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读后感摘抄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是一本由[西班牙]胡安•安东尼奥•里维拉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读后感(一):真正的哲学从来不难
  此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以师生辩论的形式探讨哲学命题与解答生活困扰。很多人都觉得哲学晦涩难懂,其实真正的哲学大师的思想往往来自生活与智慧的交流,是以孔子言传身教而留论语,苏格拉底雄辩扬名而定希腊哲学。这本书就是有这味儿了,相信读完此书无论是装x,还是你平时对生活的疑惑,都会有更多的解答方式。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读后感(二):生命的无数种解答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学习任何东西之前,一般都要先问自己,通过学习这些我能得到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如果学一样东西不能得到什么,就是在做无用功,或是这个人不够聪明。
  这种思维方式在哲学中被称为"工具理性",是指通过精确地计算衡量做一件事值不值得、值得花多少精力、花多少精力才能成功来判断要不要做这件事。
  就像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变形的陶醉》中所描述的那样:"人总在疲于奔命,而又总是处处晚到一步。生活变成了算数,不断地加呀,乘呀,算来算去,算了又算,数字和数目没完没了,像一个大漩涡。"
  某种意义上,当一个人这样想问题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件工具,他的生命就陷入了一个表面平静的漩涡。这个时候人是目的的工具,就像扳手是安装和拆卸的工具、螺丝是连接和加固的工具一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我们这样对待自己,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了作为奴隶的地位。
  尽管很多时候现代人都把自己当作工具一样抛掷在生活的洪流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有它自身的目的和追求,这就不可能使人单纯的成为一个工具,因为"我们是探寻意义的造物……如若我们不能在生命中找到意义和价值,就很容易陷入绝望。"(《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我们生命最深切的愿望,无非是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整理、反省、追问自己生活意义的瞬间。我们必须抓住这些追问的瞬间,因为追问本身已经暗含了你面对世界的视角和突破这种生活的方法。《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是一位哲学老师带领着一群孩子对生活中的疑问进行探讨和追问。正是在这些探讨之中,我们发现了生活的更多选择和生命的多种答案。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说,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在"爱聪明"。然而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聪明"意味着在一个既成的体系中依据规则达到顶点,而"智慧"意味着打破体系、超越规则,得出不同的解法。
  这意味着,在一种思维逻辑框架下费尽力气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在另一种思维框架下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
  意味着我们一生的忙碌都可能是在原地打转,而没有抬起头来看看在原子孤独旋转之外有绚烂的星河;
  也意味着在我们生活的此时此刻,有无数种解法,我们现有的生命只是一种波函数坍缩,是量子纠缠、生死叠加的转瞬即逝。
  在《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中,作者安东尼奥·里维拉说"人的一生不是没有起伏的平原,生命更像是一片崎岖的土地,充满理性无法探测的曲折。"
  学习哲学,就是要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里,明白到底是什么力量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行动;
  理解人除了此刻的挣扎和顿挫,还有辽阔无边的自由彼岸;
  避开在生命的无数可能和解法之中的暗礁和流沙,即使无法避免,也有毅然决然面对的勇气;
  使人能够"摆脱偏执而走向超脱,摆脱流俗而走向明智"(武汉大学 赵林 语)。
  我想,现代人需要这样一个窗口,以一种浅显的方式让人从"向前看"的固定思维中脱离出来,走向广袤人生的自由田野。这正是《卡梅里亚哲学世界》带给我们的——对生命的无数种解答。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读后感(三):哲学课上的问题之书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提出已久却未普及开来、有别于专业性教育、旨在针对为学生创造独立性人格的教育倡导,它作为一种思想上的媒介,所传达的其实鼓励受教育群体跳出传统的模块,发展个性化的理念。
  我们都很清楚,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的不同就在于思想,也许是深度、也许是维度、也许是方向,思想的差异构造出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完整生命。所以通识教育的价值便在于此,以此类推,《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当然可以归为其中,以哲学的视角和清晰明了的演绎来为受教育者扩充思想的边界,这听起来就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作者里维拉在书中也创造出一个想象中的课堂,那里的哲学老师年轻随和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会说出"我反对用晦涩难懂的词汇来教学"这样反黑格尔式的话;那里有着一个脑子里藏着十万个为什么,觉得和老师才是"同一个部落",自嘲为堂吉诃德的天才学生和一群发言越加踊跃、思维越加跳动的同学。他们在课堂下将那些人生困惑不解的难题一一拆解,从哲学的概念,到人性善恶的讨论、从理性与天性的矛盾,到实用的幸福主义,他们并不单单将课堂当做是一次上位者向下位者的灌输,而是将其演变为一场针对头脑风暴的自由演讲。
  坦白地讲,当我们将任何一个科学、艺术、技术工种向上做一次推演,它们的尽头都有可能拥有哲学的影子。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会思考的苇草(帕斯卡尔),而无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还是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西塞罗),归根结底,每一个人走上金字塔顶尖的人,都会去讨论那个终极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
  这个话题很大,甚至于很些空洞。所以我很感谢有这样一本书作为青少年的哲学启蒙,如果用上他人对挪威作家乔斯坦所著《苏菲的世界》的评价——那本书对于缺乏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来说,在理解上的确会有些难度和缺乏系统性,但其上所述的欧洲哲学史,就是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再来看看《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这本书用课堂对话淡化了很大一部分关于历史的沉重感,同时也消解了乔斯坦在本就艰涩的哲学上附加的魔幻主义。
