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有很多钱,而是你能学会好好花钱。 01:
前段时间,好奇心日报发起了一个话题——"你觉得什么样才叫做会花钱?" 其中,最高赞的三个回答是: · 用"值不值得"而不是简单的"贵不贵"来衡量一项消费/支出; · 帮自己存了一份"哪天不爽就随时走人"基金; · 很少后悔"咋囤了这么多不需要的东西" 对于这种会花钱,好奇心日报给了一个定义——财务成熟。 财务成熟,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概念。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强调感情成熟、思想成熟,几乎没有人给我们强调财务成熟。 其实,对每个人而言,财务成熟远比其他成熟重要得多。 特别是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财务成熟度越高的人,就意味着人生的掌控力越强。 如果说,我们的一生是在建造一栋大楼,你财务的量级决定了大楼能盖多豪华,你财务的成熟度决定了大楼能屹立多久。 对于99%的普通人而言,我们一生最该追求的,并不是要把大楼盖得多么豪华,而是尽可能让它更稳固才行。 然而,魔幻的现实却是,几乎没有人会在意自己的财务成熟度。 在网上随便一搜,关于如何赚100万的文章,简直是一搜一大把; 关于财务成熟却如大海捞针般,只有可怜巴巴的一两篇而已。 所以,今天我就想给大家说一说财务成熟。 02:
成年人的底气 很多都是钱给的 曾经,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女性努力赚钱买房的内容。 文章立意很正能量,就是夸现代女性的独立。 没想到,这篇文章却引来一个读者的强烈不满。 "你们怎么能鼓励大家去看重钱呢?没想到你们这么肤浅,取关!"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对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么金钱是万能的,心甘情愿沦为钱的奴隶;要么金钱是恶臭的,是一切丑恶的根源。 凡是有这两种态度的人,都离财务成熟差得远哩。 大方承认钱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丢脸。 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是不需要钱的,成年人的底气很多都是钱给的。 很多年以前,在一期《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他对金钱的态度很任性,只要他认为有损自己形象的广告都不会去接,也没有想着要赚多少钱。 甚至,他会把那些钱称之为"丢人的钱"。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窦文涛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那时,母亲因为中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每天的花费都如流水一般,几千块钱一下就没了。 为了能让母亲的病好起来,他开始想着怎么能多赚一点钱。 甚至,开始愿意拉下脸去赚那点"丢人的钱"。 接广告、客串电影、做选秀节目的导师,甚至还在婚礼上做主持人。 "能多点存款,就是多几天母亲的命。" 何为财务成熟,我认为第一标志,就是能够正确看待金钱。 既不会任金钱蹂躏,也不会放着赚钱的机会不要。 要想财务成熟,第一步就是像一个驭马有术的骑手,能够好好驾驭金钱这匹马,让它能够带我们去人生的各个目的地。 03:
人与人的差别 就是钱与钱的差别 五年前,我还在杂志社工作的时候,有这样两个同事: 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生,一毕业就去了杂志社做设计。 两人业务能力差不多、工作态度差不多、工作收入差不多,就连家庭背景也都差不多。 非要说差别,就是他们花钱的方式不同。 一个斤斤计较,就连花个10块钱,都要自己在那里盘算一番,要看看到底值不值。 另一个花钱大手大脚,只要迷上一样东西,才不管收益大不大,都愿意大把大把砸钱进去。 有一次,只是给女主播打赏,就花了8000多。 看上去,两人就只是花钱方式不同而已。 但这种不同,只是短短5年,就拉开了两人的差距。 斤斤计较的同事攒了20万,回家乡开了一个美术培训班,一个暑假就赚了10多万; 大手大脚的同事信用卡欠了17万,现在正在缩衣节食还钱,说还得再还个两三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便是钱与钱的差别。 这不是指钱多钱少的差别,而是指如何使用它的差别。 财务成熟的人,都能够把钱花在刀刃上,让钱的价值最大化。 财务不成熟的人,都是由着性子乱花钱,怎么高兴怎么来,动不动还会寅吃卯粮,不断在透支未来的可能性。 一天两天没什么差距,一年两年之后,那很有可能就是天翻地覆了。 道理很简单,花钱方式不同,付出的沉没成本也不同。 用钱换高价值的人,沉没成本更低,未来获取高价值的机遇越大; 用钱换低价值的人,沉没成本更高,未来非但很难获取高价值,还有可能更容易掉坑里。 所以,要提高财务成熟度,一定得会花钱,要让商品的价值配得上它的价钱。 04:
不怕你是穷人 就怕你有穷人思维 曾看过这样一个调查新闻: 一个研究人员卧底贫民窟,想要探索一下穷人为什么那么穷。 在跟穷人打了多年交道后,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穷人都对钱没有任何规划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贫民窟的人,都可以去领政府的救济金。 虽然钱不多,但如果合理规划使用的话,一个月的吃喝不成问题。 但拿到救济金后,这些前几日还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穷人,竟然变得格外大方起来。 有一个老爷爷,直接去超市买了一只大龙虾,就吃了一顿,就把救济金的一大半都花掉了。 然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再继续在忍饥挨饿中等着下个月救济金的发放。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前段时间,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们,在他们的作品《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就谈到了这种现象。 很多穷人对待财务都极其不成熟。 他们只会关注当下,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 所以,他们总是会把富余的钱用来"浪费",买没有是没用的东西、参加一些庆祝活动之类的,他们中几乎没有人,会去想着积攒做投资。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明明知道化肥可以提高产量和收益,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化肥,所以就只能减产赚钱。 越穷的人,越舍得花钱。 这种财务不成熟,比口袋里没钱更可怕。 口袋没钱是暂时的,通过努力还是有可能赚回来,但这种思维如果不改变,那只能是一直陷入贫穷的循环之中。 所以,要提高财务成熟度,一定得改掉穷人思维,得对未来有规划,不能只是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喝凉水。 05:
要给自己留有退路 在纪实报道《贫穷的女人》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特别扎心的故事: 友美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公司高管,自己是家庭主妇,还有4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但谁能想到,因为丈夫突然的离世,原本衣食无忧的家庭,一夜之间返贫。 顶梁柱倒了,四个孩子年龄还小,到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 迫于无奈,友美只能出去工作。 但做了十多年的家庭主妇,她能做什么工作呢? 既没有劳动所必须的信息和技术,也跟上时代的变化,只是重新适应就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最后,友美只做一名电话接线员,工作很辛苦,但赚得又很少。 没有太多的积蓄、没有稳定的收入,年近50的她,只能逼迫自己为了一点点工资四处奔波…… 一场重大打击,家里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周围都有很多: 收入多的时候,不赶紧多攒着,结果有一天收入开始严重下跌; 收入不多的时候,还不停买买买,结果账单上的数字越积越多; 月月赚钱月月光,没有给未来一点出差错的机会,结果一出差错就立马被席卷一空。 未来的风险不可预测,也许发生的概率只有1%,但一旦发生摧毁力就会是100%。 如果抵御能力够强,也许能躲过一劫;要不然,就会变成了龙卷风刮过之后的一片狼藉。 财务越成熟,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留给未来后退空间就越大。 所以,要提高财务成熟度,就得懂得居安思危,提高自己财务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 06:
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项链》: 一个贫穷的女人借了一条珍珠项链,去参加了晚会。 在晚会上,她赚足了眼球和夸奖,只是没想到项链却丢了。 为了赔偿这条项链,她十年如一日地辛苦劳作赚钱,终于从一个美艳动人的女子变成了身材臃肿的妇人。 这是,她为自己的虚荣心付出的代价。 第二个故事叫《欧也妮·葛朗台》: 一个城市里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生活却过得极其不幸。 他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里,每天都要十分谨慎地给家人发食物、蜡烛,生怕会浪费一分一毫。 半夜里,他常常把自己关在一个密室中,不停地爱抚着自己的金币。 在他眼中,金币远高于一切,什么女儿、妻子都不如他的一枚零币。 哪怕临死前,都还要紧紧盯着自己的金币。 这两个经典故事,我们从小就听,但很多人依旧领悟不到这两个故事所要教我们的智慧。 抬头看看周围人,多少人要么用钱买来一时的快感,然后再陷入长期的负债痛苦中;要么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它。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忙碌奔波着赚钱。 当我们用体力、脑力、时间换取的钱财,多少人又正真掌握了与它们的相处之道。 说到底,提高财务成熟度,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口袋变得更富有,而是在让人生变得更富有。 提高财务成熟度,就是在提高人生幸福感。 最后,愿你我都能在这浮华的世界中,成熟与钱相处。 参考资料: 1、《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2、《被驱逐者:美国城市中的贫穷与利益》马修·德斯蒙德 3、《女性贫困》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今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