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被叫做大耳贼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可见耳朵很大,所以叫"大耳"。"贼"是敌方对刘备的污秽称谓,在战争中很常见的对敌方的称谓,以表明"敌邪我正"的作用!所以刘备被敌方称为"大耳贼"!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破口大骂刘备是"大耳贼",刘备因为吕布这一骂,留下了这个千古留名的绰号。 直到现在,一些不喜欢刘备的人,都会称呼刘备为"大耳贼",刘备真是"大耳贼"吗?他不是"仁义"的化身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大耳贼"这个绰号的意思是:耳朵很大,人很贼,贼的意思有很多种,比如说人狡猾,说人偷东西等。 刘备被吕布这样骂,总是有原因的,《三国演义》上说是因为刘备劝说曹操杀了吕布,吕布一气之下才骂刘备大耳贼,如果吕布本应被曹操杀死,那么他也不会如此激动,破口大骂刘备,那么吕布凭什么骂刘备呢? 吕布本来是投降了曹操,想和他一起征战天下,曹操正在犹豫是否接受吕布投降,刘备说了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白话的意思是说:"你没有看到吕布是如何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这句落井下石的狠话,直击吕布要害,曹操听了这句话后,心意已决下令杀了吕布,吕布于是大怒,临死前对刘备说:"大耳贼最不可相信!"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各方诸侯相互讨伐,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吕布被张飞骂"三姓家奴"(这是罗贯中杜撰,史料没有记载,故意抹黑吕布),说吕布背主求荣,刘备曾经也十次易主,要说反复之人,刘备比起吕布更反复无常,心机更深,比起刘备的城府之深,吕布看起来就像个"小孩子"。 刘备在吕布落难的时候,火上浇油,落井下石,劝说曹操杀吕布,不像是"仁义"之人的所做所为,这是把人送上绝路,况且曹操还是他心中的"国贼",这吕布活着对他所谓的"复兴汉室"大业不是很有帮助吗?说不定也杀了曹操,消灭"国贼",可见刘备心中的"仁义"掺有水分。 吕布说:"大耳贼最不可以相信!"这句话有没有依据呢?从刘备的一生来看,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下!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曾经效力过不少于十个主公。 一、效力校尉邹靖 刘备在邹靖账下杀黄巾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尉,当地督邮审查因军功被封官的人,刘备不服督邮审查,绑住督邮,暴打了督邮二百棍,弃官然后亡命天涯。 二、效力大将军何进 何进招募丹阳兵,刘备应征入伍,在下邳杀黄巾军立功,被封为下密丞,之后又被封为高唐县令,可惜好景不长,被黄巾军击败,再次出逃。 三、效力公孙瓒 刘备逃到同学公孙瓒那里,做了别部司马,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之后获得几次战功,被封为平原县令,后来升为平原相。 四、效力陶谦 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向田楷和刘备求救,刘备领兵去徐州,然后陶谦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上奏朝廷封刘备为豫州刺史,从此刘备就跟随了陶谦。陶谦病故之前,陈登劝说陶谦将徐州托付给刘备。 五、效力吕布 曹操命令刘备在徐州防守袁术进攻,刘备和袁术正在激战的时候,吕布攻打下邳,下邳被吕布拿下,刘备的家属被吕布擒获。吕布占领徐州。刘备向吕布求和,吕布归还刘备的家属,让刘备驻军小沛。 六、效力曹操 刘备在小沛招兵买马,发展一万多人,吕布一看势头不对,率军攻打刘备,刘备战败,向曹操求救,与曹操一起斩杀了吕布,然后曹操封刘备为左将军,带着刘备回到了许昌,曹操与刘备吃坐同席,视刘备为上宾,礼遇有加。 七、效力袁绍 刘备到达许昌后,参与"衣带诏"事件,密谋杀曹操,被曹操发现,逃到下邳,杀了徐州刺史,占据徐州。曹操一怒之下,攻打徐州,刘备战败,逃到青州袁谭那里,然后袁谭把刘备推荐给袁绍。袁绍讨伐曹操,刘备的二弟关羽替曹操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白马之战袁绍大败,之后官渡大战,袁绍被曹操打败,刘备无容身之地。 八、效力刘表 刘备带领残部投奔荆州刘表,刘表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并派刘备驻扎新野,之后刘表病故,刘琮继位,曹操攻打荆州,刘琮投降。 九、效力刘琦 刘琮投降后,刘备率领部队投奔江夏刘表的长子刘琦,在刘琦的帮助下,恢复军力,联合东吴孙权,在赤壁战败曹操,之后霸占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不久,刘琦病死,刘备占领荆州,孙权害怕刘备进攻东吴,与刘备联姻,把他的小妹嫁给刘备。 十、效力刘璋 占领荆州之后,刘备的目标就是占领益州。正好曹操攻打汉中张鲁,刘璋很害怕,张鲁被打败,曹操下一个目标就是刘璋,刘璋的手下张松说把刘备请来攻破张鲁,然后防御曹操,刘璋答应了,派法正迎接刘备。刘备和刘璋击败张鲁,返回成都。刘璋手下张松想立刘备为益州之主,秘密被泄露,刘璋斩了张松,刘备以此为理由,攻打刘璋,刘璋战败,投降刘备,刘备占领益州。 从刘备这十次易主来看,有些是刘备迫不得已背离,有些真的是心怀异心,袁绍、曹操、刘表、刘琦、刘璋等都对他不薄,他却叛离,要么背后阴人,要么抢夺别人的地盘,虽然有所掩饰,满口仁义,但是结果和目的都是显而易见的,《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刘备经不起事实的考验,所谓的"仁义"在这些史料事实面前,真的让人难以信服。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