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代文学历史的人,一定都知道"金圣叹"这个名字,他可是个奇人,曾经说出如果同时吃掉花生米和豆干,那么会吃出火腿味来这种话,既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却又有一种悲凉。甚至金圣叹被砍头还有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他的玩世不恭,让人觉得敬佩却又可惜,痛恨那个时代的同时,更是对他的追忆。 金圣叹人头落地,那头颅滚出数丈,突然从左耳跳出了一个纸团,监斩官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好"字,随之头颅的右耳也滚出了一个纸团,上面写着一个"疼"字,连起来就是"好疼"。 这就是明末清初一代批评家金圣叹最后的归宿,他用调侃的口气面对死亡,到死都不改其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态度。 金圣叹是一个怎样的人? 金圣叹(1608~1661)今江苏苏州人,小时候家贫,但人很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才,18岁中秀才,接下来是考举人。假如金圣叹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走下去,我觉得他不会被清廷砍头,相反有可能像他舅舅钱谦益那样做个高官。但是人生不能重来,金圣叹考中秀才后就止步不前了。原来他迷上了看《水浒》《西厢记》之类的书了,这种书籍在明、清时期属于禁书。 他偷看也就罢了,竟动笔评论起这些书,不仅如此,他还蔑视科举考试,本来凭他知识能够考中状元,走一条致仕之路。但他属于文人中的异类,每次考试不好好答题,故意写些不着边际讽刺挖苦之类的对子,名落孙山也在情理之中。金圣叹批评时政总是说些尖酸刻薄之言,你可以看不惯清朝的统治,你可以不出仕为官,但不要和传统礼教为敌。 说实话,我真看不懂金圣叹到底是愤世嫉俗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比如他的舅舅钱谦益原来是明朝崇祯帝的礼部侍郎,后来清朝入关做了顺治皇帝的礼部侍郎。 他舅舅的行为暂且不评,作为外甥的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舅舅,在众人鼓动下写下了这样的对子:"一代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当着众人的面差点碰死。 金圣叹口口声声说崇拜孔子,但孔子的"仁、智、礼、义、信不知道他读懂了多少?至少他不懂尊敬长辈,不要忘了"娘亲舅大"这句古语。 金圣叹如果是出于义愤也就罢了,毕竟清朝在入关之初做了一些不地道的事。可是当顺治皇帝看了他写的书评时夸奖了他几句,他竟向北叩头痛哭流泣拜谢。 真看不懂金圣叹。也许他很想出仕做官,但囿于平时的狂放不羁抹不开脸去围着皇帝转,况且他羞辱舅舅的事尽人皆知,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断了自己的退路。既然如此就破罐子破摔吧!金圣叹离经叛道、嬉笑怒骂游戏人生,从一个聪明少年,一步步沦落成了一个癫狂的老年人了。 金圣叹为何被清廷砍了?都说年轻人"叛逆"情有可原,毕竟心智还不健全。但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金圣叹到了50多岁依然不改初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五日,清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清世祖福临(顺治帝)驾崩了。本来这事和金圣叹无关,既然他不爱清朝,顺治死了他应该高兴才是,结果他去哭庙,随后被清廷抓了起来。历史上称之为"哭庙案"。金圣叹被杀远没有"哭一哭"这么简单。内情其实是这样的: 金圣叹的"父母官",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了完成税收,鞭打辱骂百姓,激起了苏州士人的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100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心中的愤懑,讲真这是"借死人压活人"。金圣叹等人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县令任维初的不法行为,要求罢免其职。 金圣叹一行人就不想想,县令收税不就是为了大清国库丰盈吗?巡抚肯定要维护县令的利益,毕竟还要靠基层官员办事。朱国治下令逮捕了其中11人,并为任维初遮掩回护,上报京城说士人暴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 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人,(脑补扬州十屠,清廷怕再闹事)。增加批捕了金圣叹等七名士人,随即在南京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18人斩首,这才是金圣叹被杀的原因。说句难听的话,金圣叹算是赶上这拨了。这些人够冤的,本来是正当诉求,结果被判谋反。 我们可以退一步想,假如金圣叹平时不那么叛逆,他还会被判刑吗?要知道,他舅舅当时是朝中说一不二的重臣,假如他不羞辱舅舅,钱谦益能看着自己外甥身首异处吗? 古语云:不作不死,金圣叹就是明末清初的愤青。和三国时的孔融一样,都是"小时了了,大必未佳"之人。(我不否认金圣叹有文采,他评的《水浒》《西厢记》很精彩。当初孔融还是建安七子之一呢,最后不是一样被曹操杀了?) 金圣叹被关押期间,他的两个儿子莲子、梨儿去看他,两个儿子哭得泪流满面,而金圣叹还有心情开玩笑,说,我给你俩出个对子,上联是:莲子心中苦。儿子们哪有心情理他,他自己对道:梨儿腹内酸。说罢嘿嘿笑了两声。 金圣叹的笑比哭都难受,他就不想想,"你死了家中妻儿老小咋活?"金圣叹你也太自私了,为了扬名立万,为了虚无的狂士之名抛妻弃子,值得吗?种上蒺藜收获刺,别指望你舅舅来救你了。 金圣叹后悔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把狂士之名的身份做足。金圣叹临死前,神秘兮兮的对狱卒说,我写了一封信,麻烦交给我的家人吧?狱卒答应他并接过了信,转头交给了领导任维初"审查"。任维初一看差点没气死,头5个字是,"字付大儿看",金圣叹沾了县令光了,任县令做了一回他的大儿子。 后面是"花生与豆干同吃,有胡桃(核桃)滋味",此法流传下去,吾死无遗恨矣!"得了,金圣叹你够潇洒的,我服你了,县令心中暗骂。金圣叹被押赴刑场,刽子手手起刀落,头滚出多远,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