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掌握批判性思考识别正确信息


  在信息爆炸时代中,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既有正面的、权威正确的,又有负面的、煽动人心的。在这时候,掌握批判性思考能力则显得格外重要,并且能有效帮助我们识别信息,理性判断。
  今天讨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外界信息与观点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如何不人云亦云,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批判性思考并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学会提问,就可以打开理性的大门。
  开门见山,放上最终的批判性思考模型,我们一点点介绍模型的思路与使用方法。
  1. 找到基本结构——理由与结论
  辩论的基本要素是论题、论点与结论,而我们日常的观点交流其实也是一样,不过为了更符合日常交流语境,这里把论点叫做理由。
  论题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也是"我们在讨论什么"的问题。
  在一个论题下,所有具有内在逻辑的观点输出都具有基本的"理由-结论"结构,结论是指作者或演说家希望你接受的信息;理由是指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理由与结论是批判性思考的起点,只有准确地找到对方的观点,我们才能评价对方的表达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
  2. 关于理由,你需要注意这些
  2.1存在哪些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这些想法又可以分成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比如秩序与言论自由、平等与个人主义、媒体自由与国家安全…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价值观不像选冰激凌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他需要一个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可能是有凭有据考虑周详的,也可能是草率马虎固执己见的。
  描述性假设指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找出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就要:
  不断的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者演说者的立场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作假设
  2.2 证据的效力如何
  为了使语言看起来言之有理,人们会找到各种事实断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对那些断言保持冷静、批判的视角是客观看待问题的关键。
  找到对方的理由后,多在心里质疑几遍"你的证明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真的?""如何证明?"。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事实断言的可信程度存在天壤之别。
  事实断言的背后是证据,证据的质量同样有高下之分。主要的证据类型包括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等。
  每一种证据都有其优缺点,比如个人观察易受价值观、偏见与期望的影响,当事人证词可能受选择性影响(幸存者偏差)。
  同时,不同种类的证据有不同的可信程度,比如我们一般认为权威意见的可信程度要大于个人观察;
  另外,同一种类的证据也可能良莠不齐,比如一篇研究报告既可能论据详实、实验严谨,也可能主观解读数据,实验设计漏洞百出。这都需要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
  2.3 有无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有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一般来说,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很多类型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各种相互替代的原因来加以解释;不同的专家可以检查同一个证据而发现不同的原因对其加以解释。
  事实上,大部分的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
  学过统计学的人都知道,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性。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事件A和B有显著相关,那并不能代表A是B的一个起因。其他的可能包括B是A的一个起因;事件C把A和B联系在了一起;A和B相互影响。
  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学知识,才会出现诸如"吸烟有助于防治病毒"此类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3. 关于整个推理,你需要注意这些
  3.1 清晰、有共识的语言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直接的or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词句是模糊不清的。比如A嘴中的"还行"可能代表着70分,但B可能会将其理解为40分,这样双方就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影响后续的思考。
  再比如广告说某种止痛药"30分钟见效",此时你就应该注意到见效这个词——它指的是停止疼痛?还是开始发挥作用?
  为了批判性地思考,你应该检查论题、结论和理由中有无关键词或短语,要格外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你还可以通过反串对立角色来判断别人是否会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它,会默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3.2 推理过程的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过程中的欺骗手段。作者可能利用其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比如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或者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又如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再比如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即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不应该采用…
  推理过程中的逻辑谬误不难发现,需要在练习中积累识别逻辑错误的经验。
  3.3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你遇到的几乎任何一个信息都有一个目的。所有的结论或产品都有一些正面的特点,它们会被放大充分展示,而结论的负面因素往往会被省略。
  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因为时空限制了论证的全面性,我们不可能用无限多的时间去搜集所有的信息,另外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持论者的知识总是不全面的,且在有些情况下,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或持论者可能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为了识别可能的省略信息,你要尝试思考可能的反对意见,以及遗漏的定义、价值观或视角偏向。
  比如当广告告诉你"XX洗面奶可以去除95%的污垢"时,可以思考的问题有"不用洗面奶可以去除的污垢是多少?""其他品牌的洗面奶可以去除的污垢是多少?""洗面奶有什么负面影响?""95%的污垢意味着什么?"等问题,从更多视角看到问题。
  4.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结论是一项高度主观的产物,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方式阻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所以更值得提倡的问题是"结论在什么时候是精确的?""结论在什么地方是精确的?""结论为什么或为了什么目的才是精确的?"
  通过语境发散,获得更多的可能。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批判性思考模型吧:
网站目录投稿: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