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周,就是"金三银四"了,相信很多产品朋友都很挣扎,一方面理智告诉我们,今年的金三银四大概没有了,另一方面感性告诉我们,也许影响没有那么严重,也许运气好还是能有新的机会。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疫情对产品行业上半年的影响。 疫情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 如果说2019年,互联网的热词是裁员,那2020年,可能就是倒闭了,不过,倒闭总是悄无声息的,没有人为此义愤填膺,也没有人要求谁对谁尽责,毕竟尽责的主体【公司】都不在了。 所以,我想2020年,互联网的热词依然还是裁员,只是在暗流里,"倒闭"会成为一个 公开的秘密。 疫情在表面上似乎对互联网企业没有直接影响,毕竟,我们还可以远程办公,虽然很累,但不至于倒闭。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端产业,订单断崖式下跌 尽管我们没有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 但我们的客户,一些传统行业却是疫情重灾区。 以餐饮为例:部分城市已经逐渐恢复餐饮行业的经营,但也只是开着门,没有生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餐饮行业都是萎靡的,人们重新建立安全感,重拾就餐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恢复时间。 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2020年的年度计划,不再要求"发展",一心只想"活着",而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恰恰就是"更好的发展"。 生存与发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生存意味着开源节流,发展意味着加大投入。 "开源"很多时候只具备理论含义,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上演绝地逢生,大多数企业都会着重选择"节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没有生意时,员工就是不必要的开支,所以,必然迎来一批裁员,只保留核心员工。 营收困难,市场环境糟糕时,软件系统和服务就是不必要的开支,员工都很闲。所以,不需要高效,没有客人上门,扫码点餐就是摆设。 我们的客户受到了损失,客户倒闭,客户裁员,客户亏损,都会直接作用于B端的互联网企业,我们会发现,市场似乎进入到了怠倦期,一天100笔订单,可能会降低到一天1笔订单。 订单断崖式下跌,意味着企业的营收将大幅度下降,也意味着B端的互联网企业将会进入到亏损期。 C端企业,钱要烧完了,没人投资了 C端产品本就不再是投资人眼里的宠儿,自我造血能力始终都是硬伤,几乎所有的C端企业,都需要长时间的依赖投资人的资金,依赖一轮一轮的融资。 疫情之下, 所有的企业都会在意自己的现金流存量,并且,对于风险投资而言,现在是有很多机会的。 甚至,多数投资机构和投资人都有传统行业的产业,为了保证这些受到冲击的产业能够安稳过冬,非必要的投资,非性价比极高的投资都将会被延缓,进而将资金预留给自己的实业。 一些很好很出彩的项目,受到疫情影响,可能出现资金断链的危机,此时,资本市场往往可以用较低的资金,买到更多的股份。 有求于人,即使是独角兽,也不得不委屈求全,接受不平等条约。 对于C端企业而言,原本洽谈好的融资,很有可能打水飘,远程办公的效率又特别低,唯一能继续下去的理由,只能是上一轮的融资,或者老板个人的投资。 为了给企业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裁员,降薪,缩减不必要的业务是我们可以预期的行为。 2020年,活下去 2020年,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活下去,坚持到市场回暖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时间理解成"回血期"。 回血期 企业在倒闭前的每一天都在发展,即使订单量下降,也依然有订单的产生,即使没有投资进入,也依然会有用户的新增。 问题在于收益和支出的差值,当支出大于收益时,只有降低支出,等到差值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再逐渐提升支出。 差值越大,企业越接近倒闭边缘,差值越小,熬过回血期的概率就越高。 已知企业有100万现金流,收益为每天1万元,支出为每天10万元,差值就是9万元。 收益不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存续11天,支出降低50%,差值就是4万,企业就可以存续25天, 疫情导致的市场怠倦是可以恢复的,企业存续时间越长,越有可能熬过市场怠倦期,进而实现收益增加,扭亏为盈。 处于回血期阶段的企业,犹如生物进入冬眠状态,很多业务都可以是瘫痪的,残缺的,只要能存续,能够熬到市场回暖,一切都不是问题。 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只要等待市场回暖,欠缺的就还可以去补充,完善。 这几乎是2020年,所有中小企业的心声。 站在企业的角度,很难去过多的指责,换做是我们来做企业的掌舵人,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只是对于从业人员来讲,回血期,也同样是灾难期。 裁员 互联网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成本,裁员是最直接,也是能最大幅度缩减支出收益差值的方式。 所以,虽然2019年,我们已经在裁员浪潮中挣扎了一年,但2020年,裁员还会继续,部分企业,裁员幅度甚至会超过2019年。 有的小型创业团队,原本就没有形成资产,更可以通过破产关闭公司,待疫情结束,市场回暖以后再重新启动项目,这样就会极大的减少现金流的耗损。 互联网项目在早期的资产只有代码,只要破产时,将代码进行保存,就可以在重启时,恢复代码。尽管依然要付出员工招聘期,与适应期,但损失却会比现在要好一些。 关闭招聘渠道 招聘会让企业增加支出,但却并不能立即带来收益,这样的特殊时间里,无疑是增加支出收益的差值,增加企业负担,缩短企业的存续周期。 生存危机时,发展就要放在一边,当无法发展时,招聘就成了负担,中小企业会更加慎重对待新业务,更加慎重对待团队扩张。 简单来讲,大部分的招聘窗口,都会关闭,蓄能过冬。 降薪招聘 不论是因为疫情,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势必会有人跳出,对于一些核心岗位,或者一些必要的岗位,也可能存在人员离职, 为此,市场上,仍然会遇到招聘中的岗位信息,但薪资会有大幅度缩水。 