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德·波伏瓦是一个矛盾人物。 他从小受到母亲的严格管教,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3岁那年,母亲病逝,他一下子失去了约束自己刻苦学习的动力,人变得懒散起来。 乔治有一个贵族的姓氏,但他的家庭实际状况是在中下阶层水平,根本不可能跻身于上等阶层之列,这是他的根本苦恼。乔治很喜欢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具有相当高的鉴赏力。他还特别喜欢戏剧,善于表演,常常以票友的身份参加演出,结识了不少演艺界的名角。但他最后选定的职业,既不是作家也不是演员。 文学书籍让他在想象的世界里攀登到事业的最高峰,成为人上人中的一员,以此来报复社会现实对他的不公。但要从事文学创作,他又吃不来这份苦;认真的写作是需要耐心、毅力和勇气的。 当一个演员同样可以让他在想象世界里翱翔,他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从平民到贵族,至高无上,超越一切。但要当一个职业演员,他又无法克服自己的阶级偏见:演员们都是下等阶层的人。 最后乔治给自己选定的职业是法律,他觉得自己在辩论方面有才能。在法学院毕业后他当了一个有经验的律师的秘书。在律师答辩中,他也感受到一种表演的乐趣。 由于经济上的穷困,乔治更看重文化的价值。他对读书的酷爱,曾让小他10岁的妻子对书籍产生宗教般的敬意。从西蒙娜懂事起,她就感受到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她爱父亲,而父亲爱读书,很自然地,她也迷上了书。 西蒙娜把读书当作一种娱乐。家里经济情况不好,几乎没有给她买什么像样的玩具。而书本就是她的玩具。在其中,她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去,还可以穿行于人类历史五千年,浏览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这正好满足了她那日益高涨的对世界的好奇心。 乔治有意识地培养西蒙娜良好的阅读习惯。他经常听女儿朗读,发现错误就立即指出。如果她能整段、整页朗读而不出错,他就轻轻地摸着女儿的小脸蛋,高兴地说:"唔,好孩子,不错!真聪明!" 乔治在外地时,西蒙娜每次给他写的信都被保留下来,他在上面作逐字逐句的修改,然后再寄还给她。为了增强女儿的记忆力,乔治还要西蒙娜默写雨果作品的原文。他还专门为她编了一个小文选,以培养她对文学的兴趣。西蒙娜觉得父亲对自己就像对一个大人一样,她为此而感到自豪。 弗朗索瓦兹·德·波伏瓦在家里是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的母亲对子女感情淡漠,不关心他们。父亲偏爱小女儿,对她不怎么喜欢。缺乏父母的亲情,弗朗索瓦兹从小就感到不幸、孤独和不被理解。 弗朗索瓦兹对长女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孩子生下来很顺利,所有的人都说西蒙娜长得十分像母亲,这让作母亲的感到十分自豪。在弗朗索瓦兹看来,西蒙娜就是自己的再生。她想到自己凄惨的童年,就以加倍的热情来关怀女儿。 母亲也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亲自陪同小西蒙娜上学、上课、上教堂做弥撒。她对宗教是十分虔诚的,希望女儿也成为上帝忠实的信徒。 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是有区别的。父亲把她当成一个大人,只注重精神方面的培养,不管她的日常生活。西蒙娜很尊重父亲但不怕他。而在母亲眼里,她只是一个需要照料和管束的小孩子。母亲对她的一切都要管,很具体,很细致。在日常生活中,西蒙娜很在乎母亲的态度。母亲的表扬让她高兴,母亲的指责让她难过。有时母亲甚至不用说话,一皱眉头,就会使她忐忑不安。 常言说,穷困夫妻百事哀。乔治和弗朗索瓦兹烦心的事情不少,他们有时也免不了磕磕碰碰。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的。 弗朗索瓦兹是属于那种受传统观念熏陶的妇女,对丈夫只懂得服从。何况乔治比自己大许多,知识学问又是这样渊博,她是真正佩服和热爱自己的丈夫。尽管在宗教信仰上乔治从不做弥撒,实际上是一个不信上帝者,但他们互不干涉对方的自由。 父母亲密无间的关系、家庭祥和安宁的气氛,给了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在西蒙娜那里,童年是一块蓝天,是一片白云,没有阴影,只有灿烂的阳光洒落在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