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勣成,字逸仙,号涤尘,别号浪叟涤尘。1920年出生于盐城阜宁官宦人家,上辈老太在山东府为官,地主家庭,有地九顷。早年上过私塾或小学,顶多上过中学。45年以后到上海两年,47年逃亡浙西,中间去北京半年,后返回浙西,务农及工匠,八十年代摘帽后四处游荡做生意,九十年代初期返乡,1999年去世。 今年是2019年,算起来,老唐去世有20年了。如果按虚岁计算,从1920年到现在,该有一百岁了。 我与老唐相识,应该从1987年后,老唐从浙西来新沂高流的耀南夏塘村等地做生意时,老唐是个能人,会写诗,会画画,还会气功,在本地和人烧酒,造水泥船,在河里捞沙,又养老鳖,后来住在潘庄,做大米糖,因我家离潘庄很近,老唐常到我家做客,做农活常互相帮助,后来我向他学做大米糖,后来共同卖大米糖。老唐对我无话不谈,许多信件,诗作都存在我家。被我抄录、背诵。因此,我对老唐的身世和情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的一生,经历了早年优越的家庭生活,中年被打倒时代的丧妻贫困逆境,晚年的自强不息。 老唐是一个四类分子,曾在青少年时代处于社会的上层,到中年以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经历起伏跌宕的人生。他自己说,是时代的牺牲者。然而,作为人,他还是要活下去,为生存而奋斗。作为人,他也有追求亲情、爱情、友情和幸福的权利,作为人,他有写写诗词,抒发情感的爱好,有浪迹江湖的习惯。 老唐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潇洒的一生。他有妻,也有过妾,有过同居者,也有恋人和女朋友。通过与他相关的五个女人的诗词书信往来,使我们了解历史上那个特殊的时代小人物的生活轨迹和精神风貌,对于人生的思考,或许不无启示。 鉴于老唐给五个女人的诗词信件,都在对方手中,无从查找,五个女人来信及诗词,只见过一部分。他们具体接触实情,处于私生活,老唐也羞于启齿。只能将我仅存的抄录诗词信函摘录如后,再根据历史环境加以解释推测,难免有不周之处。 浪迹风尘几十年,谁说老唐太辛酸。 有情五女慰平生,诗信佳话留人间。 谨以此文纪念老友唐涤尘。 友郑春武2019.3.20 一、发妻路氏 据老唐撰写的《涤尘氏内家功》前言记载:1945年间与内人路氏教学于乡。据老唐邻居说,宗月娇曾说,你那里有我一位东吴大学的同学,姓路,外人姓唐叫勣成。老唐说,子舅(就是孩子的舅舅,妻子的兄弟)叫曰觉,为国民党师长,后去台湾。据此分析,路氏应是出身大户人家,教过书,证明有文化水平,应该真上过东吴大学。老唐生于1920年,路氏年龄应该和他不相上下,1938年东吴大学苏州本部因日本侵略,战乱而散迁,留在上海租界的东吴大学文理法三学院和附中——东吴一中(苏州)东吴三中(湖州)都在上海招生复课。到1942年,终于办不下去了。也许就是这期间,十八九岁的路氏和宗月皎上了上海东吴大学文理法学院。毕未毕业不好说,反正回阜宁教书,并和阔绰人家子弟唐勣成结婚。 1945年前,阜宁时抗日民主根据地,路氏是知识分子,在老家教书时,受共产党思想影响,反对日本侵略,是进步人士,常参与一些抗日政治活动,一天夜晚,与一个地方乡长同路,行至桥上,乡长调戏路氏,路氏拒绝,把乡长拥到河里,从此乡长怀恨在心。 日本投降后,国共开始内战,阜宁属于共产党根据地,对地主豪绅国民党分子斗争,当时因出身嫌疑,为避现实斗争,唐家合家九人逃亡上海虹口,路氏因兄弟为国民党师长,持有特别通行证,途中被国民党兵检查,路氏竟敢手拍桌案说,我们明天上午要到兴化,如不放行误事,后果严重,你们要负责任,对方最后放行。 在上海居住两年多时间,也是冤家路窄,1947年初,这位乡长一行四人到上海买药,其中船家到老唐家做客说出买药实情,被路氏听见,汇报上海社会局,结果四人全被抓去,老唐出于好意,没计较个人恩怨,背着妻子,找亲戚表哥保出来四人,没想到,妻子路氏又打电话给社会局,说一个人是乡长,不能放,另三人是百姓良民。