招聘中的企业越多,行业的薪资越高,因为需求方大于供应方,企业就是人才的需求方,应聘者就是供应方。 招聘中的企业越少,行业的薪资也就越低,因为需求方小于供应方,只有少数企业会开放招聘岗位,但在倒闭和裁员的浪潮下,被迫进入市场的求职者远远超过了招聘中的岗位数量。 所以,我们会发现,尽管依然有岗位正在招聘,但薪资已经有20%的缩水,原本20K的岗位,现在或许只有16K。 是危险,也是机遇 面对危险时,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危机,既有危险,也会有机遇,这次疫情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样是一种危机,也有机遇隐藏其中。 下半年招聘旺季 受疫情影响,市场上半年几乎会处于一种稳定期,没有金三银四,市场的薪资也不具备吸引力,跳槽的风险性也特别高。这是一个共同寻求生存的时期,没有被裁员,没有被倒闭已经值得庆幸。 我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 企业是否可以一直关心存续,不要求发展? 疫情的影响是否会持续数年的时间? 国家的发展是否会倒退? 我的答案是,企业渡过难关以后,仍然会进入到发展期,并且在发展期初期还会有几个爆发点。当下的时间点,不仅仅是企业受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也处于抑制期。当抑制期结束时,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个需求反弹的时间点,这个阶段的需求会比平时更加旺盛,也就是企业的爆发点。 现在,所有人都被迫变成了宅男宅女,一些热爱旅游的人,在房间里一呆就是2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不仅仅无法旅游,甚至小区花园,电梯,出房门都是被禁止的。 抑制期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呢?大概率会立即派期来一场旅游,给自己回回血。 疫情带来的影响不是消除了市场的需求,而是对需求进行抑制,但凡是抑制,就会在抑制失效时,出现反弹。 企业熬过回血期,市场熬过抑制期,必然会引来发展趋势,也就意味着招聘会变得更加旺盛。 还记得关于薪资的另一个概念吗?招聘的企业越多,行业薪资越高,企业越心急,岗位薪资越高。 下半年不仅招聘岗位会增加,更重要的是相同岗位,下半年的薪资会更高。 稳定期决定了差距 能否在未来的招聘当中,得到较好的offer,就取决于我们如何在稳定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有的产品人浑浑噩噩,做着不愿意做的事情,想离职不敢离职,每天都在痛苦和纠结中度过,看上去非常忙碌,实际上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还有的人拟定成长计划,坚定不移的执行,每天都在成长。 虽然是半年的稳定期,但实际上两种类型的产品经理竞争力却可以有一年的差距。 今年的高考,大概率会延期,我们假设会延期一个月,也就意味着高三学生多了一个月的时间。 有的人,用来学习,复习,有的人则抓紧时间游戏,娱乐,差距就是这样被放大的。 稳定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环境稳定,也是因为市场上的诱惑减少了,我们的选项减少了,进而会让我们的心态也变得稳定。 这是一个最适合成长的时期,没有太多杂念,可以专注的去思考,去输出,去提升。 在我的小分队里,有的产品人还没有开始工作,但却在输出自己的方法论,还有的产品人远程工作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沉淀自己的方法论。 我们都在为下半年的求职旺季,做准备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未来的控制权,希望在旺季当中获得多个offer,进而让自己可以选择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团队。 这也是我要给你的建议,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缺少准备,即使机会到来,也会插肩而过。 稳定期,就是最好的准备期。 差距在12点将被放大 我们白天的时间相差并不大,9点上班,7点下班,有的人11点才下班,尤其是疫情期,企业虽然人会减少,但工作量并不会减少,有的企业工作量反而会增加。 因为企业家和创业者也会感到焦虑,只有员工满负荷运作起来,才能减缓这种焦虑。 所以,我们也会遇见一个问题,我很忙, 我没有时间思考,没有精力去提升。 在游戏领域,为了刺激玩家回归,会特意营造一些峰值,比如双倍奖励的时间段,玩家在该时间段里参与一些活动,可以获得双倍的经验,双倍的金钱,或者其他的一些奖励。 对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而言,也有这样的双倍时间短,就是每晚的12点至1点,虽然只有一小时,但价值却是其他时间段的两倍。 一方面,这该时间段没有人打扰,另一方面,这个时间段和我们的工作时间段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可以用来隔离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的去思考和提升。 将成长任务拆分成多个片段,每天完成一个片段,持续下去就能积累很多完整的思考。 以方法论为例,我们可以拆分出"方法论选题","问题阐述","问题论证","解决方案思考","解决方案论证","价值思考","价值论证"等多个片段。 每天一小时,持续一周,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方法论。 尽管,每天只投入一小时,但胜在可以累积,持续下去,每周能多出6个小时的专注成长时间,一个月就能多出30个小时,一年能比他人多支配365小时,也就是15天,45个工作日【8小时制度】。 时间上的差距,结合少效率和质量的差距,接下来半年的稳定期,将会在求职旺季来临时影响我们的未来发展。 今年,对于很多产品人而言,都是一个转折点,利用好稳定期,沉淀自己的方法论,成为更专业的产品经理,将会更有利于抓住机会,从而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迎来新的可能性。 是危险,也是机遇,是稳定,也是蛰伏,未来并非无法改变,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开始,给自己梳理一份时间表,除了生活和工作花费的时间,将思考与沉淀的时间也考虑进去,珍惜每天的双倍时段。弯道超车本就不易,作出改变本就要付出努力。 加油吧,产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