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我被一个9岁的小女孩的演讲视频惊艳到了。 这位小女孩叫黎子琳,来自四川成都,今年9岁。 视频里的她,获邀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发表演讲。 演讲中,她以保护熊猫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青少年在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呼吁全球青少年与熊猫站在一起,践行环保。 视频一出,就被推上了热搜,评论里叫好声一片: "别人家的孩子" "这英语说的牛掰" "我9岁在学校丢沙包" 不难想象,小女孩能有这样的表现,与她自身的努力与好学不无关系。 不过,牛孩子之所以牛,除了自身的因素,更是少不了为了孩子呕心沥血的父母。 据说,黎子琳的父母都是英语老师,所以从黎子琳出生起,两人对孩子的英语教育就没断过。 最开始是给孩子听英文儿歌、看英文动画片,打造语言环境。 再长大一些就开始和女儿用英文对话,并且保证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磨耳朵"时间。 为了让女儿增长见识、积累经验,父母还常常带她辗转各地各国参加英语比赛。 所以,你可以看到,小小年纪的黎子琳,即便在联合国舞台上,也依然落落大方、毫不怯场。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家孩子"台前的光鲜,却忽视了"别人家父母"背后的苦心孤诣。 优秀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一对狠心的父母。 周杰伦曾经在《锋味》中任嘉宾时,在节目上表演用苹果、香蕉、凤梨等水果弹琴,还演奏了自己的招牌歌曲《青花瓷》,以及谢霆锋的《旧伤口》。 驾轻就熟的模样,看得谢霆锋连声称赞,并感叹自己从小不认真学琴,有点遗憾。 周杰伦透露,自己从4岁就开始学钢琴,被妈妈要求每天练2个小时。 小时候的他非常好动、根本坐不住,一到练琴的时候,听到窗外伙伴的嬉闹声,就弹得心猿意马。 这时候,妈妈就会拿着藤条在一旁督促,盯着他把琴练完。 所以,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练琴中度过的。 有时候他也很痛苦:"为什么我要学钢琴"。长大以后才体会到妈妈当初的苦心,并直言很感谢母亲。 由于深刻认知到父母的"逼迫"在孩子学习时的重要性,他还在采访中表示,等女儿Hathaway开始学乐器之后,也会"逼"女儿每天练习。 0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而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必须有点"狠心"。 和周杰伦一样,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的明星还有很多。 比如,出生在音乐世家的林俊杰,小时候学琴的时也没少挨父母的棍棒。他在回忆时却说:"如今记住的不是疼痛,而是妈妈对我很高标准的要求。" 小提琴拉得很溜的刘宪华,也曾在《向往的生活》中说到自己被逼练琴的经历。如今的他却说:"感谢母亲当时的逼迫!" 还有汪峰,除了摇滚歌手的身份,很多人不知道他曾是乐团的小提琴手。 汪峰是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的,上学以后,生活只有读书和练琴两件事。 那时候他每天至少练琴4个小时。回家吃完饭6点多,练完琴10点多,马上就睡觉。第二天再上学,放学练琴。 采访中,他曾多次提到了自己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那时的我觉得练琴非常枯燥,以至于差点有些自闭了。 但如今的他,也彻底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 音乐都是相通的,小时候刻苦练琴的经历,为他转型成一位优秀的摇滚歌手奠定了基础。 公众号洞见在某篇文章中说:孩子的毅力与逆商需要培养,而最可取的方法,就是他想放弃时,在背后扬起"皮鞭"。 不能再赞同。 这世上任何了不起的成就,都不是随随便便促成的。 一个孩子即便再有天赋,没有一曝十寒的坚持,终究也只能流于平庸。 音乐人刘欢每每谈到自己的女儿,都不免流露出一丝丝可惜。 他说:"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有点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有时还会给我们挑刺。" 据说,刘欢的女儿刘一丝小时候也喜欢弹琴,但是不喜欢练琴,而崇尚快乐教育的刘欢及其妻子就没坚持让孩子练琴。 刘欢只是众多家长中的一个代表,怕孩子不快乐,所以就不逼孩子一把。 但意志力薄弱本就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孩子学会坚持,才是父母这个阶段最需要做的一件事。 当孩子在你的逼迫下越变越优秀时,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03:
知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队的"团宠"福原爱有一部纪录片,叫《福原爱 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这是日本富士电视台花20多年追踪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福原爱的成长以及母亲对她严格的教育。 福原爱3岁的时候,就对乒乓球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3岁9个月时,福原爱第一次打乒乓球。此时的她,身高才刚赶上球桌,一打就停不下来。 发现福原爱的兴趣后,母亲开始带着女儿学习乒乓球,成为了她乒乓球的启蒙老师。 在妈妈每天的监督练习下,5岁的福原爱,就拿了第一个全国冠军。 这个天才女孩,受到了全国的关注。 但只有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镜头无意捕捉中,才发现这背后的"真正力量"。 在所有人都离开练习场后,要求严格的母亲仍然耐心陪孩子练习。 母亲还有一本练习手册,上面用心地记录着女儿的性格特点。 有一回,妈妈陪福原爱训练,但是福原爱不是很专心。 妈妈对她的表现不满意,生气了、警告她:"算了,别打了。" 结果发生了让人意外的一幕: 福原爱跪在地上哭得嘶声力竭,一遍遍求妈妈,"别不练了!" 这时,母亲也不理会她的撒娇哭闹,而是抓住她不服输、不放弃的性格特点,使用激将法: "小爱不要太撒娇,不想练就算了,5个球练还是不练,你定。" 面对母亲的反应,即使哭得喘不过气,也倔强地回答: "要练!继续练!" 等到福原爱平静下来之后,母亲直接将乒乓球打向她:继续练! 纪录片里母女相处的很多细节,看着都让人心疼,但也正是母亲的狠心,才让小小年纪的爱酱脱颖而出,拿奖无数。 对于福原爱来说,天赋、兴趣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让她走得更远、更稳的,是母亲的监督和狠心教育。 04:
有一个词,叫剧场效应。 意思是说,在一个剧场里,大家原本都坐着看戏。 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了,于是,后面的人因为看得不爽,也被迫站起来。 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这就是现在的教育大环境。 当所有人都在向前奔跑,你却在后面慢慢地走,那就只能做最后一名。 "狠心"的父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宁愿孩子早一些吃学习的苦,也不愿他们在儿时尝够甜头后再来吃生活的苦。 有一段时间,我们总在谈减负。 似乎给孩子减轻课业负担,就能缓解当下教育竞争白热化状态。 但关于减负,日本就是最好的参照国。 1976年,日本教育改革,开始了"宽容教育",即降低课本难度、减少学习课时、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提前放学等。 结果,30年后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公立学校的质量越来越差,有钱人都去了私立学校,课外补习产业迅速发展,孩子中学时期上不了好的补习班,就很难考上大学。 最后的结果是:谁有钱,谁就跑得快、跑得远。 减负,最后把精英和寒门学子的差距越拉越大,寒门子弟被永远地踩在了脚下。 那为什么在减负的大环境下,精英家庭的孩子还是被送去了课业负担依然繁重的私立学校呢? 因为他们的父母知道,想要成功,从来就没有快乐轻松的道路,孩子在儿时偷的懒,未来迟早要加倍偿还。 学习这件事,没有天赋使然,通往优秀的路总要吃很多苦,大人是这样,孩子也是如此。 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付出常人十倍的努力。 逼孩子学习是件残酷的事,但不逼孩子学习,他的后半生会更加残酷。 看过一句话:不逼孩子"72变",谁帮他挡"81难"? 深以为然。 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都是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