社会局追查老唐表哥,说老唐担保,于是整个上海戒严,来抓老唐。老唐表哥暗地里放走老唐全家,离开上海,逃到浙西天目山地区,湖州西和平镇南十里琛蹟。 在浙西老唐受北平一门亲友的邀请,去北平上半年学,说上完学后可以当一官半职。(可能是国民党招兵买马),老唐到北平也没有上学,他说,他已看到时局混乱,也不想当官。结果,他的亲友对他很有反感,他在北平40多天里,处处受到监视,便觉得不可久留,提出要回南京,亲友也不想他留在北平,以免出差错,便为唐准备好机票,在47年的除夕飞往南京。此时,他写了一首感言诗: 朝辞涸辙燕京城,突雾穿云向日行, 鸟瞰平原千里赤,目睹昏黄石城迎。 从南京,老唐又回到湖州和平镇,与路氏和两个儿子一起生活。离老唐家向南十里山路,有个不小的村庄叫方家庄,就是明朝朱棣时期著名的方孝孺犯灭户十族罪,被杀873口,被抓1000多人,十年后才放,当时方家有极少数人逃到此处,现在繁衍成一个村庄。投靠老乡刘桂香、刘桂银,这二人也是阜宁人,出嫁到琛蹟南十里的方家庄,刘桂香是方庄唯一的村支部书记,看老唐虽是地主出身,可是没做过什么坏事,也没有难为老唐一家。 说话间,全国解放,老唐本来平静的生活又遇波折,妻子路氏因病去世了,只有30多岁,留下两个儿子。老唐一人养活不了,小儿子给了曾家,取名曾于定,这曾于定后来育有两女一子,大女儿曾红,次女曾烁,儿子曾辉,长大后在和平镇开一家钟表店。老唐大儿子后来也娶妻,有一子一女。大儿子因患糖尿病,于93年前后去世。 这一时期情况,老唐在《涤尘氏内家功》前言里提到:1947年国内战争激化,余又脱离上海,移潜浙西天目山山区,采樵谋生,当其时家人病故,家道艰难,更甚瞻亲扶幼,独力承担,为谋蝇利,披星戴月,涉水登山,至1957年间积劳成疾。 直到1974年前后,20多年过去,老唐依然没有忘记前妻路氏,一次梦见路氏,醒后还写了四句思念之词: 昨夜与卿聚,推敲互琢文。 词句依稀记,因何不见人。 大屯为路氏叹曰: 荣夫容妾弱女身,抗日抗暴巾帼心。 可惜东吴一枝花,凋落浙西晚霜晨。 春武为路氏题诗: 露珠灿烂伴星辰,升起艳阳何处寻。 东风韶华留不住,天目人世空涤尘。 二、张霞玉 1945年后在上海两年多时间里,唐勣成以从事为别人画像为生。又一次,为一工人家属画像,工人家属给唐勣成一张中年妇女整身照片,要求画半身照片,不几天,像画好了,唐勣成在欣赏自己的画作里的中年妇女之后,写了四句小诗放在桌上: 半老徐娘色未衰,当年风韵更何猜。 可惜于今难着手,动人情处去丢开。 此诗被来取画像的女子看见,还给予多加工钱奖赏。 有时唐勣成也会外出做些生意,趁机四处观光,广为交友。一次,在杭州西湖,认识了一位会唱苏州评弹的歌女,名叫张霞玉,发现她向一位男子借钱给母亲看病,那个男子不借,后来老唐主动借钱给张霞玉,不久,霞玉就把钱还给了老唐,老唐当时就写了一首七律赠给张霞玉: 青楼西子悟西楼,疑是嫦娥下九州, 花港观鱼鱼未见,上林闲步牡丹羞。 娉婷如玉原霞玉,律吕调阳伴韵喉。 余今若有秦郎幸,效羿殷勤愿乃酬。 哈哈,老唐还想做卖油郎独占花魁!象后羿那样思念嫦娥, 霞玉看后,随即回复一首七律给老唐: 青楼原出亦红楼,世态沧桑狠复仇。 洞悉君家游荡客,寻花问柳假应酬。 蒲质若当君意选,谢天谢地解千愁。 愿效十娘从君去,唯恐风浪起中流。 这个也愿做杜十娘。跟随老唐。 自此二人应答往来,相交甚密。老唐有一位朋友,是庙里僧人,一天,老唐就把张霞玉带到庙里住宿,早上,和尚摆酒招待,席间,和尚发现张霞玉有些困意,就用手蘸点酒,在桌上画了一行字: 昨夜春风有几度,玉人席上意思眠? 霞玉观后,也随手蘸酒,在桌上回了两句: 今朝酒过三巡后,和尚堂前发醉言。 写罢,三人尽笑。老唐把这些诗句写在纸上,装进衣服口袋。回家后,妻子路氏洗衣服时,发现老唐的风流韻诗,路氏也写了一首诗来规劝丈夫: 背井离乡分外愁,君家何意闹风流。 严慈高迈无归宿,妻子流离室为筹。 自古烟花无正客,劝君即日早回头。 西子若真贤淑子,愿作英媓愿也酬。 