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逐步推进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在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已有的模式与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政,加大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其目的是要引导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这标志着产教融合由理念转向制度落地实施阶段,也标志产教融合进入了2.0时代。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学生获得了了解产业、行业相关知识和发展动态,以及到企业真正的生产环境中实习的机会;通过产教融合,学生提前熟悉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能够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缩短企业培养新人的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整体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人才素质,不断激发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推动行业企业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和利弊分析
  1.企业订单培养
  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培训协议,校企共同参与"订单班"课程建设,共同构建适合学生的实习场所,同时向其提供就业的机会。这种方式既让企业获得了综合水平高的技能人才,也为学生缓解了就业压力,是当前众多企业和院校都推崇的人才培养方式。虽然优势众多,但也无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因为课程设置是针对企业岗位,所以学生获取的知识空间较为狭小,未来选择工作的空间也被压缩,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2.工学交替模式
  按照教学计划,将二年级学生安排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工学交替,加上寒暑假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其目的是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和岗位环境,提高学生对将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根据实践的情况来看,通过工学交替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时的稳定性要强很多。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工学交替的时间往往不长,企业只会安排一些简单工作,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学生很难接触到,工学交替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满足企业的季节用工需求,很难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3.顶岗实习模式
  可以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环节:前一阶段为校内课程设计,将重心放在基础理论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后一阶段为进入企业的实习环节,真正将理论化为实践。这样分阶段完成的方式,虽然表面上校企双方都参与其中,但实际上却存在某些不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很难落实自己的教学计划,学校和企业没能实现很好的沟通,达不到共同培养的目的;企业把学生顶岗实习当成了就业,对学生培养力度不够,学生难以适应,实习稳定率低。
  4.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型实习基地模式
  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全程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典型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与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经常发生冲突,造成学生的实习安排经常被打乱,影响教学效果。
  三、当前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各职业院校都在加大产教融合的推广力度,可是从实际效果来说,仍然有诸多阻碍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教融合的方式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
  目前完成的产教融合工作大多停留在表面阶段,很多学校还局限于学生实习、就业或暑假期间的工学结合。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企业代表也只是应邀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由于不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对此深入研究。
  2.校企双方追求价值取向不同,企业作用难以发挥
  企业主要是利用人才来完成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而院校则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贡献。虽然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是进入企业,企业是最终受益方,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深刻意义,也不具备人才储备的战略思维,仅仅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政府的工作,自身只需要利用招聘活动来吸纳人才,只有具有战略眼光和对职业教育有情怀的企业才会真正主动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3.校企沟通对接机制不完善
  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尚未架构起有效的交互平台与沟通机制。院校建立了负责校企合作的职能机构,但是企业却很少构建独立的负责部门来对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需求基本都来源于学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因为有用人需求才被动呼应。如果没有政府和行业的主导,产教融合是很难深入的。
  四、产教融合有效实施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针对产教融合已经制订了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地方政府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设置专职服务于产教融合工作的管理部门,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快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通过"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激励手段,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使其发挥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以改变目前"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
  2.学校要围绕产教融合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企业有积极性但学校对接不上的情况。企业也在担心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最终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跟不上企业的岗位需求,学校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布局。做到专业设置对接行业、产业的需求,健全专业随行业、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建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推进1+X证书制度。
  3.引入行业企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行业企业协会等机构是非政府、非市场的组织,这些机构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能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起到良好的沟通、协调、监督和服务的作用,解决校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到产教融合项目的孵化器作用。行业协会的格局在企业之上,能在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的短期效益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动力。通过行业协会搭建平台能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网络;行业协会还可以向政府提供建議和咨询,争取合理的政策支持;利用其天然的行业凝聚力与制约力约束规范企业行为,调和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国家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思路,深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重塑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职业与教育,2018(5).
  [2]陈琪.积极探索职校产教融合之路[J].轻工科技,2018(9).
  [3]刘晓梅.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8(17).
  [4]宋志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主导双主体四驱动"模式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3).
网站目录投稿: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