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王荣圣 孟莉 胡顺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一流沂蒙工匠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新旧动能转换
  一、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发展,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印发了《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本身就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集中体现。劳模精神体现的是劳模群体的精神风貌,工匠精神展现的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为了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技工教育责无旁贷。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注重以师带徒,注重企业实践,注重技术技能的磨炼与钻研,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属于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重要环节。《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技工院校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支撑技工教育向前发展的灵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与技工教育办学目标是一致的,它们是技工教育的职责使命。
  二、技工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短板
  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为技工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与新旧动能转换对技工教育的要求相比,目前技工院校还很多方面不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
  1.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
  技工院校实验实习实训设备陈旧,落后于企业岗位实践要求,与当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实习实训设备早已不适应教学实训和大赛需求,与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差距较大。
  2.财政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
  技工院校生均教育成本较高,技工教育投入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投入跟不上技工院校办学规模的发展。2014年以来,国务院和各省市都出台政策,要求提高公办技师学院生均拨款标准。目前,技师院校仍按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执行。现有的生均经费标准,无法满足校舍常规维修、设备更新以及实训空间不足的需要。
  3.招生工作困难,生源难以保证
  由于技工院校没有纳入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也没列入中等教育统一招生宣传平台,再加上教育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选择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不计入升学率,不允许技工院校进入中学进行宣传,封锁技工院校招生,再有民办学校明码标价招生破坏招生秩序,使技工院校招生困难重重。
  4.师资总量不足,一体化师资短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号)中,明确规定"技师学院学制教育师生比不低于1:18。"目前,技工院校教师总量严重不足,从事一体化教学的师资短缺,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特别是一体化教师周课时30节,影响了正常的教研工作。
  5.办学条件简陋,基础设施陈旧
  技工院校校园面积较小,教学设施不配套,现有教学实训设施、文化生活与体育活动场所等条件远不能满足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办学空间受限。
  三、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转变办学理念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立足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思维固化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牢固树立市场化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着眼点,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遵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紧紧围绕市场办学,实行招生面向市场、专业面向市场、培养面向市场、就业面向市场、办学方式面向市场,切实将市场化办学理念贯穿于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和内部管理之中,进一步推动办学机制的转变,促进技工院校全方位地发展。要坚持以市场驱动为引领,各项工作都要主动适应市场,研究市场,把握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
  2.要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高质量发展
  按照人社部《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通过外出考察、一线调研等形式,主动对标先进,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和建设指标,精心谋划未来办学发展蓝图,制订发展规划。要依据办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师资配备、后勤保障等软硬件条件,分析技工院校办学规模对应的满足条件、制约条件及未来预期改善目标,以办学能力、社会需求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规模。要统筹设计,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形成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相互协同、相互规范的工作机制。
  3.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合理设置专业是技工院校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要依据企业的发展动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企业建议,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保证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时刻与企业、市场和产业需求相匹配。要贯彻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结合办学优势,大力发掘办学潜能,加强复合型专业设置,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性专业,既要考虑专业发展前景,也要考虑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提升改造传统专业,使之更加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需要。
  4.要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保证。要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突出技能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兼顾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重新进行优化组合,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开发结合生产实际紧密的一体化教材和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要及时把与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之中,根据企业转型升级技术的发展不断开发适应岗位变化的教学课程,并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使课程内容更加紧贴岗位要求。
  5.要以名师工匠为引领,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一体化师资队伍
  一是"走出去"。主动对接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确保教师了解并掌握社会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流程等,并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是"请进来"。聘请企业专家、技能大师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工院校的兼职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弥补"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不足。
  三是"抓内功"。组織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艺改进、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
  四是"强内涵"。为教师创造进修条件,要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进修,系统地学习职业综合知识,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黄少安.新旧动能转换与山东经济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7(9).
  [2]张德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11).
  [3]薛中元.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启示[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2016.
  [4]金文,魏新宇,逯红杰等.高职高专试点专业建设思路与探索[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05(5).
网站目录投稿: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