注: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间。统称"湘夫人"。末句意思为,如张霞玉真贤惠的话,就同意她共事一夫。 一次,老唐外出不在家。张霞玉来电话,唐妻路氏接电话,给张霞玉说:我是唐家佣人,他妻子生病住院了,白天不在家,晚上回来,你有事可在晚上来找他。结果霞玉晚上真来找老唐,其实老唐不在家,路氏就把霞玉挽留家中,同床共寝,抵足而眠,互相倾诉,情投意合。不几日,老唐回家,发现路氏与霞玉手扶栏杆,共同迎接,老唐心中暗喜,一块簇拥上楼。 谁知1947年,由于老唐家乡那个调戏妻子路氏的乡长到上海买药,被路氏记恨举报,老唐作保放出,妻子又报,整个上海戒严要抓老唐,老唐表哥暗地放走老唐全家,匆匆忙忙,逃离上海,到浙西天目山地区,湖州西和平镇南十里琛蹟。避乱隐居。由于当时慌乱,没有把张霞玉带走,可怜霞玉在上海举目无亲,衣食无着,穷困潦倒,1947年秋天,投吴淞江而死,据说被埋在西湖岸边,终其一生。 大屯叹曰: 青楼春梦到红楼,轻随秦郎别杭州。 生死时刻见嫡庶,吴淞重向西湖流。 春武为霞玉题: 青楼靓丽西子晨,吴歌侬情动心神。 树倒船倾终难依,黄浦滩头浊浪深。 三、第三个伴侣 妻子去世后,老唐带着两个孩子,很是艰难,为了孩子有人照顾,也因中年耐不住寂寞,就曾与当地一妇女同居几年,也未正式结婚,生一女孩,后来,三年困难时期,食不果腹,再加上和老唐脾气不和,妇女离家出走,另嫁到新沂高流,留下女儿为老唐抚养,八十年代也嫁在和平镇附近方家湾。我九三年去浙西还望见过。 因老唐生性倜傥,不善理家,家中经济困难,引起家庭不和,从而导致四处奔波,谋财求生。 文革期间,老唐因地主成分,被关过牛棚45天,出来后豪饮慨题: 愁肠灌酒意牢骚,罄竹难书历境糟。 黑白混淆鹿当马,是非颠倒晚作朝。 他还写过一首《遣慨怀》: 浪迹风尘数十年,沧桑幻变几重天。 心酸备尝人间苦,炎凉深知世俗嫌。 另一首七绝: 天道无情却有情,云消雾散晚霁晴。 欣逢劫后余生在,感慨吾侪后辈人。 在77年底,毛泽东去世后,国家取消四类分子名称,给冤假错案平反。老唐也应该在此时摘掉地主分子的帽子,以后,才敢谈论时政。他曾写过一首《道情》: 我华夏,礼仪邦,文明古国。近年来遭浩劫,史无前例。说假话,空吹牛,夜郎自大。造成那,饥荒年,断烟绝户。一言堂,四人帮是非颠倒。交白卷,先录取,愚民政策。关牛棚,再教育,迫害功臣。黑五类,臭老九,罪加一等。朝请示,晚回报,风声鹤唳。分路线,看立场,伦常乖舛。拉山头,动武斗,腥风血雨。搞串联,打砸抢,疮痍满目。近几年,澄是非,平冤案,光明重现。体改革,兴四化,脱贫致富。宣五讲,传四美,谈何容易。有些人,中毒深,竟不悔改。他认为,过去贫,现在富,老辈无能。只爱小,不敬老,虐待老人,甚至于,不赡养,赶出家门。要知道,父母心,舔犊情,人皆一样。到将来,子爱小,不敬老,你也老人。长江水,浪推浪,代谢新陈。依我劝,早回头,莫留样,团聚天伦。 四、宗月皎 大概是七四年前后,老唐有一位邻居,其娘家是宜兴人,一次回娘家,因事未能及时回家,找人代笔写信说明,这个代笔写信的人,是个女的,叫宗月皎,也就40来岁。她得知写信是寄往长兴和平镇的,就说,那里有一位我东吴大学的女同学,多年未见了,老唐邻居说:是嘛,她叫何名?月皎说,她姓路,外人姓唐名勣成。邻居说:确有此人,不过,已经去世多年了。于是,月皎就此机会顺带一信,托转交老唐,表示慰问。老唐收到月皎来信,也回了信逐渐书信往来不断,互相了解,得知月皎曾是一位大学教授,丈夫可能是宜兴人,不到30岁去世,有一男孩,叫小明。解放后宗月娇也就在在宜兴某学校教书。 老唐妻子青春夭折,月皎丈夫英年早逝,两人同病相怜。经过经常接触,感情非常融洽,老唐主动提出结婚,月皎也表示同意。 与月皎往来中,老唐为月皎写了一首绝句: 圆缺阴晴本自然,知音海角共婵娟, 宁为玉碎恒情在,毋作庸愚苟瓦全。 1975年间,老唐给月娇去信,请她帮忙办几样事,月娇后来回信,抄录如下: 勣成:你好! 来信均悉。关于所托三事,最遗憾是前次良机已失,只有另作物事安排。而碍于门第有关,确非易事。