  作者里维拉摘取了历史背景下的大节点,上面关于道德、资本、公权力的梳理虽然依旧不免带着压迫感,但在更多的篇幅却是带有活力和希望的,她想让读者理解但不恐惧这些话题,就像《餐厅谈话》一章中出现有关抑郁症、语言暴力、人性实验的部分,以及学生卡梅如何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形成自救。在这个故事中,有学生向老师的倾述(这代表思想的接纳),有卡梅曾经的迷失(反映了服从实验的可怕),也有抑郁症的救助过程(药物以及倾听),然后重新回到踏入求学旅程的卡梅身上,这段回忆中的波澜不仅是在讲述哲学如何应用于实践,更是在启发读者要正确的、合理的认识自己的内心,并借此获得幸福的希望。
  在那些课堂上,学生们偶尔会达成共鸣,例如对于尼采年轻人们都会骄傲地宣称那才是勇敢者该走的道路,例如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对于人生可控性的价值;另一些则引发了更深的讨论,例如道德困境中人们的双向否定,例如理性主义创建的乌托邦也许并不能带给人们长久的安定。
  可我们都很清楚,那些达成一致的答案并不见得会让这些年轻人在未来始终践行,那些产生疑虑的问题也很大可能会永久困扰人类下去。再想想哲学萌生的初衷,这大概会让人觉得沮丧,因为并没有一个万能的解答可以让所有人都走向幸福,哲学的道路依旧漫长且艰辛。
  可对于青少年来说,对于一门通识课来说,哲学的价值却又是无可替代,因为它肉眼可见地让学生们打开了世界更深层次的大门,在那里,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复杂的、玄奥的,充满矛盾又相互共融的,这个世界对善恶永远不会只有一种判定方式,这个世界里允许任何一个理性和感性主义者找到自己适合的生存法则,这个世界有资本家来制定规则同时也有骄傲的人不向规则低头。
  那样的世界可比青少年们过去仅仅看到的非黑即白要有趣也有价值的多。
  雨果曾说,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引导人们运用思考去明白我们因何而存在,人之一生绝不是仅仅为了活着,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并了解自己,无论如今的哲学在日后会被肯定还是推翻,都将是人们通往真理必不可少的道路。而在此刻,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面对困惑,勇敢发声,保持一个永远在思考的大脑,和一颗敢于质疑一切的心。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读后感(四):更贴近生活的《苏菲的世界》,青少年不得不读的哲学入门书籍
  不禁问自己,究竟谁把人类定义成理性动物的,这真是最不成熟的定义之一。 ——奥斯卡·王尔德
  青少年为什么需要读点哲学?
  不久之前,大家嘴里还在谈论"80后、90后"这群新生力量,可是一转眼却发现00后的孩子们已经在社会上各个行业中崭露头角。
  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触手可及的网络传播,让不同国家的青少年们都能更快速的连接全球信息,他们比我们想象中的能更多面的接触社会与世界,在被多元化、多种信息、多种声音包裹后,很多青少年开始迷失在了信息与信息之间。
  他们开始疑惑了,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方向,就好像现在为什么在更文明、更包容的今天反而催生出了更多的"键盘侠",这背后就是因为缺少思考的能力,所以比起知识我们更应该的是教会他们生活的智慧,让他们能时刻保持怀疑,保持思考,才能避开"猎人"的设下的陷阱,而这对于心智尚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
  在《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里胡安·安东尼奥·里维拉说,"哲学就是对在常人看来稀松平常的对象进行思考"。是的,其实哲学并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高深,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亦或是在工作中,只要你愿意进行哲学思考,你就可以是一位哲学家。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讲了些什么?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读的书中,最引发我思考的一本书,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记述了高中生卡梅里亚(卡梅)与他的哲学老师贝尔之间以信为媒介,探讨关于哲学的一系列问题。卡梅把贝尔老师的每一堂哲学课的课堂笔记浓缩成一封信,然后每一封信中都探讨了不同的哲学问题,比如幸福是否全都寄托于财富?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的行为是否会脱离我们的意识?成瘾性消费为什么最终都是痛苦的?......
  36封信,36个哲学问题,《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将哲学中晦涩难懂的问题,通过上课与卡梅的课后复盘的形式化繁为简,在上课的循序渐进中一步一步解答问题后,又提出新的问题,再解答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世界,同时有大量的引入了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与经济理论的经典名句或者案例,内容非常翔实有趣,阅读完整本书就好像完成了一场哲学的探险之旅。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让我们收获的远不止思考
  《尔雅》训"哲"曰:哲,智也。哲学不单单是研究智慧的学问,更是智慧下的判断。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充沛的生命力以及旺盛的好奇心,比成年人更喜欢刨根问底,但是在接触真相以后呢?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迷茫"几乎成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关键词,他们在成熟与青涩之间徘徊,对未来有着无比的憧憬,却又时常看不清自己脚下的路,同时涉世不深,阅历不足,又不能凭着人生经验去甄别,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更加需要好好引导他们去认识自我,并积极的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而这些也正是哲学一直在探讨与反思的事。
  人生没有彩排。我们希望孩子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来自于真实的自己与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中,作者巧妙的把哲学与科学碰撞在一起,并且通过不同的设问与解答,让我们更容易认清世界,也在卡梅的信中读到更多的哲学智慧。
  以前我们总是在问自己,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过一生?而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又同时抛给了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他们将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胡安·安东尼奥·里维拉在书中说的那样: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已确定的‘命’不算作意外运气。意外运气和自然运气、社会运气不一样。不过它们三者有共通之处:都不受人控制。这种不可控是常态,是人生来就要面对的。那么,人生本来就要面对的这些,我们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也可以选择独立思考后,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周国平先生曾说,倘若你更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因为哲学的积极探索让我们努力挖掘自我,探索世界的真相,成为一个时常怀疑,时常思考有想法的独立个体。
  《卡梅里亚的哲学世界》作为一本初级的启蒙哲学书籍,符合现阶段青少年的认知,正适合青少年踏上哲思之路的启蒙书籍。
网站目录投稿: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