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地学习,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但是,现在出现的合作学习更多的只是表面的合作,存在的意义不大,如何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值得我们探寻。 关键词:合作学习;反思;有效性 合作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那么,如何有效地发挥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除了要避免上述案例中所提到的四种现象以外,更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要求 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是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能多角度地理解。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或表演时,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把合作重心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处;难度要适宜,使学生经过课堂讨论或集体创造后,其效果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如:在《嘀哩嘀哩》这课的一环节"演春天",请学生模仿春天的声音的片段,让学生自己分角色扮演。 1、雨声 沙 沙|沙 沙 O | 沙沙 |沙 沙 O 2、风声 呼 | 呼 | 呼 |呼 3、小鸟 嘀哩 嘀哩 | 嘀哩 哩 |嘀哩 嘀哩|哩 | 学生通过模仿、扮演,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合作的默契,更能解决节奏中难点,更是为探寻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业余爱好和兴趣特长,精心设计题目,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表演技术能力。 二 、科学正确地分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基本上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很大,一定程度上造成组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 1、为每个小组制定小组概况表。形式如下: 小组概况表 小组组号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缔造"角色感"。 小组内设立小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在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中,师生彼此依赖,相互促进。 如:在《划龙船》课例中,课堂的最后一环节是让学生体验划龙船竞赛,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分工,其中了解学生的个性,让小组间互补,这就是科学分组的前提,这课中是通过领航、赛鼓、桨手等不同角色的合作演绎,让善于表演,胆大的学生每个学生担任领航手和赛鼓手,让胆小的,对自己不肯定的学生扮演桨手,这样在清楚了自己担任的角色后,他们为表演都的开始充满了期待,由此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充分的体会的小组的荣誉感、集体感。因此,科学的小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三、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点 为了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应将小组合作学习用在刀刃上。 1、在学习遇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2、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如欣赏了《单簧管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闲聊波尔卡》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3、当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特别是对欣赏乐曲的听后感,说说乐曲描绘的形象、用动作、表情等自由方式表现对音乐的体会和理解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高效参与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中重 高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障。《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尤其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与创作中,陶冶这种情操。" 如:我在教授欣赏课《歌唱二小放牛郎》这课中,课后要求提出按歌曲的内容编创音乐小品,这里就集中体现了学生高效参与,我先是要小组讨论音乐小品的剧本,写成稿,这样有准备的参与才是有效的,接着分角色听音乐进行演绎,发动学生自主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让其他的同学扮演群众及牛群、小草。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参与者,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演绎时更加完整也体现自身在群体中的价值所在。 因此,实践活动总是融合在群体合作与相互交流的情景当中,而个体的任何成功就是价值的体现。 总之,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更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真正做到摆脱"虚设"走向"真实",理解合作学习的正确内涵,踏踏实实的做到"为我所用",让有效的合作学习成为音乐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 [2] 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J].浙江大学出版.