然而,是君挚友,出君所托,吾当不遗余力,多方转托玉成。而目前运动高潮,希为稍待。 特此 奉复月娇谨上 1975年12月6日 在文革后期,也就是1976年底,老唐找地方民政机关办理与月皎结婚手续,要派出所证明。民政与派出所都认为一个是知识分子臭老九,一个是地主分子黑五类,是不能给结婚的。老唐也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说:无产阶级强大威力,怎么还能怕两个人结婚呢?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宗月皎又给老唐写了一封信: "勣成:你好! 人之亲疏,别于爱恶。尔吾相识,鱼雁伸抒,由疏而近,促膝交谈,由近而亲。一旦沧桑幻变,深感憾事遗人。现终请,夜长思,实乃噬脐莫及,今俸俚言二首,敬请三思裁答。 七绝 孤影青灯絮半闲,伛僂龟缩五更寒。 惟恨源泉无自主,春风拂后显真言。 清平乐 流水东去,点点花难存。 堪回首噬脐何及,惟恨釜破舟沉。 原乃人生若梦,竟又梦里沉沦。 今非儿曹未就,甘己别世销魂。 月皎1977年初 噬脐何及注:麝被追猎时,如果不把肚脐中的麝香咬下来自保,被抓住就晚了。比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宗月娇应该57、8岁,中年起寡居近二十年,想必丈夫家成分也不好,自己又是旧知识分子,从57年以后直到77年,阶级斗争不断,心情肯定不好。但衣食还是过得去的。难得与老唐臭味相投,想结婚政府不批,估计主要因为老唐户籍在乡下,月娇户籍在县城,不能迁到一块。因此,结婚不成,依然是天南地北,鸿雁往来。直到老去。其感情历久弥坚,成为二人下半生主要精神支柱。 和老唐在一起的日子,我见过一回宗月皎的照片,窈窕的身材,清秀的眉目,现题诗一首: 东吴才女窈窕影,逸仙半世藏胸中。 皓月在怀真涤尘,偶然一瞥我惊鸿。 大屯叹曰: 皎皎空中孤月轮,难得逸仙慰冷魂。 苍天属意两鳏寡,鹊桥不渡四类人。 五、绚庄 宗月皎有个好友,叫绚庄,比月皎小几岁,大概生于192几年吧,娘家镇江,十八岁父亲去世,负担母亲,兄弟,大侄子,妹妹生活,还补贴大哥一家生活,结婚到常州,1962年下放农村。后夫死子夭,三十多岁就守寡。1969年因政治风波又从常州下放到宜兴义庄,84年落实政策,回常州又回到镇江和侄辈居住。下放宜兴期间与月皎结识,成患难知己。月皎与勣成来往从不避她,渐渐地绚庄和老唐也成了好友,经常通信。兹录几封如下: 1977年元月14日的信 勣成友:您好! 从元旦到现在,我一直干到很对不起你,你要我谈谈看法,我当时考虑到你那里的环境,压力颇大,即使寄挂号信也说不定会邮抢。因此,只作小平口吻劝你"短期切异激动。" 我相信你是能够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的,但是没能写信给你,始终感到耿耿不妥,尚希谅及。 皎姐为雨雪所阻,急于在12号,不顾泥泞难走,从徐舍徒步回来。我和皎姐阔别一月有余,相见之下,本可心悦神怡,但为这一波折,我俩的心情,真印上了有在不言中这句话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除气愤之外,更增无限感慨,皎姐非常挂虑,日内将遣小明来看你。藉此,谈谈我的浅见。第一,那位副书记,以及所长的说法,我认为简直是笑谈怪论,是军事要地?海外关系?无产阶级的强大威力,难道还怕一个外来户口?结婚既然不干涉,不接收户口是不是干涉?这种说法岂不使人对无产阶级专政强大威力要打上问号。那么,对他们这一答复应该如何来理解呢!1、政策和策略的问题,大概他们是属于后者。2、由于地区的不同,山区的干部在执行上有偏差。所谓情况不同处理也不同。例如,你们那里劳动报酬方面,粮食方面,五匠方面,就和我们这里不同。 现在再说说你和皎姐,今后怎样进行。出现这一意外波折,不用说,你俩的心情和感伤,我也不亚于你俩。