜
  我猜中了这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尾。
  2015年以来,股市慢牛已经成为信仰。投资者用尽手段,疯狂加杠杆,五倍、八倍、十倍杠杆随处可见,几乎所有人都怕错过这波造富良机。绚丽的股市泡沫并没有迷惑住监管者的眼睛,他们对股市根基的脆弱程度了然于胸:继续疯狂下去,肯定会爆发金融危机。
  于是,监管出手,一句话,降杠杆。查配资、查两融,把结构化信托及配资,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的结构化资管产品、分级基金等其他创新融资业务产生的高杠杆降下来。
  监管者"拆雷",引爆股灾。这就是2015年股灾的故事。
  昨日重演 2015年似的崩溃近在眼前?
  2017年,市场出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
  刚性兑付的观念深入人心,投资者根本不知道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区别。众多投资者买理财产品,2013年末,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0.21万亿元,到2016年上半年末,飙升至26.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0%。
  在刚性兑付预期下,银行资金的风险和收益严重错位,"更低"的风险要求更高的回报,为了达到这个扭曲的收益率目标,银行资金只能冒更大风险。出了岔子,银行资金就拆东墙补西墙,就是不让违约,风险越积越多,根本无处释放,就像2015年股市里面的高杠杆。
  监管者受不了,出手整治。2017年11月17日,中国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否定"通道业务"、明确打破刚性兑付,明确由央行统管。
  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对整个大资管行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金融领域的一次改革。
  控制出发点容易,控制过程难,控制结果,更难。这次行动会引爆金融危机么?引爆金融危机的途径和节奏是什么?
  危机从债市开始
  受这份文件冲击最大的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是债券,占比高达40%-50%,其它还包括非标产品和货币市场产品。因此,这份文件直接波及的对象包括:债市和银行,然后蔓延至股票、货币等市场。
  这份文件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债券需要按市值计算,在利率上涨,债券下跌趋势下,理财产品就会亏损,现在市场监管加强,不准补救,不准刚兑,投资者将挤兑理财产品。
  如果发生资金挤兑,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你会怎么做?当然是卖出流动性好的债券,价格断崖式暴跌,产品净值受损更严重,大规模抛售制造流动性黑洞,引发更多的挤兑。
  理论上,看抛售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就知道危机进展到哪一步了。
  银行被挤兑 危机成型
  大多数投资者根本分不清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有什么区别。很多人挤兑理财产品,大家就会恐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就会一窝蜂的把银行存款取出来。
  银行就怕挤兑,一挤兑就完。在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下,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主动脉,是经济体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爆发危机,整个金融市场难逃一劫,无人幸免,无人生还。
  银行理财产品几十万亿,规模非常庞大,对债市肯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债券遭遇大规模抛售,收益率就会螺旋式上升。
  资金需求方会明显感到资金压力大,担心头寸无法平掉,引发恐慌情绪,然后抬升利率。资金供给方会明显感到资金压力,自己多留资金,供需变化引发利率上行。
  短期内,债市收益率大幅飙升,债券价格大幅下跌,这会在很短时间内传导给股市,途径有两个:情绪和利率。
  债市恐慌情绪引发股市暴跌很容易理解,欧债危机、中国2013年两次钱荒是先例。现金流折现模型计算的股市价值对利率非常敏感,利率稍微一涨,就能极大的影响股市价值。利率大幅上涨,股市严重受损。
  当然,债市收益率飙升的负面影响不止局限于金融市场,实体企业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债券收益率上涨,企业融资成本肯定会飙升。效益不好的企业难以借新还旧,违约就成了唯一选择。
  一家违约,马条效应、连环担保等会引发更多企业违约。
  危机已在门口
  金融市场,以及实体企业领域已经出现危机迹象。
  截止11月18号的一周,无论央行小心谨慎的呵护流动性,债券市场仍然哀鸿遍野。恐慌情绪蔓延,股市跟着遭殃,大蓝筹先倒,创业板紧随其后;期货市场难逃一劫,金属、橡胶、棉花等大面积跌停。不止中国,日本、香港、欧洲、美国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负面联动。
  11月22日,10年期国开债两日累涨超20个基点,国债期货全线大跌,国债现券同样下挫。交易次活跃的10年期国开债170210合约早盘成功突破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尾盘成交在5.015%。
  债市的恐慌第二天就传导给了股市。23日,中国股市暴跌,流动性好的白马股集体回调,沪指大跌2.29%,跌幅创2016年12月12日以来最大跌幅;深成指下跌3.33%,创业板下跌3.16%,失守1800点关口。
  港股也栽了。23日,恒生指数在早盘一度上涨0.5%后,就在午后由涨转跌,持续走跌,跌幅最大至1.1%。截止收盘,香港恒生指数跌幅收窄至1%,报29707.94点,失守3万点。
  实体企业也出现一波集体违约浪潮,川煤集团、天威英利、丹东港、甘肃宏良、宏源控股、中城建等等都出现了债务违约。在可预见的未来,违约的企业会更多。
  市场已经极其脆弱,此时监管机构再出手,是拆除炸弹还是引爆金融危机?考验领导力的时候到了。
网站目录投稿: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