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故事里的人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从改变自己开始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出自《后汉书?陈藩传》。故事说:陈藩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的祖上曾做过河东太守。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前来拜访,见陈藩居住的庭院及屋舍十分杂乱,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意思说,年轻人,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宾客呢?陈藩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意思说,大丈夫在世上接人待物、做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不合理现象为己任,怎么能在意清扫一个小小的屋舍呢?薛勤知道陈藩有澄清世道的大志,但做法有问题,便批评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说,连自己居住的一个房舍都不能打扫干净,怎么能够扫平天下澄清世道呢?
  "从改变自己开始,可能改变整个世界"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一块墓碑上的铭文。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在国会大厦西南侧,耸立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里,长眠着英国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20多位国王及其他著名人物。而在教堂的角落里,有一块极普通的石制墓碑,碑上无死者的姓名,无生卒年,亦无死者的生平介绍,但墓碑上的的文字却震撼了每一个前来观光的人。碑文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之后,我又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稍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作者感言:《后汉书?陈藩传》没有提及陈藩对薛勤批评的直接反应,但从陈藩20岁举孝廉出仕做官,拜为郎中,后成为东汉末年的名臣,官至太傅,录尚书事,近乎当代的国务院总理,就足以证明对自身要求一定很严。科举出仕是隋代以后的事,汉代选拔官吏的形式是"举孝廉",即通过推荐"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为官的方式选拔官员,如果自身形象不佳,拖拉懒散,是不能被举荐做官的。由此可知,陈藩一定是接受了薛勤的批评,改过自新,从"扫屋"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后终成大事。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那块墓碑上的铭文,是一位老人的临终感悟,不难想象,这位老人是一个充满梦想又不懈奋斗的人。我们无从知道老人的梦想实现了多少,但我们可以肯定,老人充满了遗憾。这遗憾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就是想借此聊聊"从改变自己开始"这个话题。
  从改变自己开始,是一种从小处着眼的做法。凡事,都是从一点一点做起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改变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使自己的阅历、经验日益丰富,知识、能力日益增强,才有可能改变家庭,进而有可能改变国家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从改变自己开始,是一种事实求是的态度。改变自己,是从最近处、最小处、最易处着手,只要有诚恳的态度,能正确对待自己,并积极去做,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而改变世界,则是从最远处、最大处、最难处着手,非有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境界、丰富的阅历、智慧的思维、驾驭全局的能力、超人的毅力、一呼百应的威信,是很难担此大任的。在翅膀稚嫩的时候低空飞行,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理性选择。努力振翅飞到自己能达到的高度,并随着羽翼的丰满不断攀升,照样可以拥抱蓝天。
  人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人生的动力和方向标。一个人,志存高远,心怀"扫天下"和"改变整个世界"的宏愿,本无可非议,特别是年轻人,更应该有这种大想法,因为无大想法很难有大作为。这位老人也不是反对人应该有大想法,碑文最后的"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句话,足以证明老人仍然坚持着"改变整个世界"这个大梦想,但老人强调的是,要想实现大梦想,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循序渐进,逐步攀升。
  为实现大梦想而"从改变自己开始"的想法,也是中国传统儒学一贯倡导的思想。《礼记?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说,一个人只有穷究了事物的道理才能获得知识,只有获得了知识才能生成诚实意识,只有生成了诚实意识才能端正思想,只有端正了思想才能养成自身优秀人格,只有养成自身优秀人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德性条目,由个体到整体,层层递进,充分表达了"从改变自己开始"才能"改变世界"的思想,这一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刻意坚守的情怀。
  从改变自己开始吧,说不定你会改变整个世界?
网站目录投稿:梦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