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沉重和感伤解决不了问题,徒然摧残健康,你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时代的牺牲者,既然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气愤感伤不是近于天真了吗?. 起诉能解决问题吗?正如那位所长说的,你在道理上胜了,对你的看法两样了,公社说来是机会问题。这就意味着将在今后老年生活上受到压力。我平时也有过这种想法,只要能得到知己,穷和苦在所不计。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行不通啊。所以我认为不能硬碰,只有暂缓一个时期,期待着他们自行纠偏以后再申述要求,以杜绝今后的压力。以上是进行手续方面的浅见。至于你和皎姐的相处方面,我曾经问过你,在现在社会是否还有真正的道义之交,我认为还是有的,不过是凤毛麟角而已。在我的友人中,连你在内是三个,上次在皎姐处我和你交谈不多,但你对皎姐数十年如一日,你的坦率和诚挚,甚至不蕴蓄,有些书生气。使我不期然想起了玉梨魂中的何蔓霞。你和皎姐都是年过半百的人,尚能天从人愿,在今后能实现愿望,也是我所期盼的。万一不能如愿,小明能落实,你和皎姐都能共得安慰。我认为,真正的情是任何力量打击也毁不了的。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况小明在你身边,你两光明磊落,完全可以往返探望,所遗憾的是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在这一问题上,我又说,虽是美中不足,但在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来说,绝不会因此而抑郁寡欢,日积月累而有损于健康。现在夜已深,务希珍重。直述拙见,不知以为然否。余不多写了。 并祝 康乐庄 于1977年元月14日 1977年2月28日的信 勣成友:你好! 我因事于二月七日去常,13日回来,听皎姐说,你为小明婚事,特地赶来,翌日又匆匆回府,长途跋涉,备受饥累。你的诚挚之情,不独皎姐深有感受,我亦钦佩万分。我涉足社会30年,阅人亦不少,如你至诚者,除皎姐和我的异姓妹外,还没有遇到过。因而深为小明庆幸,将来定能得到你的爱抚和关顾。 我自服第一副草药后,病情渐稳定,第二三副,因猪爪猪肝取之不易,我又懒于弄,没有继续吃。后在药书中看到半枝莲可治肝硬化腹水,便于买到,就以半枝莲为常服药。近时期,病情虽不见好转,但也没有继续恶化,我也不指望完全治愈,只求能维持现状即可。所以请皎姐转告,不必再麻烦贵友采集。今后,这里也有半枝莲,我准备自采,以备常服。蒙关注备至,在此特表谢忱! 我蒙皎姐不弃,以妹视我,曾读过大作数首,读后深感作诗颇能抒情。我颠沛数十年,满腔悲愤无以自解,也想来东施效颦,无奈一窍不通。主要是缺乏词。二月七日去常后,往事历历,刺激颇深,胡凑得几句,以溅悲愤。今特附抄于后,请勿见外,为我批改,并盼能指教入门之道,今后也可自我解嘲,如谦虚或过誉,则我所顾也! 乘小明赴岳家之便,带上些薄礼,务希哂纳是幸。 此致 近佳庄 于1977年2月28日 附村言数句,务希批改后交小明带我 1977春节有感 夫伤子夭,斑斑血泪流成汤。 寻短见,亲人洞察,未能实现。 无意竖立贞洁碑,只缘知音难寻觅。 儿女情化作男儿愿,赴事业,十年前。 魔影现,舒手腕,烟幕展。 烈女怕闲夫,为达目的, 水性杨花何不察,澄清湖水起波澜, 庸俗辈岂解真爱情,嗟何及。 1990年4月7日的信 勣成友:您好! 愧疚得很,接快件已十天,今日才复,虽有原因,但不敬处尚希多多原谅。 信到日,皎姐已由宜兴来镇,看我有五天,她是三月二十八下午到我处的,挚友久别重逢,欣慰之情,定能想象得到,特别是皎姐神清气爽,容光焕发,精神的健朗,更使我望尘莫及。数年不见,我们俩简直有说不完的话。由于小六要上幼儿园,皎姐来镇前答应小平一周后回宜兴。