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促进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学习数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变得更为重要。我从七个方面:激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情感教育"、"创造成功的机会","指导实践操作"、"优化实践设计"、"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兴趣;激发;创设(造);探索;指导;提高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习新知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剪去一段后,与另外两段(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组图去寻找三角形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数学并不神秘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感到对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者通过列举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的学生对数学科不感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 三、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要用"微笑"表达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学习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迁移、推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外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于去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里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四、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有赖于成功,事实证明:一般情况下,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加强,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和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将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好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由优秀生"包"下来,否则会让后进生自暴自弃,降低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難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予启发、指点和鼓励,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学习兴趣自燃就浓了。 例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差且胆子小,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我在课堂中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让她回答,开始她不敢回答,在我的微笑、信任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下,她回答得很好,全班同学给了热烈的掌声,使该同学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数学成绩一步一步提高了。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指导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听过、见过不如亲自做过",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图示、教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画一画等,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数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是检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在练习中看不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3]。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灵活选用各种合理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立华.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5(24):210. [2] 王忠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82. [3] 赵德明.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5(2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