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初中阶段的学习是连接初级教育与中高等教育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育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初中生物教育的有效发展,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初中生物学知识,文章围绕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展开,探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养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生物学科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属于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作为认识、学习这个学科的初始阶段,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合理调整初中生物学课程安排,引入新型教育手段,用尽一切可能的策略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学习生物学,并爱上生物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生物学的学习内容难度较小,主要是对其基础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大概的了解,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对生物学科进行基本层次的认识。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问题主要彰显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师生关系淡薄,有效沟通交流缺乏。在初中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界限分明,师生情感冷漠,交流互动不足,课堂氛围死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浓。二是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新型的情境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及案例教学模式等并没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大多生物课堂还是采用的传统"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方式,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主导,所有的教学课程安排以及课堂进度把控均由教师"独裁"[1],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缺乏发挥平台。初中生物课堂氛围缺乏,课堂环境死板,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填鸭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初中生物教学限制于这一传统发展瓶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完善和新型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出台,人们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诸多新需求,为授课教师增添了更大的压力,给予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更高期望。为了有效契合社会各界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标准,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在生物学领域的相关要求,必须对其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改革[2]。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贴近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贴近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的教学方式,缩短抽象生物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创设适宜的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落实相关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知识《了解生物圈》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从我们当前生活的环境状况着手,让学生描述我们现处的生活环境、呼吸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现实生活状况出发,很容易发现当前城市生活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突出,城镇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水域环境质量差,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严重。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将这些环境状况进行分类,最后发现这些环境问题与生物圈密切相关,都发生在水圈、大气圈以及岩石圈中。通过引入贴近现实生活的环境问题生活素材,缩短抽象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之间的认知距离,模糊二者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学习生物圈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3]。 2、引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不仅具备极大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能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锻炼其探究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例如,在讲解"光影响生物的存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列举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并扩展这一知识点。光照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在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在这一作用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水输送出来,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要保证。这样不仅向同学们传授了光会影响生物的存在这一知识点,而且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还让同学们明白了光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就达到了开阔学生视野,强化知识迁移,丰富学生知识面,深化学生生物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引入五步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生物知识了解。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目标教学、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点拨释疑以及巩固拓展的"五步教学模式",发挥此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细菌和真菌》章节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明确了解细菌与真菌各自的特点及其分布,掌握细菌与真菌的功能作用,在人类生活中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等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清晰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向,让学生在理清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此章节知识[4]。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营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讨论真菌与细菌之间的区别。并让学生在工具理性理念的指导下应用显微镜观察真菌与细菌在生活中的活动状态,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预期目的。此外,在学习此章节知识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真菌与细菌的相关内容,布置适宜的课后作业深化学生的认知,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点拨,并鼓励其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度。 三、结语 此外,要发挥实验课程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学习"动物生存的环境影响"实验时,可以充分利用此实验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白鼠的生活分布,并在改变光照条件的情况下观察小白鼠的生活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各学科也可以加大案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力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卓嘎泽措.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西藏科技,2013,11:30-31. [2] 任海.兴趣引导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3,04:94. [3] 邹小红.淺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202. [4] 龙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