论我的心情,实在不愿让皎姐走,但我不能拂了皎姐对孙儿牵挂的心,只好在25号中午送皎姐上汽车回宜兴。你的快件皎姐也看了,我俩都认为,你虽然不亚于年轻人,但毕竟年岁不饶人,还是适可而止,早日获得较为安定的生活为佳。皎姐也曾略提到,似乎你已觅得佳偶,如果确实,我将为你祝福,希望你在漂泊一生后能得到美满的晚年归宿。 承寄来自由功法及论文,足见你的博学和关怀。,和小平的合影已收到。皎姐在此时已教我的"形神桩气功",据皎姐说,此功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到一定功候还能发功为别人治病,根据报载,我也看到的。目前我已每天锻炼,原来打的简易太极拳(24式)和按摩仍未间断。皎姐来镇时,我的健康情况比你来镇时要好一些。 五绝二首,要我斧裁指正,实在使我汗颜。你把我估计错了,我只有高小文化,对诗词一窍不通,你想不到吧。而且,我对诗词也无此雅兴,实在是俗物一个而已。信首提到"光荏苒,多多又别,恋暮之人,是何忘愁",在此,我倒想对知己朋友说说我想法,但我可以肯定,我的想法对你来说,一定是格格不入的,坦率的说,我现在的想法,已不是少女时代,青年、中年时的想法,而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自身遭遇,以及从各种事物中得来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目前想法。概括的讲,就是忘记过去,珍惜现在,珍惜未来,越是到了晚暮之年,越要珍惜这有限的岁月。我莘莘缅怀过去,既不能使之再现,相反,徒增抑郁,既伤神又伤身,这又何苦呢?把过去的彻底忘掉,也就是解放了自己。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是不可能的。目前已进入九十年代,不论在哪方面,都比过去好得多,就更无必要把那些伤心事屈辱感来烦恼自己。未幽述及。 "春节虽与儿孙团聚,终觉枯燥烦闷,寂寞无味",恕我不能赞同这种感受。我认为,人各有志,不能相强,这二句话对某些事情是可以用的,但对另外一些事未必切合。比如说,对感情而言,就不能一概而论,由于你这方面受过丧偶的伤痛,晚辈对你未尽到人子之责,使你和儿孙之间没有建立起感情基础,而你又对往事耿耿于怀,因此才会产生出枯燥烦闷寂寥等等意念,这也是自苦的一种表现。如果你能忘记过去,解放自己,转变自己固有的感情,我相信就绝对不会产生以上这些抑郁之情。我认为,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对一切事物,应该是看得淡而不淡,应该存知足常乐、不要求的情怀,同时要认真对待晚年归宿问题。我国近年来的平均寿命已达75岁,而我们已达到了边缘。因此归宿问题是应该考虑的。我希望你能够接受儿辈们的进言,定居在儿辈的家中,以教育孙辈,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从而建立起家人的深厚感情,我写这些也是我近来所做的。我受过的感情创伤,你是知道的,丧夫丧子的悲哀不亚于你所受的。18岁父亲逝世后,我就背上了五口之家的生活包袱,一直背了二十年。母亲残兄过世后,我即遇上了政治风波,无薪下放,在农村一待十五年,真可谓是山穷水尽,贫病交迫。记得65年,在农村无住房,无劳力,当时又患肝炎,当地公社调我回常州,常州公安局要我回镇江,我坚持未肯。事实上我现在的二侄(在医药站当站长的),在常、镇两市落实情况时,他就拒绝接收。我过去除负担母、兄、大侄、妹生活外,还补贴大哥一家的生活。后来我坚持在常州落户,到街办厂工作。到1969年又下放义庄,连常州公安局都了解我负担全家生活的底细,认为我大哥应该负责养我。而我又凭三寸气在,决不依赖家人。要说恩怨两字,我的嫂侄(大哥于70年去世),岂不有负于我?为房产落实问题,如果不是我回镇江交涉,根本不会退回产权,侄辈们岂能住上大户套间。我要是把这些耿耿于怀,岂不要气死?然而,我已把这些世事看淡,认为这些恩恩怨怨没有必要再记。