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管理水平,保证学生们吃得健康,湖南省株洲县出了一个新招:校长和老师必须和同学们共进午餐。株洲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园饮食安全问题事关千家万户,是广大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为此,他们根据《湖南省中小学学生食堂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要求,制定了校长和教师缴费陪餐制度。(11月22日株洲晚报) "校长陪餐"深具积极意义,且已不乏先例。2012年,政府有关部门就出台文件,要求学校领导须轮流陪学生就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监管学校食品安全。校长与学生"一个锅里搅勺子",还会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对改进学校管理也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食堂"黑料理"事件频发,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今年,厦门市几所小学部分学生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经检验与食用同一种奶油面包有关;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黄泥岗小学、湖南衡阳市衡山县星源学校和衡阳师范学院也分别发生过学校食堂食品不安全事件……这些与对学校食堂监管的缺位不无关系。 校园里的"舌尖安全",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能有半点闪失,更不能等出现了问题再补救,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压实校长的责任,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校长陪餐"制度的落实,实质上是把一校之长推到了安全第一线,是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倒逼措施。 "校长陪餐"贵在真陪,不能让人感觉像作秀。就笔者了解,当下一些学校,在校用餐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并非是一个餐厅,吃个饭"三级跳"很常见。很多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员开的是小灶,一般教职工同学生在一个餐厅打饭,但却不是一个锅里的饭。这种情况的弊病,已不仅限于食品安全的范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展示给学生的是一种"不平等合理化"的理念,一旦"就该不平等"深入学生内心,其立德树人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校长有自己的家庭,如果天天在学校陪学生吃饭而不陪自己的家人吃饭,也不现实。按规定每周与学生至少共同进餐若干次,应该是一种理性设计。而在学校就餐的教职工,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不应该搞特殊,应一律同学生吃一个大灶。这样要求不过分,也不难做到。 与学生一起吃顿饭看似小事,长期在一起吃就成了立德树人的大事。校长与学生"一个锅里搅勺子",解决的不但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还润物细无声地灌输了平等理念,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密切了师生感情,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一个锅里打饭吃,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但话又说回来,治理学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还真不是"陪餐"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学校的食品安全保障,需要的是一整套严密的监管制度。一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由学生、家长、教师等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有权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配餐食谱等事宜,但如果家长委员会及时参与进来,无疑是加固了安全屏障。另一方面,卫生监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明确"带责监管"的尺度,如出现监管不力,造成不良后果,要严加追责。只有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等合力构筑安全堤坝,学校食品安全才可让学生放心、家长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