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做到了,为什么老板还不满意? 工作中你或许有过这种经历,披星戴月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做完了一份报告,第二天交给领导时,满心期待着领导对你大加赞赏。 然而你等到的,却是对方愁眉深锁,语气低沉地说,"那个谁啊,你罗列了这么多数字,怎么没个框架,你想表达什么啊,这报告思路有问题啊!" 你很委屈,这份报告排版简洁,数据准确,事实清楚,为了确认这些信息的准确性,你和其他部门进行了数次沟通,细节无懈可击,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呢? 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困惑加上无奈,你不知道何去何从。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当然没错,但是却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可能被你忽略了,那就是:格局和细节从不会互相脱离而独自存在。 没有了细节的格局,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了格局的细节,犹如浮萍无根,明月无影。 02:细节,以方向和格局为导向 2016年UC浏览器全面升级为UC,月活跃用户数全球排名前三。 创始人俞永福是一个先于他人而看清航线的人,或者说,他看清了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UC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始于7年前,他说,只有比别人走得早,才有机会把握住格局。 俞永福相信,创业企业保证不输的前提,是要在一个正确的格局里。在正确的格局里要把握细节,才能赢。如果在一个错的格局里,怎么努力都不能赢。 企业如此,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拿文中开始的例子来说,领导交办给你任务的时候,如果你在还没搞清楚领导的意图之前,就动手开始做,那很可能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死的越快。 你得想方设法了解那些宏观但很关键的问题,比如领导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他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还要站在领导的高度考虑问题,如何给公司带来中长期利益等等。 在此基础上布局谋篇,勾勒报告的框架,梳理逻辑线索,明确核心思想。然后围绕整体布局和核心思想,才开始准备和收集报告需要的数据,事例和内容,最后正式动手撰写报告。 在撰写过程中,将报告内容和呈现的细节关注到位。相信经过这样的筹划和准备之后所完成的报告,一定会让你的领导眼前一亮。 不了解这些大的框架,没在大的格局下就匆忙动手,细节做的再多再漂亮,都无济于事,甚至只能跟领导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力求追求细节完美前,我们先要认清方向,把握格局,明确目标,进而在具体执行阶段,努力实现细节关注,细节到位。 一切的细节都是以方向和格局为导向。 03:格局之下,掌握趋势,布局人生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视野,胸怀,高度,布局和战略眼光。 一粒石榴种子,在花盆里是盆栽,在缸里是绿植,在庭院中就是参天大树。这花盆,缸里和庭院就是不同的格局,象征着格局的大小。 我们有时说人的发展受到局限,此处的"局限"就是指格局小,为其所限。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不管在人生还是职场上,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以大视角切入,力求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做的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握了局势。 2014年9月李开复没有和Google续签合同,尽管这份新合同比上一份合同报酬更高。为什么李开复选择了离开而不是续签? 虽然Google管理层希望他留下,但李开复真正考虑的决定性因素不是老板们的态度,而是取决于签下合同之后,下一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究竟如何。 李开复发现如果继续留在Google,自己将进入个人发展的"瓶颈"阶段,因此果断选择离开。 李开复在几次的职业转型过程中,都是本着这个大的方向和原则考虑的。 他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重点,大多放在大格局而非小技巧上。 正因为眼界高远,不拘泥于现在,才有了李开复职业上三次成功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李开复。 04:格局之下,不会迷失方向 朋友安东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人正确使用格局观的典型例子。 安东的老板被动离职后,安东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段日子。因为他是这个老板的得力干将,很多人以为他肯定会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公司干掉,有些人开始处处给他找麻烦。 一开始安东确实有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是转念一想,公司平台不错,自己还有学习的空间,他的中期目标尚未实现,没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左右自己的发展。 而如果此时一走了之,不仅正好称了别人的意,还证明自己确实没能力,因此安东还是留了下来。 安东不仅没有颓废,还干的比以前更努力,更用心,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他写出的方案和报告比以前质量还高。 安东还尝试站在领导的角度看待问题,凡事想到领导前面,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竟获得了新领导的刮目相看。 久而久之,那些原本想借机让安东走人的同事也无话可说,不再故意刁难他。 安东最近升职,他深有感触地跟我说: "人生就是要眼光更长远,格局更大一些。如果我当时深陷于困境不自救,不能跳出来,自暴自弃,最后要么自己灰溜溜滚蛋,要么被人轰走!" 我为安东的洞悉人性,聪明练达而喝彩。 我们从未离开过格局,可是又经常忽略格局。比如小到做一份让老板满意的报告,大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当我们因为眼前的利益或短期的诱惑而摇摆不定,或者当我们遭遇不顺,坎坷甚至困境。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要足够大,使我们免于陷入琐事之中;格局,要目光长远,才能不拘泥于眼前所得而着眼于未来。 格局之下,我们才会心胸开阔,遇宠不骄,处变不惊,享受充分的自由;格局之下,我们更会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屋建瓴,在逆境或顺境中都不会迷失方向。 05:如何将格局和细节结合? 《后会无期》里江河劝苏米从良,苏米的一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戳了多少人的心窝。 借用这句话到本文中,可以理解成:格局有了,但是执行和细节处打折,所以仍然无法成功。 做不好细节,空有格局和抱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空谈。所以提高自身格局的同时要把握住细节,越是格局之大,越是精务于细节。 那如何做到将格局和细节有效结合呢? 首先,建立起系统的整体概念,然后再去关注细节。 比如当我们组织一场大型活动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格局和细节的完美结合。 活动的主旨和要传递的关键信息就是格局,所有的活动安排和布置就是围绕和服务这个主旨的细节呈现。 主旨(格局)不清晰,活动安排再细致,最后呈现的不过是一场不知所云的party。反之,有了主旨(格局),但是活动安排细节粗糙杂乱,最后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将本来清晰的主题传递的面目全非。 其次, 学会抓重点,保证执行的时候重视细节 比如大家都学了很多年英语,但工作中或出国旅游用到的时候却成了哑巴,讲不出几句话。 大家在纠结于用哪个词更加贴切,用哪个句式会更准确,如何发音比较规范?这就是舍本逐末,过于注重细节。 其实在这种时候,你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开嘴巴,大胆说出来!即使是只想到一个单词,也勇敢说出来!等我们敢于愿意张嘴讲出来之后,再慢慢琢磨用词,发音,语法这些细节也不晚。 再比如你转换岗位或者跳槽的时候,工资的涨幅,title的提高,办公环境的改善等当然是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但绝不是最重要的。 这个时候更应该考虑的重点是平台是否够大,是否有利于提升个人能力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和个人品牌,是否有利与加速个人成长,这才是格局。 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通常会使人陷入琐碎的繁事不可自拔;而只知整体,缺少细节的支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永远停留在肤浅的阶段,永远不会深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格局和细节二者结合起来的原因。 06:董卿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赢得了网友由衷的感慨与赞美 ,说她"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获得巨大成功,再度引起关注并非偶然,是对董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最好诠释。 在采访时,董卿却说:"我也摇摆过,也动摇过,也累到哭过,或者急到吼过,……在所有这些让你焦虑、纠结、崩溃的事情背后,你还是要明白,最终的彼岸是什么?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在拨开一切的乌云和荆棘之后是什么?如果你坚信这一点的话,可能你还是能获取一些力量的。" 有了大的格局,加上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毅力,辛苦的付出,勤勉的努力,细节的掌控, 最终呈现出感染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董卿。 格局,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和成就。 只有在格局的指引下,专注细节,打磨细节,完美执行,我们才会在岁月流逝中沉淀自己,让生命更有质感,生活更加充容,人生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