和侄辈们相处,我从不摆架子,从不有求于他们。如果他们有求于我,如写东西,托家事等等,我还是有求必应。我的意念中,就是抱着"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原则,寓教育于行动中,让有负于我的人自己去思索,在思索中认识自己,而不断地纠正和完善自己。近年来,侄辈们对我和过去已大不相同,碰到疑难问题,要找我写总结(单位上的)也要送我看,要我为她修改,在无形中树立了我的威信。在此同时,我也意识到如何度过晚年的问题,总结我的一生,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巨涌"精神支柱",才能奋发生活下去。青壮年时代的精神支柱是事业,现在已到老年,精神支柱从哪里找呢?根据自己健康状况,不可能再为社会发挥余热,我找到教育子孙的精神支柱,我培养了大侄女文华的儿子,有三年,纠正了孩子很多缺点,现在已上初二,言行举止都能符合我的预期。现在又培养小侄孙,进行入学前的文化教育,他今年虚岁七岁,还不到五周岁,铅笔字写的已初具规模,数学已做到100以内加减法,成绩达到95%。而我也从中得到很大欣慰。侄辈们也对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自发地给我生活琐事方面的照顾。我自己也时时告诫自己,"忘记过去的一切伤心事、屈辱感,珍惜现在,珍惜未来"。因此虽患有多种慢性病,心情始终处于平静和愉快状态,因而也延缓了我的病情恶化。你有健康的身体,条件比我优越得多,如果你采纳愚见,忘掉过去的感情创伤,和儿辈们重新建立感情,我相信定能一扫你忧郁愁伤,而达到长寿老人的称号。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是否采纳作为一个知己的进言。 非常对不起,这封信从提笔,现在已间断地写了四天,因为值清明扫墓,侄辈们大小事又经常来找我,停停写写,就拖了这么多天,务希谅解。本月份,大侄女店中,可能组织旅游杭州,我看精神状况,或许自费随侄女去一次。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打算回来时到宜兴看望皎姐。 你办的气功班谅来很忙,如果有机会的话,望你也能到皎姐处。老朋友尚能再聚一堂,也算得是"不寻常的聚会!" 大侄婿要出差,文华母子到我这儿来烧吃,小侄孙又患病毒性感冒,琐事很多,恕我不能再写。 祝愿你 幸福愉快! 友绚庄 草于1990年4月7日 附:84年由常州回镇江后,还没有单独拍过照片。都是和侄孙辈、侄女们合拍的多,不便寄奉。以后如有单独摄影,当再寄奉不及。 1990年正月,唐勣成、宗月皎、绚庄三人同游镇江金山寺时各作诗一首: 绚庄 忧患成知己,久疏未迹陈 重逢登北固,流水去层层。 月皎 水退金山在,临瞻剧内人。 曙光催白首,残月照星辰。 涤尘 欣处南柯里,何须作醒人。 浮生原若梦,离合自然成。 90年后,老唐可能听从绚庄劝告,回到浙西家中。自那以后,与月娇、绚庄的书信往来,我就不知道了。 我为绚庄写一首诗: 衷言有如波涛涌,如此良友世难逢。 江山人去情犹在,彩笺辗转绚长空。 大屯叹曰: 夫死子夭祸中年,两度下放生计惨。 弱女岂怕风波恶,硬命何惧顽疾缠。 欣有知己可言衷,坚信旷怀能居安。 对比早去亲亲人,大难不死后福全。 六、我与老唐 88年前后,老唐从浙西来新沂高流的耀南夏塘村等地做生意,老唐是个能人,在本地和人烧酒,造水泥船,在河里捞沙,又养老鳖,曾与高流镇党委书记唐朝双(后来新沂县长,徐州副市长)有过联系。后来在潘庄做大米糖,与张士仁两个老头住在一起,生活过的很满意,因我家离潘庄很近,老唐常到我家做客,做农活常互相帮助,后来我们合伙做大米糖卖。老唐对我无话不谈,许多信件,诗作都存在我家。被我抄录。 1989年春节见我闺女思秀画的斗鸡图,有感而发,题诗一首: 小物刚强性格奇,看来壮士亦如斯。 杨威颇有英雄气,谋食偏无谄媚姿。 见之不平惟好斗,挺身而出未容辞。 