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让差生寄宿是变相歧视


  每到招生季,许多家长向学校咨询的第一问题就是:能安排住宿吗?住校如此受青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用在上下学路上浪费时间;二是把孩子全部托给学校,家长放心又省心。近日有家长投诉,自己的孩子在杭州滨江一所民办初中就读,因考试成绩靠后,被学校取消住宿资格,只能早上天不亮就往学校赶,家长和孩子都压力巨大。(11月22日钱江晚报)
  据涉事学校称,并非是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来决定是否给予住校资格,他们主要通过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身体情况、行为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考察。如果他们认为学生自理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或者体质弱,就会觉得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从而不给他们住校资格,而只能走读。而之所以会被学生及家长误解为按成绩排名,原因也在于自主管理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欠缺的孩子,往往成绩欠佳。
  学校的解释好像入情入理,遴选过程看似操作严谨。但是学校却忽视了,其把考察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情况作为是否安排学生住宿的标准却显然并不合理。
  学生住宿是为了生活、学习的方便,其标准的制定应该主要从学生距离学校的远近及学生家长是否有充分的时间照顾学生等方面考虑,让受客观条件限制更有必要住校的学生住校,以客观条件为主要考核内容,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只能作为参考因素。而涉事学校现有的这些标准,显然没有一项是从学生客观条件去考虑的。
  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行为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让那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欠缺的学生住校,通过学校教师的指导、管理对他们进行强化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才有助于他们成长,才更能体现学校的教育责任,也才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现在学校只招收能严加自律的学生,是怕学生给自己添麻烦,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这本身是对教育责任的放弃,是一种"懒政"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遴选的虽是住宿生,但把自理能力、行为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等作为标准,实际上,也有意或无意地给学生贴上了"差生"、好生的标签,就像该校老师说的,"自主管理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欠缺的孩子,往往成绩欠佳"。学校以此种方式遴选住宿学生,也有违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无形中给"差生"贴上了被歧视的标签,把"差生"当成不受学校待见的一类人。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变相歧视,最终会造成教育不公。
  教育公平事关学生的切身权益,不管是区域、校际,还是在同一个学校里面,都不能对部分学生歧视或区别对待。学校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平等相待,才能对得起自身肩负的教育使命,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之下。
网站目录投稿: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