一声响彻黎明后,正是吾人起舞时。 老唐曾为我写: 三春辉父意,四季暖慈心。 老唐住潘庄,庄后有黑马河,因此有一首诗《黑马河畔》 沂北小潘庄,风淳古朴光。 协调无佞伪,互助友谊方。 宜良为重德,明智育为纲。 遗憾袅境在,严鳏隐痛伤。 还有一首五言诗,写当时处境: 桐柏阴森处,茅庐傍近溪。 同病鳏居伴,相邻两恰宜。 适时兹稼蘠,兴致赋诗词。 索居聊对酌,把酒下枰棋。 且喜南柯乐,浮生作了辞。 尚有一首《感时》诗: 世故盈虚理哲祥,陈吴揭竿闹咸阳。 扬汤止沸安河静,后继将兴刘项王。 1990年12月,笔者本人和唐勣成一同去淮阴洪福村刘如山家过了一宿。刘如山,字晶石,祖籍东海,是一位有名的画家,人很清高,涤尘为他写了两句: 东海人杰产晶石,洪福丹工画如山。 老唐在如山处写了几首题画诗,兹录如下: 虎下深山图 鸣峰山谷震,平阳犬亦欺。 非为无智勇,失势即如斯。 岁寒三友图 异同三友岁寒天,雪压苍虬色更鲜。 伸屈刚柔坚劲节,冰肌铁骨独占先。 咏梅 铮铮铁骨傲寒开,阵阵幽香白里来。 占魁无畏群芳妒,为报春晖不是呆。 咏兰 幽谷深藏王者香,竹林松伴避群芳。 清流漱石明心志,冷眼斜睨世俗光。 咏竹 玉骨冰肌节劲坚,任尔狂暴斗中天。 刚柔相济能伸屈,勿畏严寒色永鲜。 咏菊 独帜孤标飒爽天,严寒酷暑两无沾。 无声寄寓东篱下,亮节高风伴谪仙。 市里一般人用如山一幅画都很难,可是他却送我一幅桂林山水图,后来被老唐带回浙江,没给拿回来。 老唐说,在来高流之前,还在1988年在上海永生堂教人气功,写过涤尘氏内家功一书,1989年冬在苏北沂宾重刊,1994年元月25日于连云港虚构康复院又整理。现将该书前言摘录如下: 余籍苏阜,1945年间与内人教学于乡,当时因出身嫌疑,为避现实斗争,合家逃亡上海,潜居虹口。结识苏沭籍菜农胡康强老人,他一生苦练气功,发现他竟能数日不食毋饥,照常挑重三百斤,使余深感惊奇。当即向他请教练气功之法,得其真传指导。后于1947年间国内战争激化,余又脱离上海,移潜浙西天目山区,采樵谋生。当其时,家人病故,家道艰难,更甚瞻仰扶幼,独力承担,为谋蝇利,披星戴月,涉水登山,至1957年间,积劳成疾,先呕吐,后哮喘,关节酸痛,百病丛生,治疗无效,竟至卧床不起,陷于沉疴绝望。听闻吾师年期耄耋,健壮如初,使余精神振奋,将十年之气功重新坚持复练,两月后,哮喘渐平,痛亦消止,起沉疴于绝望之中,半年后已痊愈康复,及今三十年持之以恒。现年近古稀,体魄强健,青壮莫及。而吾师胡老于1976年间,寿高106岁,无病而终。其孙胡芳安"中国永生内家功"大师,深得其祖真传,更加精心湛练,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感。现为人类福音,推广康复,向往长生,特作浅谈概论。 1993年,也就是老唐回浙西老家后两三年,出于想念,我专门到长兴县和平镇琛蹟村老唐家探望,还在老唐的小儿子曾于定家吃过饭,在琛蹟村南十里方家庄刘桂香家里住了一宿,回来后就没什么来往,听说老唐1999年去世,享年80岁。也不知道宗月娇和绚庄的消息。现在到2019年,估计也早都去世了。 不管老唐、宗月娇、绚庄一辈子经历多少苦难,好在他们都最后苦尽甘来,活到八十多岁,比张霞玉、路氏,比宗月娇丈夫,绚庄的丈夫只活三十岁左右,要好多了。生命就是经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才会产生。 而且老唐一生,与张霞玉,路氏,宗月娇、绚庄互吐衷肠,留下思想感情的诗词书信,刻下生活与时代的痕迹,这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今录下来,如有人观看,也是他们一群小人物生命的延长。 大屯《浪叟涤尘》结语 谁言福浆只一盆,早先饮尽后来贫。 时代弃子怨命蹇,造化公平都幸临。 途遇红颜慰寂寥,气沉丹田发诗吟 历尽劫波晴岚照,漫漫踪迹证曾存。 本文由郑春武提供资料邢大屯整理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